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3138
post:493138

曹海永 语文 《写作吧,给童年多一些回味》

  • 发布时间:2011-02-21 14:49
  • 作者:曹海永
  • 点击量:

写作吧,给童年多一些回味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曹海永

 

 

      谈到“写作”,总有学生直率而不乏挑衅地问我:“难道曹老师小时候就喜欢作文吗?”我的回答是“当然”,而且“发自肺腑地喜欢”。孩子们显然有些惊讶,甚至满腹狐疑。是呀,现在许多孩子提及作文,或心生畏惧,或怨声载道,或感慨“想说爱你不容易”,而我竟然“发自肺腑地喜欢”,的确有些不可思议。然而,这绝没有一丁点的矫情和做作,因为儿时的写作真的给我留下了太多美好的印记。

      回想起童年的写作经历,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自豪。那是小学一二年级时候,由于父母亲两地分居,写信成为一种经常的需要,不识字的母亲便把这重要的使命交给了我。于是,在老师教写作之前,我的写作已经开始了。刚开始写信,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或者查字典,学习的独立性大概就是这样养成的吧!紧接着,就帮左邻右舍写信,从最初的一句句说给我写,到后来说个大概内容,我感觉写作的构思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得到了真切的锻炼。每每看到自己帮助大人解决了实际的难题,一种自豪感便油然而生。最得意的是:老师让我们做阅读摘抄,我干脆自己写几个句段,然后有模有样地添上“摘自某某的什么什么作文”,竟也屡屡过关。怎么样,你有过这样的写作自豪感吗?千万不要小看它,当自豪感内化为一种自信、自主、自立的写作品质,当信笔涂鸦成为一种习惯,你自然就爱上了写作。

      童年的写作经历,带给我更多的还是快乐。我到现在都还记得小时候经常从邻居、同学家里,或者是田埂边,挖两棵凤仙花、狗尾巴草什么的,移栽到房前屋后,然后就有了观察日记;一到节假日,便领着一帮同窗好友上街捡“有用的垃圾”,比如牙膏壳、汽水瓶什么的,回头到废品收购站换取一点辛苦费,于是就有了体验日记……所以,写作对我而言总是轻轻松松,而没有那些“挤牙膏”、“榨油”似的痛苦。现在想来,快乐其实很简单,而且完全可以自己制造,我们要记住:“快乐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不能光是享用,而不去发掘。”童年时期是最富于幻想和创造的,我们要学会自己找“乐子”。要知道:寻找和体验写作中的快乐,往往比掌握一种写作知识或技巧更重要,找到写作中的快乐感觉,你就获得了无比重要的写作秘诀和至高无上的写作法则,当然,你就走上了写作之“道”。

      当然,童年的写作经历留给我的还有成功。印象中,小学几年里我曾多次代表学校参加不知道是什么级别的写作比赛,反正从未获奖;初二那年语文老师表扬我很有写作才华,让我誊了几篇寄给杂志社,却石沉大海,杳无音信。但这些并没有让我灰心丧气,因为在我看来:能经历这样的参赛、投稿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成功。这种写作的成功感,让我到了师范很快成为学校“春泥文学社”的活跃分子。比如创办“天意文坛”,每周油印小报,还写下十多首抒发青春年少的诗歌和近十篇教育教学文章,并以“路属于远方”为题举行毕业展览。那会没少做的就是“作家梦”和“主编梦”,现在想来写作还是应该有点梦想的,至少可以让我们陶醉其中吧!怎么样,你体验过这种成功的感觉吗?不要把写作上的成功理解得过分高远、过分功利,你会写出更有童心、更富童真的作文。

      重新捡拾童年的写作记忆,虽然有些细节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依稀变得模糊,但我想说的是:童年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回忆而显得格外美好,弥足珍贵。当我作为语文老师站在学生的面前时,我便和孩子们有了一个共同的约定和理想追求,那就是——“写作吧,让童年多一些回味”。

      我曾经邀请孩子们到老家,在农村的田野徒步走上半天,去聆听小河叮咚流淌的美妙,去欣赏“满村竞开油菜花”的灿烂;我曾经和孩子们一起表演《鸟的天堂》,扮演绝对可爱版的“榕树哥哥”,赚了孩子们一大把笑神经;我曾经和孩子们举行“星光灿烂,歌声依旧”卡拉OK演唱会,应邀倾情演绎苏永康的《爱一个人好难》;我曾经为了《半夜鸡叫》的课本剧,到另一个县市兄弟学校借来“鸡窝”……像绕口令闯关、唇枪舌战辩论会、古诗词诵读擂台赛、小记者新闻发布会之类的活动自然是家常便饭。我总是配合着孩子们尽情地找“乐子”,而孩子们的写作素材也变得活泼、丰富和新鲜起来,充满了生命的绚烂和生活的多情。

      至于写作指导,我可不愿意做“孤家寡人”。在我看来,一个语文老师的身旁,首先应该站着一个班的孩子,那是写作指导的“主力团”;其次还有一个班的家长,那是写作指导的“后援团”;当然,也少不了校长、同事,儿童文学作家,社会各界人士的友情参与,那是写作指导的“智囊团”。这几年,我坚持在班级开辟了一块写作“自留地”——“主题接龙”。接龙小组的人员是自由组合的,孩子们每周自己商定一个话题轮流写作,学生、家长、老师共同参与互动点评,写作因此而变得热闹活泼、充满创造。难怪孩子们说:“老师不断地添柴加油,什么每周上榜作文、月度写作明星、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把我们心头的写作之火给燃得旺旺的。”

      其实,如果我们回想起童年写作,内心总是充满自豪、快乐和成功的感觉,那么写作将不再面目可憎,“发自肺腑地喜欢”将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德裔瑞士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塞曾经饱含深情地说:“没有什么比沉浸在创作的欢乐与激情中挥笔疾书更美,更令人心醉的事了。”让我们也告诉身边的同学们:“写作吧,让童年多一些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