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婷 论文
- 发布时间:2015-03-04 12:48
-
作者:高婷
- 点击量:301
浅谈游戏教学在低年级美术教学中的实施
从教几年的我常常在想,在思考,孩子们到底在美术上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应该如何触发孩子在艺术方面的灵感,使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是呆板的我画一笔你学一笔,还是更需要教师充分的激发孩子的潜能,让孩子学会本领自己来用于实践操作中来,我想最后一种方式才更适合孩子,但是让孩子自主的在美术活动中学习,这也是一个困难的过程,孩子总是那么的天真,他们的活跃与创造力是我们大人不能相比的,怎样才能做一名在孩子艺术领域的点灯人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与探究的问题。人们常说孩子是一张白纸,好的培养与教导能成就不一样的人生,说明孩子的塑造性非常强。怎么在最短时间里最大的可能地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短时间里爱上美术,愿意去学习,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我想游戏的融入是一个立竿见影的好方法。
游戏能给学生带来学习兴趣,能给课堂营造良好的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游戏是低年级的天性,好玩、好奇的心境可以活跃大脑的联想,思维敏捷,增强表达欲。积极的有效的游戏活动能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根据这点,游戏渗入教学符合“愉快教育”的指导精神,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中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它包含着趣味性、审美性、人文性……等特征。”过去传统的美术教育最大的弊端是过于强调以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猛塞硬灌,漠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忽视学生的个性喜好,特别是儿童身心特征和心理需求。让学生强行接受,他们会觉得无味、无趣。在游戏过程中学习,学生精神放松,课堂气氛活跃,在愉快中得到知识,提高技能。在美术教学中引入游戏的导入方式,能让学生真正进行最自主的美术活动。
我是孩子的引导者,也是孩子的指挥者,是一个集多重身份于一身的角色,要想做好这个角色,我就要做个有心人,随时随地关注孩子,因为课堂上处处都是教育的机会。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还要有不同的游戏策略。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们他们刚从幼儿园毕业对什么都是好奇的,他好奇学校,好奇集体,甚至他连老师都是好奇的,这种好奇有可能是他对老师的陌生感,针对这样的大环境,第一节课便是一个关键,如何在一节课就能走进他们心里,我采取的是看画猜名字的游戏,目的是让他们认识我,我在黑板上画上与我名字相对应的图画,在云雾中的一座高山,高山上还有一座亭子,有的孩子说我叫高云亭,有的叫我高山亭,孩子们在欢笑中,在种种猜测中获知了我的名字,他们记住的不仅仅是我得名字,更重要的是我已经用短短的游戏进入他们心里,美术课也随之走进他们的心里。
二年级《蔬菜瓜果》这一课,采用游戏导入方式,我预先准备一些形状和表皮特征比较明显的水果,分别藏在密封的袋子里,请学生上讲台摸一摸,然后说出形状特征和表皮特征,再让台下的学生猜一猜,是什么水果。学生们都十分兴奋,各抒己见。由此一来,学生对水果的形状和表皮特征的印象非常深刻,同时对本课充满了兴趣,孩子们早已迫不及待地走进文本。我本课预设的教学重难点随之被孩子们的主动学习高潮所击破。从而轻而易举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学生把玩游戏时高昂的情绪都迁移到画纸里,大多数的孩子都能运用点、线、色描绘出水果表皮特征……一幅幅的好作品逐渐呈现出来。
在平时的课堂上游戏的方式有很多猜谜语,接龙,抢答等等都是一些不错方式,美术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教学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美术学习的兴趣是美术教学的生命。通过游戏导入不但提高学习兴趣,还可让学生联系课外知识,提高接受效率,是促使学习成功的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