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下午教研活动,我一踏进小营小学一(4)班教室就看见黑板上教研员老师一行俊秀的粉笔字,定睛一读,“本次教研重点:品德课课堂教学活动实效性的研究。”我会意的一笑,这是冯老师的教研活动的风格——“专题教研,重点突出”。其实这个研究重点的提早出示使得我们每一位参加教研活动的老师能做到心中有数、并会带着问题听教研课,岂不也提高了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吗!
第二节课为小营小学李钧老师执教的品生一下教材《喝水的学问》一课,对于这课的教学我感受颇丰,因为同样是在“品生”第一次赛课中我和李钧老师同时选择执教《喝水的学问》一课,李钧老师获得了赛课的一等奖,而我却没有取得好的成绩,我一直想有机会能观摩李老师的这节课,找找差距,虚心请教,今天下午总算如愿以偿了,结合冯老师提出的研究专题——“活动化教学的实效性”我有以下感受:
我们小学品德课是以课的形式出现的直接道德教育,是儿童品德培养途径之一。纵观我们的德育课堂,该讲的讲了,活动也搞得颇为热闹,实效如何?
1、活动是为儿童的需要设计的,有儿童的文化。
“儿童需要、儿童文化”是品德课教学活动设计的关键,本节课的活动设计正是以此为指导的,例如导入新课时新颖有趣但又贴近儿童生活的卡通形象“蓝猫”的出现;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什么时候想喝水;在了解饮水习惯,形成健康概念这一环节中出示孩子们熟悉的芬达、可乐、白开水等实物,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重新分组并说说自己这样选择的原因;这些活动无一不是为儿童设计的,充满了浓郁的儿童文化,是儿童所喜爱的,自然儿童就乐于参与其中。
2、活动力求以学生生活经验为起点。
以学生生活经验为起点的活动有利于形成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境界。例如
3、活动设计架起了一座知与行的桥梁。
本节课的活动目标就是通过活动,展示生活中的场景,养成学生健康、科学的饮水习惯和行为,培养学生形成科学喝水的良好习惯。教师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认知,丰富其生活经验,使学生对本节课应当学习的要求,能够正确地理解和掌握,知道“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从中能学会并运用于实践中去。
总之,这节课
借此机会我想对所有从事品德教学的老师们说:这门课程教学对教师综合素质要求特别高,积极的探究精神,一颗敏感的心,一双敏锐的眼睛,积极地感受生活,积累丰富的内心体验是我们品德老师上好每一节课的基础。希望与老师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