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在形成空间观念
——二年级《认识直角》教学实录及思考
■杨滢萍
【内容概述】
“认识直角”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及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直角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直角。本课教学旨在让学生在经历认识直角的过程中,借助生活中的直角或者通过材料创作的直角分辨直角、锐角和钝角,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和简单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的直角思维、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目标。
基于这一教材的思考,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在经历从实物到图形的抽象过程中认识直角、锐角、钝角并能正确辨认。
2.能用不同的方法创造直角,并利用工具进行检验,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精神和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在认识角、欣赏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感受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感知直角的特征;会画直角,判断直角、锐角、钝角;建立直角的表象。
教学准备:三角尺、不规则纸片、皮筋、小棒、活动角、练习纸、课件。
【“小研究”设计】
“认识直角”小研究
班级( )姓名( )
1、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面上都有直角。在生活中找一找,举两个直角的例子。
2、下面的角哪些是直角?是的画“√”,不是的画“×”。
( ) ( ) ( ) ( )
我是这样想的:
3、自学《数学》第96-97页,学一学怎样画直角,自己试着画一个直角,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4、我的发现,我的疑问:
【课堂情景】
一、引入。
师:小朋友们,通过昨天的预习,你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内容吗?(揭示课题)
二、认识直角。
1、课本、黑板的面上各有4个直角。关于直角,还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刘嘉仪:直角是90度,我的三角板上有一个直角(指出给大家看)。
向无邪:直角也有顶点和边……
2、在我们的生活周围到处都有直角的身影。在生活中找两个直角的例子。
3、同桌交流。(学生分别从桌面上、黑板面上、镜框上、三角尺上指出直角。)
4、全班指名汇报。
曹家鸣:我的地图上也有直角,说完,他拿出手中的地图,指着交叉路口。
王子墨:我的闹钟指着3点时就是一个直角,还有9点。。
王宇轩:我带了一个活动的尺子,我把它摆成了一个直角。
师:能给我们指指看,直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吗?(提示:指边的时候注意从顶点方向开始。)
5、师:是啊,很多物体的面上都有直角,老师也带来了一些照片(课件出示),这些物体的面上有直角吗?在哪呢?谁来当小老师上来指一指。
6、引导:生活中有很多直角,我们今天要认识数学意义上的直角。
老师这儿有一块三角尺,直角在哪?(一学生来指)三角尺上最大的这个角就是直角,人们常把它作为判断直角的工具。
三、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1、交流小研究第2题。
四人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张圣栋小组发言:我们认为1、3不是直角,2、4是直角。因为我们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对着测量了。
宋儒妍:其实,1、3根本不用测量,我用眼睛就能看出来,不是直角,1比直角小,3比直角大!(全班掌声响起!)
师:是的,有时候我们可以用眼睛直接能辨别出是不是直角。图4如果直接看,能看出来吗?
张笑航:我可以用我的本子量,我知道本子的角是直角,用它比一下就行了。
2、小结方法:可以直接看;用三角板或已知的直角工具量。
3、介绍:这个角(图1),比直角小它是锐角。
这个角(图2),比直角大它是钝角。
师:锐角和钝角的知识我们以后会学习。
四、游戏。
用自己的身体做一个直角。(举手、小交警、上举……)
五、做一个直角。
1、师:小朋友,刚才你们从身边找到很多直角。可是老师觉得会找直角没什么稀奇。如果能创造出一个角那就更厉害了。愿意接受挑战吗?
2、出示课件要求,学生活动。
3、小组介绍。(钉子板、活动角、两个同样的三角板拼、折纸)
师:谁来介绍一下?
生1:我把圆片对折两次,这是一个直角。这是直角的顶点,这是直角的两条边。(边说边指)如图: (红色部分是学生所指直角)
师:你的方法真不错!
生2:我还有不同的方法。我沿着纸的这条边折,就折出一个直角。这是直角的顶点,这是直角的两条边。
如图: (红色部分是学生所指直角)
师:你真了不起,这么不起眼的纸也能创造出直角。
生3:我的方法和他们的不同。我用牛皮筋在钉子板上围出直角。这是直角的顶点,这是直角的两条边。
师:同学们你们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4:我用两块三角尺拼出直角。这是直角的顶点,这是直角的两条边。
师:你的方法太有创意了!大家看除了他指的是直角,哪里也有直角?
师:通过拼一拼的办法用两个三角尺的角拼出了一个直角,你的方法太有创意了!老师也准备了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瞧,它们也拼出了一个直角。(动画演示)是不是和这个小朋友的方法一样?其实还可以这样拼。(动画演示另一种拼法)拼出的直角在哪?
生5:老师,我用活动角转出一个直角。这是直角的顶点,这是直角的两条边。
师:这个角是不是直角呢?我也来检验一下,(用三角尺的直角比一比)的确是直角。你们也是这样检验的吗?把检验好的直角举起来。
5、如果把这些直角放在一起比一比,会有什么发现呢?想知道吗?
直角的大小都相等。
六、画角
1、你们会画出一个直角吗?小组里交流是怎么画的。
2、请学生展示。先指名画再找学生作业展示。
3、师:(展示几个学生的作业)指出:直角的位置不同,但都是直角。
4、全班画直角。
七、我的发现,我的疑问。
师:小朋友们,通过学习,你们有什么发现?
【课后再思】
认识直角这个内容是在学生认识角之后教学的,内容本身对学生确实没什么难度,学生都会,老师又怎样教呢?教些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在小研究的设计中,我有了如下一下思考:
1、直角是角的一种,学生在认识角之后,能否正确的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从而正确迁移到直角上面来?在小研究的第2项,我出示了4个角,其中有用眼睛就能辨别出的角,还有一个规范的直角,一个变式的直角。判断直角上,学生往往靠经验,看着像就是。其实不然,用数学的方法才是准确的判断,课上多数学生用三角板的直角比,有个别学生利用身边的直角工具比,这是非常好的将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
2、增加了学生自己看书阅读。小研究第3项要求学生先看书,再画角。学生必须在看懂的基础上,再动手画角。在低年级培养学生认真自学看书的习惯,容易增强学生的阅读意识,提高解题思考能力。
3、课堂上,我安排了做直角的环节,这是非常常用的教学环节。在提供材料上,我动了一番脑筋,既要让学生能找到可利用的材料,又要有一些不能利用的材料,就是让学生不能有这样的印象:老师提供的材料一定都能做出直角的。我提供的材料有:小棒、皮筋、钉子板、不规则纸片、两根硬直条、一个暗扣。教学中,我注意到使用小棒、折纸和活动角的特别多,用钉子板的则不太多,因为提供的皮筋只有1根,而学生认为直角是两条边,一定要2根皮筋才能做出直角,我在巡视中看到这一现象,及时做了提示。用一根皮筋可以围出直角!并指名学生展示,大家才恍然大悟。
这节课我体会很深的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溶入学习中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更大的探索欲望。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中,并结合自己身边的生活知识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