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我就觉得这个目标很牵强,教学时似乎不是重点,总觉得这篇文章所想表达的不仅仅在此。我多次与文本对话,初步定位在了“美好的生活是需要依靠自己的双手来创造的。”这点上。那时,正好阅读了东方娃娃的绘本《锡制的森林》,之后我立刻改善了目标,教学下来觉得很好达成也贴切。
《锡制的森林》讲述了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地方,那里住着一个老人,他渴望自己生活在一片绿绿的森林里,既有鸟儿又有花儿,可他身边只有破铜烂铁。有一天,他突发奇想:何不用这些破铜烂铁建造座森林呢?于是,他拿起了工具……最终锡制的森林变得春意盎然,处处鸟语花香,拥有了许多的动物。老人实现了梦想。
对于这本绘本的解读,东方娃娃定位在了梦想通过双手开出了美丽的花儿。
仔细对比下,我们不难发现小熊和老人的经历很相似,他俩一样都有梦想,小熊是希望有许多朋友,老人是希望能够有真正的森林。开始时他们都很孤独,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俩感到了希望,小熊开始种树,老人则开始用破铜烂铁建造森林。后来小熊把荒岛变成了绿洲,迎来了许多的朋友,老人呢,也因锡制的森林引来了许多的动物安家,最终这儿绿意盎然。
真的太像了,如果说《锡制的森林》可以定位在梦想通过双手开出了美丽的花儿。是不是《这儿真好》也可这么定位。
我以此作为情感目标,进行了以下的教学步骤。
1、小熊的梦想是什么?
2、为了实现梦想,小熊仅是天天想就可以了吗?他怎么做的?(种树)
3、是不是只要做了梦想就一定能实现?(结合文字体会坚持做的重要性)
4、小熊的梦想实现了吗?
5、拓展:阅读《锡制的森林》
6、你现在知道为什么小熊和老人能够实现梦想了吗?(坚持一个梦想,坚持用双手去实现梦想,两者缺一不可)
整个教学下来,学生学的轻松,完全融入到了人物的情感中,并触动了自我。
看来,广泛的阅读,也能帮助教者与编者对话,体会揣摩出编者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