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新三学论文
- 发布时间:2015-09-01 14:34
-
作者:甘蕾
- 点击量:
分层教学,我们一路走来……
摘 要:“让每个孩子都享受平等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体验成功的喜悦。” 分层教育是教育中应用的一种策略,我们期望在分层教育的实验中践行这样的理念,让每个孩子享受平等的教育,给每个学生成才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享受成功。
关键词: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最近发展区 幸福每一个
近年来,南京市提出“幸福每一个”的教育理想,那么怎样的教育方式才能让每一个孩子都获得幸福?在教学中,我们又该怎样让每一个孩子幸福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差异教育理论”及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分层教学”,它有利于教师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差异,提出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最近发展’的教学目标,从而加速各层次学生的发展;也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间的合作与互助,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教学 “一般流程”的梳理
1、全面了解,对学生分层。
进行分层教学,首先需要了解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对学生的情况要心中有数。要了解学生原有水平,兼顾生理、个性等方面的差异,分析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根据分析的结果,将学生划分为A(强)、B(中)、C(弱)三层。这里的分层其实是在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对学生的各种整合。
2、钻研推敲,对设计分层。
其中包括教育教学活动设计分层和作业的分层设计,“学生基础不同,层次不同,布置的作业也不同的要求”从三个方面落实对作业分层理解。
3、因材施教,组织活动分层。
具体体现在提问、指导、操作和评价等方面的分层。如在提问时,A、B、C三层的学生都要有通过思考回答问题的机会,根据各个层次的能力强弱,可以选用难度不一的问题,也可以对某一问题由A、B、C三层的学生分别进行回答;在指导、操作上的分层,就是对A层的学生给予更多挑战性的练习机会,引导其灵活运用知识;对B层的学生在自由练习的基础上加以适当的点拔,帮助其整理概括知识;对C层的学生教师要帮助其掌握学习的方法,在多给予练习和巩固机会的基础上,扶持其主动学习。
4、鼓励点拨,对评价分层。
分层评价的基本要求是差异性、鼓励性。分层教学中的评价不再是互相比高低,而是应充分体现分层教学的特色,进行分层评价,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以过程性评价代替总结性评价,并且要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在评价的形式上,由单一的都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转变为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学生对教师、学生对自我的多元评价。在评价的内容上更为全面,并不是对学生学习效果作单一评价,而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有效反馈和矫正,包括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多个方面,力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
二、特色措施的形成
1、备课形式的改变……
众所周知,教师要实施分层教学,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就是课前必须分层备课。首先综合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知识基础等因素,对学生进行了学力分层,将学生分成了A、B、C三个层次,便于在分层备课中有针对性地设计环节,予以指导和关注。
从备课、教学、练习、评价、反馈和个别指导,各个方面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在几年的实践中,分层教学的关键在于分层备课,而分层备课的核心则是对教学目标的分层。有了教学目标的分层,才可能有教学设计、教学行为的分层,教学目标分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于教学目标的分层,要做好以下几件事:
第一,年段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的分层,不仅仅是对课时目标的分层,首先要做的应是对学科教学的课程标准要求进行系统分析,按年段进行分层梳理,制定阶段性策略,才能更好地把握好教材,减少平时教学的盲目性。
例如,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词句理解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分析,
如图:
对词句的理解能力:低 了解词句的意思
中 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体会表达作用
高 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从图中非常清晰地看出,这是一个逐渐拓展,不断细化、深化的过程。这样的年段分层,让教师以“纲”定“教”,避免了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不仅如此,对年段内的培养目标,也要进行阶段性的细化分层。就拿第二学段“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这个能力目标来说,阶段性细化分层如下:
