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高年级英语故事教学的实施建议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顾洁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环节。故事作为阅读语篇的一种形式,因其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本文笔者结合两节典型故事教学课例,简析两个教学案例的有效做法,并阐述故事教学中应关注的实施方法与建议,旨在提高故事教学的实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故事教学,实施建议
《英语课程标准》(2011 年版)强调: 要让学生尝试阅读英语故事及其他英语课外读物,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为此,译林新版《英语》教材中也添加了“Story time”板块。其目的显而易见,旨在通过“Story time”这一故事学习的平台,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其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帮助学生积累并习得更鲜活、更生动的语汇,有效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Story time在形式上丰富多样,有对话、短文、诗歌和故事。相对于对话和短文,故事的情节更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训练其阅读技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故事教学亦是如此。相较于对话和短文,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在相对真实、完整的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语言,老师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故事中的人、物、环境以及故事的情节。特别要着重培养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听故事、看故事的能力和讲故事的能力。对待不同的故事,我们还应该关注以下几点:
一、就内容而言,着力点不同
有的故事对于学生是全新的故事,我们可以称作为“新故事” ;还有一种故事是学生们以前接触过的,或者是中文版本演绎的,我们可以称作为“旧故事” 。对于“新故事”与“旧故事”,老师们在教学中的侧重点应有所区分。新故事有助于促进学生通过对故事内容的兴趣而学习故事,但这往往可能导致学生需要全面理解语言才能理解故事,或者说故事的新颖性能促进学生的参与,但可能增加语言学习的难度。旧故事就是用学生已经熟知的故事进行教学,这样学生能够完全理解故事,从而使语言学习难度大大降低,提高语言学习本身的成效,但学生可能因为对故事内容毫无兴趣而不参与学习过程。由此可以看出:新故事教师的着重点在于关注故事的本身,即让学生充分阅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享受故事本身;而旧故事因为其内容已经为学生所知,教师更应在语言上有所关注,对语言的操练要到位。
如故事《Cinderella》 ,本身这个故事就被学生所熟悉,作为一个“旧故事” ,老师的处理就显得非常到位。
T: Today, we’ll read a fairy tale, the name is Cinderella. (带读单词)
Do you know the story?
S: Yes!
T: OK, here are some sentences. If it is true, you say “Yeah, yeah, yeah”, if it is
not, you say “No, no, no”. Let’s go!
1. Cinderella can’t go to the party because she is very busy.
2. Cinderella’s friend helps her.
3. Cinderella dances with the prince at the party.
4. Cinderella goes home after the party.
5. Cinderella leaves her shoe at the party.
6. Cinderella’s shoe is just right for many girls.
7. Cinderella’s shoe is just right for many girls.
老师的设计基于学生已有知识, 并没有无视学生已有的背景和储备,所以采用了let’s judge, 然后再进入整体阅读故事。
T: Some of you know the story well, others maybe don’t. Let’s learn the story together. Here are some story pieces. Watch a cartoon and then order them. First, 30 seconds, read silently. Let’s watch the cartoon. (播放完视频)
T: Which one is No. 1? No. 2 ? ....
S: …
再如故事《The lion and the mouse》 ,这个故事对于很多学生是新故事,于是教师的设计应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可以在进入故事前,引导孩子观察、想象并猜测故事的大意。
T: As you all know, the lion and the mouse are very different, aren’t they?
The lion is… The mouse is…
What if they met each other one day? What will happen? Can you guess?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S1:
S2:
T: Here’s a story. The name of the story is: The lion and the mouse
Let’s watch and order
Ss: …
T: Let’s learn the story(逐幅图学习)
二、就形式而言,侧重点不同
学完了一个故事,到了最后的输出方式,一般是要讲故事或是将故事演一演。 这个时候,是“演”还是“讲”呢?教师应回归文本,分析故事是以何种方式呈现的,若是本身人物的对话较多,可以引导学生演一演,若是通过第三者的身份讲述故事,我们则要求学生在学完故事的基础上讲一讲故事。当然,我们也可以在不同的课时上,将原来的“讲故事”变一变,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能力试着演一演故事,加上合适的话语,也可以将原本的“表演”故事改编成用自己的语言来讲一讲故事。
除此之外,故事的学习本身就是带给学生一种阅读的享受,所以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有所选择地“演”或者 “讲” ,让学生有更多属于自己的输出机会与展示机会。
三、就教学设计的程序而言,呈现方式不同
什么样的故事适合先整体理解、再细节教学?什么样的故事适合先细节理解、再整体理解?这一切还是应基于故事本身的特点,尤其是学生的学习需求来设计。不管是从整体到细节,还是细节到整体教学,我们都要给学生充分理解故事的时间,让学生沉浸在故事本身,摈弃词汇,语法的束缚,还学生一个有效读故事时间。
总之,小学故事教学应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良好的阅读习惯,故事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不局限于课堂教学,更多地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在不知不觉中习得语言,学生自然而然地和英语阅读成了好朋友。因此,我们应利用课余时间,努力去开展英语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如开展原味英语欣赏,如CCTV-9、CCTV-少儿频道、DISNEY学习材料,还有很多的少儿英文卡通《小鸡快跑》《狮子王》《美食总动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