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2736
post:492736

郑金春期初论文

  • 发布时间:2012-09-19 12:15
  • 作者:郑金春
  • 点击量:

转变教育观念  演好适宜角色

     ------ 学习音乐新课标的感悟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全面体现了 “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理解 多元文化”等基本理念。书中,深入浅出地分析和阐述了音乐教学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教学行为。《音乐课程标准》是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来分类的,音乐课程包括四个教学内容: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作为教师我觉得,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认清自己的角色,要像霍宜尔曾就教师专业社会化的内涵深刻阐述所说:“最重要的是将教师应有的行为风度及专业价值内化于其人格当中。教师应懂得教育方法及具有事业态度,以恰当的方法和引导作用,促使教学成功.”应当具备以下几种角色的能力:1、知识的传授者、2、教育的管理者、3、行为的榜样、4、朋友与知己、5、人际关系的艺术家、6、心理治疗家等。教师应随着环境的变化、社会的进步、学生的需求而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并在实施过程中努力体现自我的角色价值。作为教师,有明确的角色意识和适宜的角色行为,是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前提。

一、以学习促进者的角色体现师生关系

    教师不仅仅是传授书本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如何获得知识,如何认识自己的知识需求,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基本工具,学会处理相关的信息。教师再也不能把传授知识作为自己工作的主要任务,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激发者和能力个性的培养者,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整和选择,把教学的重心转向促进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二、   以教育教学研究的角色去实现教学与研究的价值

    传统的教学活动和研究彼此就像两条分离的平行线,教学和研究无法相互融促进,因为专家学者的研究课题与实际教学相距甚远,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教师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并进行反思,不断地探究积累经验,使教学与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新课标把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它是教师持续发展,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它是创造实施新课程的保证。

三、以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的角色去实现新课程的要求和理念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机器,远离于课程之外。教师按照教科书、参考书照本宣科地教,按照国家要求的教学大纲去制定教学计划,教师成了教育行政部门各项规定的机械执行者,成为各种教学参考资料的简单照搬者。久而久之,教师丧失了课程的意识,丧失了课程建设的能力。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学会课程与教学、课程与课程间的相互整合。教师不能只是课程的实施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因此,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了解课程知识的各个层次,提高课程建设能力,学会对各种教材进行评价和分析,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客观地评价。

四、    以平等的“领袖”角色去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首先应该具有一种和谐、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采用多种适合学生需要和实现教学预设所需的科学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平等中学习,在平等中探讨,在平等中获取知识。在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时,教师应当其“领袖”的角色,在平等中帮助学生找到解决困难的途径和方法,让课堂始终处于一种活跃、探究、研讨的氛围,从而能切实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教师的工作对学生终身发展带来直接影响,教师要按照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成长需要,演好各种特定的角色。

上一篇:陆薇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