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字词教学在中高年级扎根
南师大附小 袁晖
在小学阶段,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任务主要是字词教学,而到了中高年级教学的重点已不在是字词教学了。那么对于中高年级来说,虽然字词已经不是教学的重点了,但生字词作为基础,还是要让学生扎实的掌握的,但按教学课时的安排,课上是没有充裕的时间去教学字词,因此,一些学生的字词掌握的还不如中低年级好了,字音模糊,错字别字增多,字词教学在中高年级有了一定的弱化现象,好像字词教学就是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所以读读讲讲就直奔课文,把字词留给学生自我消化了。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人文性,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的理念进入课堂,课堂教学灵动而富有变化,但热闹之余,重新审读了《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语文的课程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进行思考。审视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平时较多的关注了课改的形式,其实只是形而上学,忽略了语文课程基本特点----工具性,丢掉了语文教学的根――字词教学。如果时间长了,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弱化、积累运用的语言素材变少了,后果会很严重的。
人生识字聪明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就一语道破了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字、词、句是组成语文材料的基础。对于语文学习,生字是基础,是根本;教学实践证明:没有了对新词汇的吸收和内化,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就显得空洞和苍白。因此,字词教学应该是要扎扎实实的进行,来不得半点马虎和想当然。词语教学,不是语文教学的点缀,而是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运用多种方法,走进词语的世界,让词语成为学生言语表现的鲜活元素。中高年级的字词教学应采用什么对策呢?
《语文课程标准》“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的方法,力求识用结合。”据此,在中高年级的字词教学中要扎实、灵动,充满情趣化,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学习体验,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一、开放预习空间,增加自由度,调动学生自学字词的积极性
在学生预习课文时,要求学生给生字注上拼音,运用拼音这个识字工具自己学习生字。并利用以前的知识,自己分析字型结构,搞清楚字的偏旁部首,通过读、写,组词加深对生字的记忆。词语的学习也放在预习课文时进行。这是开放的底线,每个学生都要完成。
但是,在作业的呈现上,字音究竟写哪几个,字形交流是重点汇报哪几个,词语理解自己主要解决哪几个,就完全由学生针对自己的情况自由安排了。教学新课时,每次学课文之前,先检查字、词掌握的情况,或让学生读,或让学生写,、并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忆生字的。以及对词语的理解掌握情况。在教学中,预习交流一环,由于每个人的预习内容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课堂发言不单调沉闷,能够互为补充,而且一些重点词语,有的学生了解词语的本义,有的学生还进一步了解了引申义,并结合课文的语言环境理解,课堂上,学生就可以成为小老师。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学会了利用工具书学习,让他们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二、利用课堂时间,抓住关键词语,为灵活运用奠定基础
字词是语言的基本材料。字词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句句话,一篇篇文章。因而字词在以发展学生语言为根本任务的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如果能注意到这一特点, 巧妙、灵活地组织教学,使词语与句子的训练相结合,和读与写相联系,可以使学生语言能力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
1、在阅读教学中抓住关键字词。如:在学习《赶海》一课时,在引导学生概括出“追浪花”的“趣”后,教师提问:赶海还有那些趣事?学生通过读书,模仿动宾格式的概括,一下子抓住了关键内容,就把“趣”一词的理解引向深入,使学生对关键词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全面、更透彻。
2、课堂要结束时利用词语总结、概括。如上课时,老师往往要把关键词语板书在黑板上,这样使所学内容简明、扼要。在课快要结束时,如果能利用这些关键词语作以总结概括,会使学生对这一课内容记得准确,掌握得牢固。几个词语,连成了一句话,既总结了本节课内容,又练习了说话。
3、结合练习中词语训练说话。教材有专门进行词语训练的内容,这些词语多为课文中的新词、重点词。做这项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利用这些词语作提示,回顾课文内容,复述课文。
4、利用词语进行小练笔。课后练习中的词语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连起来进行说的训练,也可以让学生把说的内容再写下来,写的时候,斟酌词句,进行小练笔。小练笔除了利用课后练习中词语进行,还可以利用每单元后练习中的“读读背背”里的成语。
三、传授实战策略,鼓励课外阅读,提升表达能力
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词语的主要方法就是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但是,在测试时就没有工具书可用了,所以我平时就教学生解释词语的几种方法: 分析综合法,同义换词法,反义否定法, 拆拼法, 重新组合法等等。
《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这强调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沟通融合。因此,字词教学也应该把学生学习的内容向相关的生活领域拓展,并使两者沟通融合,以此提高其对语言文字和现实生活的感悟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要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词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才会有丰富的了解和灵敏的感觉。”叶老的话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教学词语,只注意了让学生查词典、翻词语手册背记定义,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而缺少生活体验是不行的。
我校的阅读银行答题活动,图书馆借阅活动,结合教材的名著拓展,我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从“能理解”的被动消极的积累,转化成“会运用”的理想状态时,字词教学才算是真正生根开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