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点上的突破
——口语交际教学有效性策略例谈
南京市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宋尚琴
新课程走过的十年,口语交际的教学的研究已经从最初的轰轰烈烈变成如今的平平淡淡。实际教学中,口语交际也渐渐变成鸡肋,弃之可惜,教之无味。根据笔者的调查现在的口语交际教学存在两种倾向:
一是注重表达,忽视交际。主要出现在独白类、介绍类、议论类的交际话题教学中。如《说说我的家》、《我喜欢的一句名言》等话题,学生事先准备好文稿,上台脱稿或照稿说,教师主要对表达内容、说话仪态方面做点评即结束教学;
二是注重表演,忽视交际。主要出现在交往类、表演类话题教学中,如《打电话》、《问路》。孩子们带着各种头饰热热闹闹的表演之后,教师稍作表演和表达方面的点评,教学也宣告结束。
无论是注重表达还是注重表演,这样的口语交际教学都偏离了口语交际教学的原点——“交际”。口语交际教学迷失了交际的本质,滑向了口语训练的边缘从而陷入低效的泥沼。
“交际”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于《孟子·万章》中。万章问曰:“敢问交际,何心也?”孟子曰:“恭。”宋朱熹《孟子注》中解释:“际,接也。”现代汉语对交际的解释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或人际往来”。交际的英文单词是Communication(名词)和communicate(动词),词源来自于拉丁文communis,意思是共有共享。由此可见,“交际”是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之间“交”与“接”的互动活动,并在互动中与他人共享或交换观点、感情和信息。
为了使口语交际教学目标更明,效果更佳,我们应该围绕口语交际教学的本质“交际性”这一核心,力求在原点上寻找突破。遵循“在交际中,通过交际,为了交际”这一原则进行教学设计,从而获得全程、全体、全面的立体化口语交际教学效果。
一、找准话题的兴奋点,激发内在的交际需要。
现行教材中的不少介绍类、独白类话题距离实际生活较远,这就需要教师花心思找准话题的兴奋点,激发学生内在的交际需要。比如《介绍一个民族》(苏教版六上)这个话题如果单纯从课前查资料课上介绍的路径进行教学,学习就平淡无味。现在孩子外出旅游会购买一些民族特色的物品,笔者教学中以民族特色物品作为话题的兴奋点。学生将搜集到的民族特色的物品带到课堂,琳琅满目的民族物品唤起了学生的旅行记忆,加之课前搜集的资料,激发起学生内在的交际需要,课堂交际热情高涨。再如教学《学会解释》时可让学生先回忆被误会的经历,教学《说说我的家》时可让学生带来全家福照片,教学《学会申诉》时可找几则典型的损害儿童利益的新闻等,只要找准话题的兴奋点,就找到了激发口语交际内在需要的金钥匙,就可以顺利将学生引入交际中。
二、创设适合情境,体验真实的交际情感
李吉林老师说:“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可见,情境创设是口语交际必不可少的元素。情境创设以真实自然情境为最佳,模拟情境次之。我们可以从下面两个片段《打电话》(苏教版一上)中体味一番。
片段一:
师:(出示图片:丽丽生病的情景。)同学们,丽丽因为发烧不能上学,要向老师请假。你们能帮帮她吗?
生:能。
师:电话里该说什么呢?
生1:说自己得病了,请多长时间的假。
生2:问问老师同不同意我请假。
师:现在我就是丽丽的老师,谁来打这个请假电话? (师生表演通话。)
师:电话打得不错,很有礼貌,把跟老师请假的原因及请多长时间的假说得很清楚。谁再来试试。
片段二:
师:哦,我有一个信封忘在办公室桌子上。现在急着要用,该怎么办呢?
生:去拿!
师:可以。不过办公室离教室较远,有更好的办法吗?