第一阶段:学会抓住关键词句概括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第二阶段:掌握抓关键词句概括自然段主要内容的方法,表达简洁、全面准确。
第三阶段:学会抓住每个自然段的要点概括逻辑段的主要内容。
第四阶段:掌握抓要点概括逻辑段主要内容的方法。表达简洁,全面准确。
可以看出,从方法的学习到掌握运用,从自然段到逻辑段,从没有表达要求到有一定表达要求,这样的阶段性细化分层,有很强的操作性,使教师教学的计划性、目的性更加明确,也更加科学。
第二,课时目标分层。
对课时目标进行分层,主要是针对不同学力层次的学生,将教学目标细化为“基础目标”“发展目标”和“提高目标”。
从单纯认识概念,到同时学习方法,再到方法的迁移以及灵活运用,这样的课时目标分层,既确保了教材大纲规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了落实和训练,又从知识技能的深度、广度、灵活度等方面,予以不同层次的学生各自的生长空间。
第三,环节目标分层。
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除了年段目标分层、课时目标分层以外,对每一个教学的环节进行设计时,也应该进行分层预设,才能确保分层备课得以具体实施。
例如,在教学《古诗两首·山行》一课时,我设计了让学生解释诗句意思的环节,同时也在备课中分层预设了这一环节的目标:
C类学生要能够根据学习笔记,字字落实,将诗句的意思逐字解释出来,语句基本通顺,解释要求正确,这其实就是基础目标,是这个环节中,每个学生起码能够达到的目标;B类学生则在此基础上,能够借助插图,适当运用自己的语言,对诗句描绘的情境有简单的描述;A类学生在解释诗句时,不仅要意思正确,字字落实,表达通顺,而且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想象诗句描绘的情境,灵活运用自己积累的优美生动的语言,甚至运用学过的句式和修辞,包括成语,具体生动地描述深秋山间的美好情景,表达作者愉悦的心情,和对大自然的赞美热爱之情。
系统把握年段目标的分层,准确定位课时目标的分层,明确预设环节目标的分层,分层备课就如“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在教师的运筹帷幄中,练习分层、评价分层、反馈指导分层的设计,也就有章可循了。
这样的备课虽然辛苦,但是课堂上会少了很多失望焦虑,多了许多成长的惊喜和成功的体验,师生和谐,多层互动,教学对师生而言,是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呀!
我们会常常提醒自己,目标分层是建立在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分层的基础之上的, 因此,对学生的分层绝不能一朝分层就定终身。正如“世界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每个孩子都是一副生动的画卷,同样的绚丽多彩,却又有着各自的差异。“差异”并不是等于“优劣”,反而是一种教育资源。
2、我们的练习面貌悄悄改变……
在分层备课之后我还进行了“三星设计,三星评价”的尝试,力求面向全体,尊重个体差异,让每个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关键词一:三星设计
——首先根据作业难度分层。把过去同样内容、同样标准的作业,改为“三星作业”,所谓“三星”,则代表三种不同层次的练习,“一星”为基本知识题,以基础性练习作业为主;“二星”为能力运用题,以提高阅读理解表达能力的训练题目为主;“三星”为拓展提高题。着重于知识的拓宽延伸,提高理解、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在作业量上,是充足的,好像超市,能满足不同学生需要。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的学生可以增加一、二星题的训练量,在三星题中,则可不做或减量;基础知识掌握好,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可以在一星题中考虑选做,在拓展题中充分练习。
这样不同层次的同学在同样的时间里都获得了适当的提高。
——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分层。
作业中最受学生喜欢的是“小组合作作业”。这样的作业,之所以广受欢迎是因为“根据兴趣自由组合”。如学习了21课《古诗两首》后,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自由分组,以小组为单位确定‘西湖诗词赏析’的主题,共同查阅资料,制作ppt,在全班交流”,在后来的“西湖诗词交流会”上,我们的学生主题选的真好:“西湖的四季”“夜色西湖”“苏轼眼中的西湖”“唐诗中的西湖”……
前几天,学习了两首表达爱国之情的古诗之后,我们又召开了“爱国诗词交流会”,练习一之后,学生又盯着我问什么时候分组介绍世界名城。
关键词二:三星评价
作业做完之后,教师和学生用“三星评价”的方式对作业进行评价:
(1)自我评“★”,学生做完作业后,先自查自评,认为自己完成较好可以标上“★”,鼓励自己。这样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自我督促,自我改进,培养作业后检查的习惯。
(2)组长评“★”。四人小组中,各组四五个成员轮流当“小老师”。 “小老师”收本子时,认真检查,针对每人的作业,“小老师”可以给优秀者作业标上“★”,也可心语交流,如说说学习方法、书写要求、提出希望等等。对作业实行互批,主要是为了实现组内的合作学习、优势互补的精神。作业在组内流转批改的过程,也是学生们再学习、再思考的过程。
(3)教师评“★”。在批改中,我总本着有进步就是优的原则,让学生在分层中感受到自身的优点,激发他们前进的动力。同时,我也将作业本当作平台,与孩子对话交流。
三星评价的方式,能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可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生对作业不再抵触,打开本子的那一刻,多了一种神秘,一份期待,因为不知道老师、同学今天又会对自己说些什么悄悄话……
分层教学,可以更好地关注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充分发挥学习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