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究竟根在哪?
袁晖
案例梗概:
小学低年级学生不爱写作业的为数不少,针对我班上表现比较特殊的个例进行分析探究,观察他的习惯,分析形成的背景原因,找到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教会他一定的学习方法,督促他完成作业,减少他对家长的过度心理依赖,克服学习上的惰性。经过一学年的努力,有一定收效,还需要进一步巩固。
基本情况:小Z,2004、7月生,学龄偏小。父亲,个体职业者;母亲,幼儿园老师。
个案背景:小Z,热情外向,有时情绪化,智力正常。课堂上注意力集中时间极短,做事无持续性,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吸引他的视线。喜欢引起别人的关注,纪律意识薄弱,容易把同学的视线也带到他关注的地方。由于学习不专注,作业按时完成有很大困难,成绩不理想。父母很着急,但教育方法简单粗暴。
存在问题: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常开小差,不会听讲,不肯动脑思考问题,学习的心情比较沉闷,课堂作业写的字迹潦草,而且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特别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张试卷。对其进行说服教育、表扬鼓励,奏效的持续性比较短,学习成绩不理想。孩子在家庭中的依赖心理十分严重。
初步诊断:(1) 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存在着一定问题。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是比较高的,但教育的耐心程度却很不够,看到孩子作业出错、有不懂不会,学习不理想时,便经常发火,大声地训斥他,甚至粗暴地打骂,加上孩子自身任性,产生逆反情绪,就索性不干了,致使孩子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打消了他学习上的积极主动心理。(2) 长辈对孙子小时候过于无所约束,上学后发现问题,只是简单的训斥。(3)孩子比较任性,不称心便在家中大人面前大耍脾气,使家长感到束手无策。(4)上幼儿园时,和母亲在一个园中,同事对他照顾过多,娇惯,没有使用正确的教育方法,不敢管教太多,总之,孩子在放纵的长期教育下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采取措施:(1) 持续、不断地对孩子进行表扬、鼓励。培养她独立完成作业的自觉性。 运用表扬、鼓励的语气,并采用“星级制”,持续、不断地表扬、激励,首先培养孩子自觉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2) 让他和其他同学一样, 轮值当组长,通过收发作业,督促他独立按时完成作业,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关心班集体的责任心。(3)发现他的优点,发挥他的特长,不歧视,不冷落,给予他应有的关注和集体的温暖。 (4)与父母联系,交换教育孩子方法,使家长建立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和方法。(5)定期与父母联系,指导教育孩子的方法,以配合老师完成对孩子的教育转化工作。
实施过程:一年级新入学,小Z和其他孩子一样对新环境充满了好奇,课堂纪律和活动也与他人无异。只是在完成单元测试卷的时候,发现他总是跟不上老师读题的速度,常常需要在全班交卷后再给他些时间,重新读题,让他写完。这样的孩子我每次教一年级都会碰到,因此,没有太过着急,只是提醒他下次要争取和大家同样时间交卷。
这段时间因为他特别喜欢悄悄拿别人的学具和小玩意玩,弄得我的精力较多地放在了他的行为教育上。他一方面能够把同学捡到的无名学具很快就指出主人或者座位,一方面放学前,我总和他一起收拾书包,找出同学告诉我曾丢掉的小玩意物归原主。在此事的教育上,家长积极配合,甚少打他,只是发现带回的别人东西会和我沟通,第二天叫他交给我。
到了一年级下学期,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课堂作业,我有时候读题,有时候放手让学生自己读题独立完成。这时,问题凸现出来,他基本没法自己读题完成。好在作业量小,每次课上抽个别巡视或者下课三五分钟和他进行一对一辅导,很快,他也就完成作业了。每天家长对于家庭作业的辅导把关也很负责,作业正确率挺高的。
