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钱 泓
片断一 导入
教师出示纸袋(里面装着一个正方形,露出其中一个角)
师:我们先来玩一个猜图形的游戏好吗?你们猜猜看里面装了什么图形?
在学生猜出三角形、四边形、长方形……猜测之后,教师取出正方形。
教师再出示纸袋(里面装着五角星,露出一个角)。学生猜测三角形、梯形、五角星……后,教师取出五角星。
师:刚才你们在猜图形时,都是根据什么来猜测的?(角)
师:对了!这些图形中都有角,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进一步认识这位新朋友——角。揭示课题:角
评析:在新课的导入中激疑生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教师用学生喜欢的游戏方式,从学生好奇地猜图形开始,引导学生从熟悉的图形入手,突出这些图形中角的形象特征,给学生初步的感知,加深了学生的表象,积累了经验,这样切入新课,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片段二 找角、抽象出角
师:除了在图形中有角,在我们身边的许多物体中都有角。请小朋友拿出剪刀、三角尺、小闹钟,你能从中把角找出来吗?
学生分小组活动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指出剪刀上的角呢?学生“指”角后,教师组织学生跟老师一起指一指剪刀上的角。
师:三角尺上的角呢?用手摸一摸这边的点,有什么感觉?(尖尖的)那它的这两条线呢?(直直的)那钟面上的角在哪儿呢?你找到了吗?
教师请学生比划,课件演示各种物体中的角,并把剪刀、三角尺、钟面上的角以动画形式“抽拉”出来。
评析:运用生活素材理解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实物,应用生活中角的原型让学生初步理解角的特征,再引导学生通过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等操作活动逐步概括角的概念。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同时增加了学生的体验,加深了对新知的感悟。
片段三 巩固与练习
师:可爱的比卡丘也做了几个角,我们来看看它做的对不对?是角的找出顶点和两条边,不是角的说说为什么。
出示:
(1)下面几幅图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师:比卡丘看到小朋友这么聪明,就想邀请大家去作客,你们愿意吗?但比卡丘忘记开门的密码了,你们可以帮助它吗?当你正确地填写括号后,密码也就知道了。
出示:
(2)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 )个 ( )个 ( )个
学生书面作业后全班交流,交流时找出相应的角,课件闪烁显示。
统计做对人数后,学生一起口述密码“132” 。
师:比卡丘知道了开门的密码,心里很高兴 ,它把家里最有趣的东西拿出来给大家玩 。
课件出示拼图、跳棋、积木等玩具,并“抽拉”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如下图)。
(3)下面的图形是几边形,各有几个角?
( )边形 ( )边形 ( )边形
( )个角 ( )个角 ( )个角
学生口答,课件出示答案。
师: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几边形就有几个角)
(4)出示 :
圆中有角吗?你能折出角吗?
学生活动,展示。
评析:多层次的变式练习,促使学生更加准确的理解概念本质。
教师精心组织了四个层次的练习,有坡度和变式,也有延伸和拓展。既巩固了概念,又兼顾了在理解概念过程中能力的培养。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有操作和实践,也有创新和发现,既增加了对新知的认识,同时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片段四 用各种方法做角
师:除了用折的方法我们可以做出一个角,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下面就请大家做一次设计师,自己做一个角。小朋友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自由选择材料,想出好办法做角。能行吗?
学生动手做,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 并展示自己做的角。其余学生评析做出的是不是角。
片段五 感悟角有大小、比较角的大小
师:小朋友都有一双灵巧的手,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角,老师发现这些角有的大有的小,你们能将下面钟面上的角排排队吗?
课件出示不同的钟面:7时、3时、2时、7时20分。
学生练习,并让他们说说怎么排的?自己是怎么想的?
师:小朋友的眼力可真厉害,一下子就看出来了,那剩下的两个钟面,你能一下就看出来吗?
学生回答时有争议,师:谁说的对呢?我们又该怎么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呢?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结合学生讨论后的发言小结:重叠两个角进行比较 ;用纸折出不同的角,再进行比较。
师: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可以活动的角吗?
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剪刀。合拢剪刀,角有什么变化?
出示:纸扇。拉开纸扇,角又怎样了?
师:通过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评析:有效的组织学生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做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等环节中,有效地组织学生通过操作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充分的感悟和体验。教师预设的开放性问题则给了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教师通过展示学生的成果,让学生感受到了策略的多样性和自主创新的精神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