充分理解教材,教最有价值的知识
——器械上的平衡与移动教学反思
上学期上了一节展示课。经过自己对教材内容的思考,我将上课的课题定为——器械上的平衡与移动,上课的对象是中年段的三年级学生。因为中高年级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提高学生的身体平衡能力、协调性,以及培养学生正确优美的身体姿态非常重要。这一类教材可以很好地发展学生的相关素质和能力。而由于这节课要以学校的名义对外展示,我当然慎之又慎,反复试教、修改、再试教、再修改……如此反复思考与打磨,终于在最后的展示课中受到专家与同行的好评。在获得成功的喜悦与欣慰的同时,我也不禁深省自己的教学:“爱的课堂”,我做到了吗?
“爱的课堂”要为学生的生长而教,要将知识的发现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秉承这一宗旨,这节课我选择了音乐课的小方凳作为我的上课器材,目的是通过让学生走过一定间距的小凳子,发展学生的平衡能力和协调性。在前一次的试教中,主教材部分我这样设计:让学生在充分的准备活动之后,首先让学生分组依次走过间距为25厘米的8个小方凳,安全通过作为要求。各小组同学很轻松地完成了任务。在第一次尝试过后,我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走的又稳又快?学生踊跃发言,很自然地提出了很多好方法:踩在凳子的中间,两手臂平举,眼睛看前方,胆子要大,身体重心及时跟进等等。而我将这些好方法和学生一起编成琅琅上口的口诀:踩中心、移身体、打开手臂保平衡。学生将口诀反复诵读记忆后,我请了两位同学给大家做动作示范,让他们用大家一起找到的口诀方法来走凳子。之后,全班分组再练习。看似学练方法过程合情合理。然而在接下里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我却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学生(尤其是男生组)一起乱哄哄的,很多同学并没有按照我所要求的技术动作通过凳子,但也能安全通过,甚至有同学在凳子上歪歪扭扭速度很快。我不禁为学生也为自己捏了把冷汗,这么混乱的练习场景,马上让人感觉到了安全事故的威胁。而一节体育课中如果有安全事故的发生,那么所有的设计将会被一票否决,更谈不上“爱的课堂”了。我和听课的老师一样感到困惑,而问题究竟出在何处,如何来避免,逼得我不得不做改进。我立即停止了学生的练习活动,要求学生一定要严格遵守纪律要求,要按照老师讲的动作技术来完成任务。然而,情况并没有得到改观,反而学生的练习兴趣大大降低,甚至有人小声嘀咕:太简单了,我随便走走就能通过,没意思等等。一节课就这样索然无味地结束了。
这次试教虽然之前做了很多准备,但很明显是一次失败的试教,而在课后我意识到一定是我的问题。市教研员高鹏老师提醒我:平衡教材内容属于体操类教材,而体操类教材在发展人的平衡协调素质、力量素质的同时,还有一大特殊功能就是培养人正确优美的身体姿态。听君一席言,我静下心来自省。正确优美的身体姿态,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而我差点把如此重要的、有价值的知识给弄丢了。我赶紧修改了我的设计,在学生通过凳子时引导学生注意自身的姿态美,即走的又稳又美,从而淡化要求学生以一定的速度通过。为了验证课堂的学习效果,我紧接着又安排了一次试教。在这次试教中,我从准备活动部分的趣味慢跑、热身器械操开始,就不时地提出让学生注意保持正确的身体姿态,给学生足够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准备。而如何才能保持正确优美的身体姿态,学生在充分的准备活动中不断地自我体会,而我也时而提示学生身体肌肉收紧,抬头挺胸,脚尖绷直等方法。在进入主教材环节,我依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先进行自我尝试,再提出让学生思考走的又稳又美的好方法。学生很积极投入,提出了很多好方法,甚至有同学提到了体操的平衡木运动。在找到好方法后,我亲自示范,提示学生先在第一张凳子上站稳,保持好身体直立和手臂平举姿势,一步一步依次通过每一张凳子。在接下来的分组学练中,各小组非常有序,没有了之前的混乱场面。学生很顺利地通过了课堂设计的第一关,并且在第一关中很好地掌握了在凳子上控制身体平衡和正确姿态的方法。在第二关中,我引导学生将凳子的间距拉大至35厘米,让学生自我尝试通过,学生很自然地运用之前的方法,任务完成的顺利又漂亮。紧接着,根据各小组完成的情况,我适时变化各小组的凳子排列方法,难度逐渐增加。从增加凳子的高度,到同一高度曲线排列凳子,再到曲线排列不同高度的凳子等总共五个难度层次。学生在练习中虽然遇到不同的难度情况,但一直能保持正确优美的身体姿态,真正做到了又稳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