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3148
post:493148

章梅 数学 期初论文

  • 发布时间:2015-03-09 07:54
  • 作者:章梅
  • 点击量:

浅谈游戏课堂与课堂游戏之异同

游戏是儿童喜爱的活动,寓教学内容于游戏之中的游戏教学,让儿童在玩中学,在学中获得知识。早在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就从他的“活动教学理论”出发,为游戏教学奠定了哲学基础,杜威提倡的活动课程非常重视儿童的游戏活动在教学中的作用。而经历了多年实践,游戏运用于课堂教学中的确发挥了它强大的积极作用,这点是毋庸置疑的。近阶段我所在的学校开展了数学游戏课堂的实践与研究,游戏课堂与以前的课堂中的游戏有何区别呢?又有何相同之处?本文对此进行了对比和思考。

先来谈谈相同之处:

1、有利于激发兴趣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十分抽象的科学。小学低年段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学起来就会感到枯燥无味,而游戏可以把这些枯燥无味的知识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易于接受。不论是课堂游戏还是游戏课堂都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和情感体验中获得新的知识或对知识进行巩固提高。

2、有利于调动多种感官

    课堂游戏和游戏课堂都为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了最佳情境,激发学生了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学生在认识立体图形一课,通过“摸一摸”的游戏,让学生通过触觉进一步感知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是圆圆的,滑溜溜的,还是有棱有角的,是长长的还是方方的,通过“你说我猜”的游戏,让学生说一说图形的特征,其他小朋友猜是什么形状,这一游戏在巩固图形特征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

3、游戏形式的多样化

不管是在课堂游戏还是游戏课堂上,老师们都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游戏形式,例如讲数学故事、开展竞赛形式游戏,带有小实验性质的游戏等。

对于数学知识,我们可以把知识寓于故事中,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习到知识。它具有让学生们了解数学、引导数学志趣、熏陶精神和情感的特点与功能。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一些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们去认识数学的历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以竞赛的方式进行的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它包括智力、体力和技巧等方面的竞赛。在课堂上,竞赛式的游戏可以是小组之间也可以是个人之间的,不但让学生学习到了数学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比如游戏“手指碰碰碰”让学生两两合作,利用手指进行数学凑十法或其他计算的练习,等练习熟练了,学生之间就可以进行比赛,看谁最先凑到十或其他指定的数,这里面有单纯的计算练习也有策略思想的渗透。

还有一些游戏形式如小实验、绘制图表等形式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动手能力、加强对数学的理解非常有好处。有些知识通过的枯燥的语言难以让学生理解,而设计一些浅显而有趣的实践游戏活动却能让学生有着深刻难忘的认识,促进他们学习数学兴趣与能力的提高。在比如“滚一滚”的游戏,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动手实验,发现正方体和长方体都是不容易滚的,圆柱和球是容易滚的,但球又比圆柱更好滚。

以上三点是课堂游戏和游戏课堂所具有的共同之处,那么这两者又有何不同呢?

1、游戏时间长短不同

游戏课堂是用整堂课时间进行游戏,而课堂游戏是整节课中的一个环节,为当堂课的教学服务的。比如一年级的一节游戏课“玩转数字框”利用数字板和不同的方框组合开展游戏活动,通过“框一框,算得数”的活动帮助学生复习巩固20以内进位加法,又.通过“找出‘和’之最”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练20以内的进位加法,学生在寻找最大最小和的过程中感悟到找的办法和技巧,最后.通过“和算式捉迷藏”的活动熟练相同的和不同的算式,训练熟练程度。这样学生整堂课都在围绕进位加法做游戏,通过一节课的游戏是学生熟练了进位加法,这就是游戏课堂。而课堂游戏就是在一节课中设计一个游戏环节为这节课的教学服务,教学进位加法的时候老师也可以设计一个小游戏环节,来巩固学生的进位加法的掌握。游戏课堂和课堂游戏因为游戏时间长短的不同,所达到的游戏效果也是不同的。

2、游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游戏课堂的游戏是有主题的,它往往可以以一个主题而开展一系列的游戏活动,具有可持续性,这是课堂游戏所不具备的。例如关于四巧板的系列游戏课,第一节游戏课学生可以以模仿为主,照样子拼出简单的组合图形,第二节课可以拼较复杂的组合图形,第三节课可以练习以较快速度拼出指定图形,第四节课可以开展小组竞赛,比一比那组拼的多,拼的快。

    总之,不管是游戏课堂还是课堂游戏,它们都在为学生的教学服务,让学生“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使学生有机会从事各种调动他们自然冲动的活动,

使学生通过做他们喜欢的事情习得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本领。这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