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6558
post:486558

杨滢萍教学反思

  • 发布时间:2016-01-18 13:05
  • 作者:杨滢萍
  • 点击量:

 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杨滢萍

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感受:课前我们对学生先进行相关知识的前测,了解学生的起点时,学生的感受真可谓是小马过河,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既不像他们自己表现出来的那么“懂”,也不像老师认为的那么“不懂”。

7的乘法口诀处于乘法口诀内容的中间板块,有其独特的优越性,有了前期学习的基础,孩子们对其中的:“七七四十九”、“三七二十一”等口诀非常熟悉,因此很多老师会选择此内容作为公开课内容。那么,孩子都会了,我们怎么教?这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课前,了解学情,以便准确把握教学起点,设计、实施有效的教学过程。我前期设计了前测练习,内容是三道关于七的乘法口诀,4道乘法算式,目的是调研对口诀的掌握和运用口诀计算的情况。

 

                    前测练习纸          姓名           

四七(                 )三十五      六七(     

7×5=       2×7=      7×7=     4×7= 

统计的数据显示,全对的孩子在50%左右,看似都会,其实正确率一半,既不能完全不教,也不能什么都教,于是基于对学生起点的把握,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7的乘法口诀和用相应的口诀计算乘法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让学生在应用口诀过程中熟记7的乘法口诀。基于这样的目标,我设计了以“经历”为主线的教学目标,课后的测试显示学生掌握情况良好,后测10道口算,不仅包含7的乘法还有6的乘法,学生既可以用之前背的口诀来算,也可以用刚学的7的口诀来推出,更容易看出学生掌握的灵活程度。

 

后测练习       姓名         

7×6=        6×7=        4×7=        7+7=      5×6=

7×3=        7×5=        7×7=        6×4=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