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2704
post:492704

钱泓 数学《激活数学课堂放飞孩子的心灵》

  • 发布时间:2011-02-21 14:36
  • 作者:钱泓
  • 点击量:

激活数学课堂放飞孩子的心灵

新课程所倡导数学学习,是让孩子们利用己有的生活知识经验,生动活泼地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要“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从探究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我们的课堂就不再是禁锢学生心灵的学堂,而是学生探究知识、获取知识的殿堂。教师要营造一种轻松愉快、活泼有序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做中学。有些教师认为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思维多变了,学生说话多了,就感到课堂乱了,纪律差了,从而感到不知所措,无所适从。其实这正是学生思维的火花与灵感的碰撞,教师不应去抑制,而应该促使其张扬,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在碰撞中交流、启发、感悟,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在数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激活数学课堂,放飞孩子的心灵。

一、创设活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乐学兴趣

    现代教育理论特别强调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影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智力活动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儿童的兴趣、体验和心理特点,从儿童现有的经验、生活出发,创设“活”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如何为学生创设真实生动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呢?

1、创设充满趣味的问题情境,激活课堂气氛。学生学习的兴趣是由于某些事物或活动带有强烈的感染力或学生对学习结果感到兴趣而引起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充满趣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教学“吨的认识”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森林里要召开“运动会”,小熊、小马、小牛、小鹿四个好朋友结伴去参加比赛。当它们走到了半路,遇到了一座小桥,当它们四个要一起过桥时,聪明的小精灵赶紧飞来制止它们。聪明的同学们,小朋友为什么要制止它们同时过桥呢?这时,同学们再看到画面,一个个七嘴八舌讨论开来。有的说桥面太窄了,不能容下它们四个一起过;有的说他们四个的体重超过1吨……学生对这一节课感到十分有趣,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充满趣味的问题情境,可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全身心的投入。

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来引入问题,让学生感觉到知识就在身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给学生提出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奶奶明年过16个生日,孙子明年过19个生日,奶奶和孙子今年各多少岁?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并不急于引入课题,而是在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时,与学生进行下面问题的讨论:

师:一般情况下,几年过一次生日?

生;一般情况下,一年过一次生日。

师:现在奶奶过的生日反而少,为什么?

生:说明奶奶有些年没过生日。

师:生日和什么有关?

生:生日和年、月、日有关。

师:那么、奶奶有些年没过生日,又说明什么?

生:说明奶奶出生的那一天,有些年有,有些年没有。

通过这样的讨论,最后引入“年、月、日”这一课题。这样的设计,把生活中的“过生日”的话题,逐步引向探讨“年、月、日”的数学知识,使之成为学生的研究对象。通过对生活现象的分析,真正唤起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

3、创设富有探究性的成功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好奇、探究是孩子的天性,凡是都爱追根问底是孩子的智慧火花。他们都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这种探索和求知的欲望。例如:教学“分米的认识”教师不是直接引入课题,而是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1(      )— 1(     )= 9(       )

这道题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讨论之后有的填出了1(厘米)—1(毫米)=9(毫米);有的学生填出1(角)—1(分)=9(分)等等,学生得出了这些答案,教师要都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再一次强调是填写长度单位。于是,有些预习过或看过这方面知识的同学会说出1(米)—1(分米)=9(分米),1(分米)—1(厘米)=9(厘米)。这样,激起了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后,老师顺势就引入了课题“分米的认识”。

充满情境的教学不再是枯燥、抽象的知识,而是生动、具体形象的知识,这样,教学就不是在灌输知识,而是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了,同时,也给学生带来成功的喜悦。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和能力。

二、开放课堂空间,放飞孩子的思维,弘扬孩子的个性

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走出书本,走进自然界、人类社会这个广阔的空间去汲取知识,这是新课程教学的必然要求。没有自由就没有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不拘泥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自由的天地里充分到去感知、想象、创造,灵感的火花就是在自由想象中生成,成功的喜悦往往就是在创造中产生。

