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6148
post:486148

全敏的教学反思

  • 发布时间:2016-01-19 14:23
  • 作者:全敏
  • 点击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中高年级时,最怕改的就是学生的作文,单调的内容、干巴巴的语言、满篇的空话让我头疼且忧心。问一问学生们,你们最不喜欢做什么作业?“最讨厌写作文!”异口同声的回答。我一直在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怎么了?为什么学生最讨厌写作文也最怕写作文?
今年下半年,我接受学校的安排开始教三年级,当时我第一个想法就是一定要让这个班的孩子不讨厌写作文,不怕写作文。
想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怎么才能让这些学生不讨厌写作文,不怕写作文,甚至爱上写作文呢?我研究了《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有这样一段叙述: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
现在学生的作文中充斥着假话、空话和套话,平时不注意观察生活或者没有时间观察生活。他们写来写去总是那么几件事,这个命题中用那个命题中也用,好象生活中没有发生过其他的事情。事实上,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事情、烦恼的事情、悲伤的事情,学生们也经历过体会过,只是他们没有及时将这些事当作素材记叙下来,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淡忘了。当老师布置作文或者考试时,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回忆起这些素材,只能将那几篇写熟了的文章换汤不换药地凑上去,应付了事。因此学生写作文头疼,老师改作文叹气。
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习作,写作对于他们来说还是个未知数,怎么样才能让这个班的孩子不讨厌写作文,不怕写作文呢?我想还是应该从《语文课程标准》下手。对于中年段作文,《语文课程标准》是这样要求的: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看来,最重要的是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让孩子爱写,使写话成为一种乐事,而不是负担。只有在有兴趣的基础上才能谈写的怎么样的问题。那么对于刚系统学习如何写作文的三年级学生写出来的较幼稚的作文,老师要如何评价呢?我依然去《语文课程标准》中去寻找答案,《语文课程标准》中是这样要求的:
1.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
2.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 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
3.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4.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写作档案除了存留学生有代表性的课内外作文外,还应有关于学生写作态度、主要优缺点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的记录,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
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
在这样的宗旨下,我在作文教学中十分注重导入部分,充分调动学生对本次习作的兴趣,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鼓励他们说真话,写真事,评价时经常请同学上讲台读他们的精彩语句,使得他们觉得自己的作文被人欣赏,更乐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