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1933 post:492902
491933
post:492902

张明娟论文——理解学生,明确目标——一年级需要“读”好书

  • 发布时间:2015-09-05 21:54
  • 作者:张明娟
  • 点击量:

   理解学生,明确目标——一年级需要“读”好书

南师附小       张明娟

 “读好书。这是一年级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也极为直白的目标。

面对这目标,我们实验班又该如何落实呢?

实验教材识字量大,识字任务重,课文又多又长,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把书读好是作为实验班老师的我急需解决的问题。

面对着长而又需要理解的课文,我有点两难,不理解光识字,太可惜。可理解如同中高年级那样让孩子们说自己想法又不切实际,到底对课文的理解应该把握在什么尺度上呢?

之前听了郎老师的一堂课,我倍受启发。

记得郎老师备《森林音乐会》第一节时,说道:我要让学生体会到这音乐会的热闹。我很好奇她是如何让一年级孩子们去感知,去述说。结果课堂上,她让学生简单说了说从哪里看出来,然后就通过各种方式让孩子读,逗得孩子们兴趣盎然,乐于去读,也读出了那份热闹。

这不仅让我想同样是体现热闹,我所执教的《牵牛花》又该如何设计呢?

首先我明确了,一年级的理解只是为了更好的朗读,不是为理解而理解。

郎老师帮我备课说读好书,首先要让所有孩子主动读起来,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调动积极性,男生读女生读,集体读个人读,一二小组和三四小组赛读等等。在实施中虽然我没有郎老师的那么自然,但是我各种方式的读展现进去了。可惜只学了形,其内在还是不行,孩子们的积极性还是没有调动起来?

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回顾了下郎老师之前执教的《森林音乐会》,我发现她指导朗读时从来不是一大段一大段的指导,而是抓住一个词甚至一个字。比如读到猫头鹰警官说的话时,她就相机引导学生关注“警官这个词,让孩子们去想象一个警官应该是怎样的。这么一点,自然孩子们读的时候就十分有豪气,讲话那个慷锵有力十分有魄力,而说到黄鹂姑娘的时候,点出姑娘,孩子们自然读出了小女孩的那份柔美。她巧妙的一点,就让原本很平淡的朗读活了。

所以,我还要努力学习郎老师的这点,巧妙的抓点一个词或者一个字,让孩子们能够进入角色,从而读好书。这样课堂占用的时间又不多,效率高不说,问题效果还好!

接下来二年级继续读好书。

 

 

上一篇:王爱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