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变促质变
——与小学科教师携手并肩
袁晖
在目前小升初竞争优质教育资源愈演愈烈的社会背景下,择优录取的多数是奥数英语拔尖的学生,迁移到平时的学习中,造成了不少孩子和家长唯分数,重语数外主学科,轻小学科的无奈现实。表现在小学科的学习中有“三不”,学生不认真,家长不重视,老师不得劲。有相当一部分主学科成绩较好的学生上述表现尤其明显。课堂纪律自控弱,小学科考试成绩不理想,到了评优时还希望要荣誉。
针对这种不良现象,我分三个步骤开始了为教育尝试。
一、明道理
通过向学生介绍任课教师的任课情况,了解老师的辛苦付出。每位任课老师要教两到三个年级,每个年级任教三个班左右,每周要上18节课。科学、品生等有作业的课,老师要改的本子多,清订正任务重,时间有限。
通过向学生介绍任课教师的才学特长,拉进师生间的距离。我校的每位新教师都是优中选优,可以说是百里挑一才的。老教师更是经验丰富,教有所长。我向学生介绍任教我班教师的才学特长,有的老师擅长篮球,有的老师擅长跆拳道,有的老师辅导信息奥赛全省获奖,有的老师舞蹈编排省市比赛获奖,有的老师儿童画指导获奖者众多,有的老师还获得市或区学科带头人等等。
由于小学科教师课务重,时间紧,工作中,我积极配合他们开展教育工作,尊重老师提出的教育教学要求,支持他们的正确管理,并督促学生理解和执行。尊重老师给出的成绩,树立小学科老师的威信。从意识上约束学生,引导他们尊敬老师,上好每位老师的课。
二、立规矩
为了更好地落实上好各门课的目标,我和学生们共同拟定了班级公约,关于上好课的这部分,内容如下:
l 课前带齐上课用品,鞋套,竖笛,美术包,跳绳,运动鞋等老师要求的物品。
l 课上尊重老师的劳动,服从管理,认真学到本领,该会唱的,该画完的,跳绳跑步要达到怎样的标准等,课上尽自己努力认真完成。
l 上课时不做和学习内容无关的事情。小组实验或者合作学习,参与积极,合作愉快,减少不必要的矛盾。课堂上不影响老师教学,不打扰同学学习。
通过订立班级公约,让每个学生明确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从外部约束上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三、查落实
任何条约规定如果缺少了检查落实的环节,就会成为空谈,也不会受到实效。因此,在实践中我把班级公约中的要求依据普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方式,每节课老师的反馈,学生的自评,和班主任的抽查,都结合到每天的班级常规评比中,把课前准备和课堂纪律表现量化出来。告诉学生每天的常规评比与期末评优直接挂钩。对于在自律自控上做得好的学生给予阶段性的小表扬小奖励。对于个别问题集中的学生,经常了解他们的学习表现,保持与家长的良性沟通,持续关注,使他们不掉队。这样既避免了师生在评优中凭主观臆断考察学生的人气指数,又能客观真实地反映每个学生整体的学习状况,重在平时不是一句空话。
这项教育尝试通过持之以恒地施行,量变促质变,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小学科教师投诉少,师生的上课情绪都得到积极的释放,班级主体学习态度佳,学习风气正。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发现了自身新的兴趣点,有的还发展成新爱好,新特长。在音乐课的特长展示环节,不少学生展示课外学的乐器,同学间的相互观摩刺激了一部分同学在家更主动的练习,还有的学生看到陶笛、芦笙等旅游景点的地方乐器吹出好听的曲子,都跃跃欲试,激发出学习热情。在青奥展示活动中,学生们用在美术课上学的粘土手工制作方法,做出了韩国寿司、烤肉等精美的小饰物,为活动锦上添花。班级学生几乎人人在小学科方面都有一科或几科是他自己觉得学得很自信,很有成绩。进入中年级,他们已经成为学校各项展示活动的主力军。通过不断学习,他们拥有了提高全面素质的正能量。
与小学科老师携手并肩,是任课教师、学生、班主任三方受益的事情。从学生的长远发展看,收到过音乐、美术、自然科学熏陶的人,享受过运动的人,他们更容易体验到生活的快乐,享受到内心的自在,与达观、雅致距离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