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而不放任 民主促进自主
南师附小 王菊
班华教授曾经指出:班主任管理的最大效率,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性的展开,是丰富多样的生命的展开,是个性创造力的展开。一名班主任能不能让学生展开他的丰富性,在丰富性中去驾驭学生的人格发展,这是很高很高的要求。
这“很高很高的要求”,是我一直所企求的目标,因此,在班级生活中,我总是营造营造自由、和谐的氛围,建设民主的班级生活,建设民主的班级文化,智慧地引导,耐心地等待。今天我以一个小小的案例来与大家探讨。
*鼓励“吵一吵”,学习表达
“吵”的概念出自剑桥学者刘瑜的一篇专栏文章。这里的吵不是无理的吵架,而是在班级公共生活中有思考、有观点、有论据的勇敢表达。
三年级下学期,因为脚伤休养了半年的我回到了班级。
一节晨会课上,我请大家的思考一个问题:同学之间该怎样相处。缘由是吴小俊(化名)小朋友成了“被告状明星”:对同学经常拳脚相加,最让大家觉得恶心的据说是喜欢对人吐吐沫,不接受体育老师要他遵守纪律的提醒,拿来比他还高的大扫帚和老师对峙,怒目相向……同学们毫不掩饰对他的讨厌,也总是对他恶语相向,矛盾不断激化。他的个人问题成了班级公共问题。
我期待大家畅谈“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5班,兄弟姐妹都很多,友善来相处”,大好局面没有出现,在一个同学说昨天吴小俊吐了他一脸口水他很讨厌很气愤之后,“对!对!”大家附和声一片,纷纷举手。眼看晨会要成控诉会。力排众议,正面引导,多让大家说说好的方面?还是顺应“民意”,鼓励表达,因势利导?“大家想说什么都可以说。让你气愤的肯定就是你觉得同学相处不该有的行为,那请你先说观点,再说原因。”我话音刚落,一个同学举手:”我觉得同学之间相处不该乱起外号。吴小俊他经常骂我肥母鸡,每次我听了都很气,我妈妈说我不胖。我有名字!乱起外号会伤害别人!”我点头:“好,有观点,有理由!”
接下来十几个同学的发言都以吴小俊的“事迹”作为理由,也都表达了一个观点。“都说完了吗?”大家点头,“还有想补充的吗?”大家摇头。
我扫视全班,同学们脸上是出了一口气的表情。
我总结同学们的观点,作为全班共识,写在黑板上。
其实,“吵”的概念出自学者刘瑜的一篇专栏文章。这里的吵不是无理的吵架,而是在班级公共生活中有思考、有观点、有论据的勇敢表达。我觉得有时候在班级管理中,吵一吵,更健康。个体观点得以表达,合成有益的整体收获。 但,吴小俊的脸涨得通红,咬着嘴唇,皱着眉,愤愤地盯着前方。我该如何应对?
*引导“想一想”,学习自省
“这些观点都很正确。吴小俊,你的名字出现了很多次,你也有什么想说的吗?”我温和地问他。“但是他们也骂我的!他们还集中起来几个打我一个!”
吴小俊噌一下站起来,桌子都被他撞歪了。“都是些什么情况呢?”我依然平静。吴小俊列数了几件事情,确实也有别的同学先惹起事端的情况。求证属实后,我缓缓说:“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有两个发现:一是看来同学能否相处好,双方都很重要。二是看来每个人都不完美,也许都有自己的问题。现在请大家再思考,同学相处中,我该怎么办?问问自己:同学不小心碰到我的时候,我让别人生气的时候,我应该怎么办?”
大家沉默了。
再一次交流的时候,仍然有观点,有理由,只是,思索的目光投射向了自己。
连同吴小俊一起。
“民主把一个人永远地抛回给他自己”。
好的民主鼓励每个人成为他自己,依赖于每个人成为他自己。
时光荏苒,六年级的吴小俊长得又高又胖,个头早已超过了我,前几天写了一篇周记,我请他读了其中几句,和大家分享:“。。。。。。王老师总是笑眯眯的,上课时带着我们文章里“挖金矿”,大家都喜欢语文课。我们班分成了11个学习小组,我们组里有温柔的杨子仪,忠厚的董晟宏,性格火爆的陈小仪,还有温柔善良的我。班里总是笑声不断,是个快乐的大家庭。”
“把一个人抛回给他自己”,帮助学生从教育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体验自己,丰富自己。因为人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点化和润泽生命是教育的核心,也是教育的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