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要认的字很多,背诵量也增大,他对学习兴趣日渐下降,加之他课堂听讲的不专心,作业完成越来越困难了,测试成绩也开始直线下降,他的家长非常着急,特别是看到成绩低于班级平均分较多时,总是很生气,打骂成了家常便饭。可第二天到学校后,他除了脸上看出哭过或打过的痕迹外,他依然故我,不听课,也无改观。鼓励只能好一两节课,绝对不能维持一整天,中午的休息时间常常要用来不写上午没写完的作业,下午放学也需要留下来二十分钟左右来补写下午要交的作业。遇到老师集中学习或外出教研,只能和家长沟通,带回家补好第二天再交来。
每天的家庭作业都要等到他妈妈下班回家才开始一对一完成。而且孩子对作业抵触,不愿独立完成,每题都要妈妈细致读题讲解,才把结果写下。依赖心理极重。他的妈妈对于孩子的成绩和表现除了打骂,冷落,觉得黔驴技穷了。母子关系极度紧张到剑拔弩张的地步,孩子不再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而是对打对骂,作业每天都拖到很晚也不容易写完。师生矛盾也开始出现,孩子只要一挨打,第二天就对老师充满仇视的意味,认为是老师把他表现不好的地方告诉了家长,才使得他会挨打挨骂的。
在和他妈妈的沟通中,特别提到不要听到孩子在校没有完成学习任务就打骂,要注意教育方法。我也更加注意,在与家长沟通时,尽量当着孩子的面说,不让孩子有听到“告状”的不良感受。他妈妈开始还能耐心教育,在看到孩子知错不改,屡教屡犯,认错态度又不好的情况下,总又走回老路,结果变成耐心说服是前奏,拳脚相加是结束,在恶性循环中度过了又一个学期。
二上开学前,我抽空和孩子父母进行了长时间的交流,了解孩子在家中的基本生活情况,除学习以外的兴趣爱好,和父母的相处关系等等,比较全面地了解了孩子的优缺点以及这些特点形成的家庭原因,并且和家长交流了下学期对孩子教育的初步构想,也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期待和学习目标,达成了较为统一的努力目标:降低分数要求,表现赏罚分明,按时完成作业及时表扬加星,积累奖励,犯错不打,批评就事论事,短时间内解决。孩子和爸爸的感情较好,爸爸表示每周下午抽时间接他放学,顺便了解他当天在校的情况,回家尽量独立完成,学习辅导的方式和学校一致起来。
二年级开学的第一个月,一切都按计划执行得很好,孩子很上进,有改观,家长很自信,有配合,老师很关注,常反馈。虽然和家长在沟通中也常讲做好反复的思想准备,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却没想到,最先反复的会是妈妈。她在看到自己辛苦克制了一个月,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费心在孩子身上,孩子的单元测试卷仍没有完成,且补写完的考试成绩也不理想,妈妈违约打了孩子。虽然事后妈妈意识到自己错了,向孩子道了歉,但孩子有很长一段时间心理上就是排斥学习,排斥作业。
再遇到妈妈容易情绪失控的事,我会在孩子到家前做好妈妈的情绪疏导。渐渐地,母子间相处不再那么水火不容了,尽管孩子仍有起伏,仍有反复,有时处于低谷时间还较长,妈妈也能心里着急,表面淡然处之了。随着爸爸陪伴的时间增多,孩子大多数时候能够以较好地情绪面对学习任务,在家作业时,爸爸和妈妈和孩子在一个房间里,但不坐在孩子旁边一字不落盯着看,孩子自己先把会做的题独立写完,不会的,最后家长检查时集中讲解,这样,在家作业的相对时间节约了,孩子有了业余时间,除了预习复习,能够有自由活动的奖励,这是他最喜欢的奖励。家长的转变带来了孩子的进步,这是家长始料未及的,每当他在课堂上按时完成了作业,他都会提醒我不要忘记在记事本上告诉家长,回家加星,他盼望着积到一定数量,就能买他最喜欢的卡通玩具了。
案例启示:我们都知道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很多家长和老师也认为孩子好与不好主要在孩子主观能动性,有时会忽视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养方式对孩子产生的重要影响。对于问题比较多的孩子,有的时候,改变孩子要从改变家长开始,调整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方式,从孩子自身的发展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不求全责备,多反躬自省,往往会收到比较满意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