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
《最后的姿势》是根据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在汶川地震中的真实事件改写的,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课文以感人的笔触,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护卫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
一、 上好预备课,事半功倍。
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第一课时重点进行了收集资料,激发情感。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资料:1、了解5.12大地震的概况,收集地震的相关的资料、图片和感人故事,以便课堂中交流。2、收集谭千秋老师的资料及纪念谭老师的有关文章、诗歌。5.12大地震轰动世界,学生们亲身经历了那些日子,收集资料的任务触动了学生的记忆和情感,许多感人的画面,故事涌上他们心头。这项任务很快就完成了,为课文的学习埋下情感伏笔,在第一课时的交流中,学生情绪激动,眼含热泪。
二、抓住主线,研究学习。
第二课时,重点以“形象——精神——文字描述”为主线,进行了教学。教学中先让学生到文章中看谭千秋老师的形象。
学生将勾勾画画的句子进行了朗读,并初步认识了谭千秋老师。接着,我们再次品味谭老师精神。这个环节主要让四人小组合作交流。集体交流的时候加上了及时的指导。
3、 提炼写作特点,深入体悟。
抓住文本描写特点再次走进人物形象。这篇课文最大的描写特色两处,一是穿插进行的环境描写,预示了灾难的来临,人们的慌张,情形的紧急。二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描写。对于一篇通讯稿,从现场正面描写到采访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非常值得带领学生品味。教学中让学生发现文字的魅力,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过要注意主次,不宜用力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