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6344
post:486344

黄佳莉 教学反思

  • 发布时间:2016-06-20 08:55
  • 作者:黄佳莉
  • 点击量:

回顾这学期,充实而紧张的的工作让我体验了一回“风一样的女纸”的状态:“区核心价值观”演讲比赛、区级五四表彰的材料准备、表彰大会的朗诵节目、区集体舞比赛、市优质课评比,还有学业上的进修……一次又一次奔走于各个学校、两个校区,写稿、背稿、录音、排练、磨课、说课、评课……一轮接一轮应接不暇。过程中有过恐惧,有过迷茫,有过挫折,但更多的是满满的收获。
首先,在这忙碌的过程中真的充满了感动和感恩。感谢领导和教研员,给了我珍贵的机会去锻炼和成长。在音乐学科激烈的二轮赛课中,我看到了很多老师们背后的付出和教学的沉淀,与他们相比,我是年轻稚嫩的,我深知自己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份稚嫩让我没有底气,让我倍感到压力的巨大。非常感谢师傅和组长一次次帮我磨课,给我悉心的指导和意见,一次次在微信里鼓励我放松心态,积极应对……我有这么棒的师傅们,这是很多学校的年轻教师可望而不可及的。更让我感动的这次的演讲比赛,原本以为要孤军奋战的我遇到了侠义肝胆,雪中送炭的女神——施玉洁老师,在比赛的前一个晚上她陪着我重新写了一篇演讲稿,李校长和张大师也坐镇陪同,但让我感动的不是几位大师级的人物鼎力相助,而是在激烈的谈论和交流过程中,我第一次看到了附小前辈们的教育情怀和人格魅力。当他们几人几乎热泪盈眶地谈到斯霞老师的时候,有几个瞬间,我都觉得自己置身于电影的画面里。之前只是在书中,在讲解稿中读到斯老师的故事就已经深受感动。但现在亲身聆听这些和斯霞老师相处过的老师们的诉说,更觉得整个心灵被撼动和洗礼了一番。那种感觉很美妙,就像是我演讲稿里写的那样,“斯人已逝,霞光永存”,斯老师真的活在了许多老师的心中,她的精神被代代相传,她的烛火温暖至今……
当市赛课结束,终于小憩下来的时候,我的内心真是百感交集。一次次的历练中我总结出:教师赛课,是重在“课”的质量,而非“赛”的心理。很多老师带着“赛”的心态去上课,未必有好的结果。过程中我也失败了无数次,苦恼了很久,不断和师傅们交流,寻找支撑自己的力量。一轮轮下来,当我尽力做到把比赛放到脑后,“不把评委放在眼里”,心中只有“一节课”的时候,我发现我上好了这节课!这原本对于年轻没有经验的我们很难,而这次赛课的宝贵经历正是让我意识到了这点,并且努力克服了心中的恐惧和得失心。
还记得三月第一次职初教师开会时,大家畅谈自己的困惑和思考时,我说 “我们年轻人要找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做好职业规划,才能更好的成长”,我现在已经更加清晰自己未来的路径:努力做个自己喜欢的、学生喜欢的老师! 我没有设想过有一天自己能成为多么出色的特级教师,我仅希望我能在我的职业生涯中留下美好的印记,而所有泪水和心酸都是成长之路的必经,都是值得珍藏的回忆。所以,做好自己享受其中,即使失败也无所畏惧。
斯霞老师用一生只做好了一件事:做一个小学教师!做好一件事是看似平凡,却极其考验一个人内心的信仰有多么坚定。斯老师用她的坚持书写了无数动人的教育故事,成为了我们后辈的楷模。赵书记很早之前就对我们说过,教师这份职业并不挣钱,教师的幸福感和归属感一定是来自内心的。尹老师有句话也给我很大的触动,她说:“一节课的好坏不是来自评课者的评价,而是来源于上课教师的内心的欲望和要求,你给自己定什么样的标准,你就会往怎样的方向去努力并实现它!”
最忙碌的时候,也就是成长最快,收获最多的时候。我能做得就是做好准备攻克下一个难题,迎接下一个挑战,期待更棒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