1、教学贵在于导,培养学生参与的方法。学习的过程也是对儿童进行各种思维训练的过程。在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中,他们的思维有时会偏离正常的轨道,这是。教师就要及时加强引导。例如:教学“实际测量”中的“步测”时,教师先带领学生测量出篮球场的长度,然后向学生讲清楚要求,注意步伐要均匀,不能一会大,一会小,要多走几次,记录每一次走的步数……从而计算出每一步的长度。最后让学生步测足球场的长度、宽度、教学楼走廊的长度等。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能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教师给予学生方法的指导,可以把学生带入一个崭新的思维空间,促使学生身心合一、全身心地投入教学中来,探索知识的形成。

2、创造空间,保证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新课程的实施要求,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生活的空间,多一点表现的机会,多一点体会成功的喜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开展“读一读,比一比,画一画,摆一摆,做一做”等操作活动,从不同角度多提几个为什么,让学生多说几句话,给学生多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定义”时,先让学生摆一摆,画一画三角形,在学生对三角形有一个较深的表象后,再让学生讨论交流什么是三角形。

生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生2:有三个角的图形是三角形。

生3:有三条线段、三个角的图形是三角形。

生4:有三条边的图形是三角形。

生5: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

在讨论交流中,让学生想办法去验证同学们的见解的正误。结果,有些同学画出了以下图形:

    通过这些图形,直观地验证了他们的结论的错误之所以在。这样,使整节课都在热烈的探究活动中进行,学生们积极的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对三角形的定义有一个深刻的理解,课堂达到空前的活跃,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提倡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交往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学习的过程既是学生心理活动的过程,也是人际交往互动、合作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合作机会,使学生学会合作,群策群力,在合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现行的实验教材,有很多采取合作学习的素材。例如在教学“毫米的认识”时,设计这样一个表格:

     测量物品                  

      估计

      测量

  数学课本的长度

 

 

  数学课本的宽度

 

 

  数学课本的厚度

 

 

  让学生动手操纵,小组交流。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机会,为学生搭起展示才华、交流合作的舞台。例如开展“争当小老师活动”。抓住小学生在心理上爱自我表现、渴望肯定的特点,让学生来当小老师,为大家出题目,讲题目,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课堂上在小组内相互交流中,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并善于吸取别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都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还让学生学会协调,学会合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出广阔的思维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发挥学生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赏识你的学生,是激活课堂气氛的催化剂,是放飞学生心灵的翅膀

    所有的孩子都有强烈的自尊心,每一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潜能,每一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成功能让孩子产生强烈的自信。赞赏学生、鼓励学生是师生感情的催化剂,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而应当耐心地、细心地、循循善诱地启发学生,进入知识的海洋,探索未知的世界。

    在课堂上,教师要耐心地倾听学生的见解,对学生正确的见解要及时给予肯定,对片面甚至错误的认识要给以解释,指出什么地方思考不够,但仍然要鼓励,赞扬学生的创造精神。有些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只是给予学生“对”、“请再思考一下”,“谁能帮助他”等浅显的评价,对于学生不着边际的回答那就更没有耐心,没有给学生思考、质疑、讨论的时间,就迫不及待的叫其他学生回答。这样教学就收不到什么效果,课堂气氛也象一潭死水,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思维活跃不起来,教学效果不高。

    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教学时,要允许学生多角度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对于那些创新的想法,教师应给予表扬、肯定。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教师让学生画一个角,同学们很快就画出了一个角。这时,教师让学生在画出的角上再添加一条线段,看谁画出的角最多。这时学生的思维立即活跃起来,创造出了各种各样的作品。

    孩子们的想象是丰富的,他们可以创造出各种意想不到的作品,因此,教师应该给他们以赞赏,激励他们的创造思维,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构建活的数学课堂,它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生广阔的思考空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使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