生:打个电话。
师:这个主意倒不错。如果要你来打这个电话,该怎样打?(请学生现场模拟打电,根据打电话的要点指导学生拨号、自我介绍、说清事情、有礼貌。)
师:那就请你替我给办公室的王老师打个电话。(现场打电话,其他人倾听专注)
师:小朋友,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谢谢王老师。(师生响起热烈的掌声)
王老师来到现场:刚才是哪位小朋友给我打电话?说得很清楚,也很有礼貌,咱们握握手。(学生情绪高涨。)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信封里是什么吗?这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些特殊号码。随机出示(120、110、119)知道这是什么号码吗?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家长会教给一些打电话的技巧。课堂上的生长点应该落在真实的交际体验上。片段一中教师让学生模拟表演打电话,学生更多处于一种模拟的情境,缺乏真实的交际情感体验;片段二中学生处于教师创设的真实自然的情境之中,打电话成了真实的交际,学生获得了真实交际情感的体验:打电话之前的积极模拟、过程中的仔细倾听,之后的王老师的表扬后的情绪高涨。伴随交际情感体验的口语交际课无疑是最有效最精彩的。
交往类的话题如《借铅笔》、《学会请教》、《小小展销会》等只要稍用心思,大多数都能创设出真实自然的情境。体验真实的交际情感应该成为是口语交际教学的一种追求。
三、设计多维路径,促进全体的交际互动
“互动”是口语交际教学最重要元素,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如何实现最大化的交际互动是教学有效性的重要评价指标。从口语交际话题来看,有的话题交际互动是显性的,如交往类、议论类话题,此类交际互动面广。有些是话题的交际互动是隐性的,如介绍类、独白类话题,需要教师设计多维交际路径,最大限度地促进全体学生进行交际互动。如教学《健康小顾问》(苏教版五上)时,就可以分为这样几步设计多维交际路径:
1、课前准备,做到有备而来:让每个学生调查同龄人中有哪些不良生活习惯,根据调查结果准备选择一个健康小常识。
2、示范引路,讨论交际要点:课堂上教师展示一段《护牙小窍门》介绍,让学生讨论交际内容的要点:健康知识正确,理由解释清楚,语言浅显易懂。
3、小组互动,分工合作:可以在全班进行同质分类,介绍同一类健康知识的分为一组,组内相互交流补充,推荐两人联手上台比赛,其余分工做大众评委和咨询观众。
4、集体互动,多维交际:竞选主持人,各组代表、评委就座,开始健康小顾问专场活动。其间鼓励学生进行现场咨询,考验小顾问的水平,每组代表相互合作回答咨询;大众评委就每组代表的表现进行点评打分,小顾问与评委进行交流;主持人进行现场气氛调节等,实现全体参与的交际互动。
5、综合评价,自由表达:评选“最佳顾问奖”、“最佳台风奖”、“最佳咨询奖”“最佳评委奖”等一系列奖项。获奖者接受特派小记者现场采访。最后请顾问、大众评委、咨询员从各自角度进行总结。
从上例可以看出,口语交际路径中由个人到小组最后到全班,逐步逐层进行交际互动。课堂教学始中在“交际”中进行,相应的能力也在“交际互动”中得到提升。其实此类话题如《说说我的家》、《我喜欢的一句名言》以及表演类《水浒故事擂台赛》等都可以这样设计多维交际路径。
四、鼓励多元评价,培养全面的交际能力
新课标倡导评价主体多元,鼓励教师、学生都参与到评价中来。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评价更切合提高学生交际能力的教学目标。教师鼓励性的评价作用在于消除学生的交际心理障碍,指导性的评价作用在于引导学生进行规范有效的言语表达。学生评价可以促进生生之间进行交际,同时训练学生的倾听、记录和评价的能力,学会尊重、接纳、欣赏他人,达到培养全体学生全面的交际能力的目的。
仍以《健康小顾问》为例,健康小顾问介绍时,教师可以要求咨询员和大众评委仔细倾听,及时记录,有效咨询,对同学进行有理有据的点评。评价时教师退居第三,让评价者运用第二人称对台上顾问进行直接评价。
立足口语交际教学的原点,是口语交际教学应然的状态。在“交际”这一原点上寻求突破,从激发交际需要、体验交际情感、促进全体交际互动到培养学生全面的交际能力,让“交际”贯穿教学的全程,是口语交际教学达到有效、优效的最佳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