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2570
post:492570

姜玲期初论文

  • 发布时间:2013-09-25 08:32
  • 作者:姜玲
  • 点击量:

小研究:让孩子有备而来

                      ——苏教版五下《动物怎样繁殖后代》教学及思考

■  姜  玲

【内容概述】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第二课的第一课时。本课重点介绍动物的繁殖,爱小动物是学生的天性,动物的繁殖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十分熟悉、又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但生活在城里的学生很少有机会亲眼见到小动物的繁殖过程,因此这个过程离学生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学生比较难把握。

课前,教师就发现很多学生都知道动物的繁殖方式有胎生和卵生两种,也能列举一些胎生和卵生动物。但对什么是胎生和什么是卵生,它们有什么区别的认识不够全面、系统,对于新生命从受精卵开始的认识比较模糊,因此这些是本课的重、难点所在。为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在教学中,教师采用了课前小研究和网络课堂自主学习的形式,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本课的重点内容和大量的信息,通过课前自学和各个专题直观地展现,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的内因。

基于如上分析,制订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通过动物的繁殖认识到生命的重要。

2、初步学会在网络环境下阅读资料、认识事物、完成测试的方法。

3、通过自主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在自然条件下动物繁殖的繁殖方式和过程。

二、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动物繁殖有胎生和卵生这两种基本的繁殖方式,知道一些常见动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并了解有关动物特殊的繁殖行为,在特定的环境中提高繁殖的成功率。

2、能够比较熟练的使用网络进行专题学习,并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倾听、浏览、答题、讨论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地感受到环境对于动物的繁殖,生命的延续的重要意义。

2、体会到动物世界多样化还表现在动物具有适合自己的繁殖行为。

3、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展开学习的意识,体会到利用网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胎生、卵生和一些特殊的繁殖方式,发现它们的异同。

教学难点:新生命从受精卵开始。

【“小研究”设计】

《动物怎样繁殖后代》小研究

班级(      )   姓名(       ) 日期(        )

1、    所有的鸡蛋都能孵出小鸡吗?为什么?

                                            

2、    动手试试:打开鸡蛋,仔细观察,在蛋青和蛋黄之间有“像白绒、白点”的物质吗?把你看到的画在方框里。

                               

 

3、    在自然条件下,不需要雄马,雌马能生出小宝宝吗?

                                            

4、    鸡和马的繁殖方式有什么不一样?

                                            

5、    蚯蚓是怎样繁殖后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专题网站主页,播放企鹅片断,并引出繁殖话题。学生观看视频片断,并对企鹅的行为做出自己的判断。

2.提问:“那繁殖是什么意思啦?”,通过与学生交流,教师了解学生有关繁殖的前概念,并给出繁殖描述性的定义。

3.揭示课题:《动物怎样繁殖后代》

二、小组交流

1.关于《动物怎样繁殖后代》,课前我们已经做了一个小研究,请大家拿出来,4人小组相互交流一下,在交流中如果遇到不一样的想法,可以商量商量,进行小组观点的整理。开始吧!

三、全班交流

(一)“课前小研究”第1、2题:辨别两种鸡蛋,认识受精卵。

1.小组4学生到讲台前分别交流(1人主讲,其余3人补充)。

2.全班交流。

(二)“课前小研究”第3题:认识胎生动物的雌雄结合产生受精卵。

1.小组4学生到讲台前分别交流(1人主讲,其余3人补充)。

2.全班交流。

【设计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爱的企鹅形象、良好的配音效果,然而却是很残酷的环境,定然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最后的问话,可以顺利地引出“繁殖”话题。再通过学生最熟悉的鸡蛋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受精卵和非受精卵,激发好奇心,让学生有了真正参与的欲望,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

(三)“课前小研究”第4题:认识动物两种基本的繁殖方式

1.谈话:小组汇报鸡和马的不同繁殖方式,并进行补充。它们有哪些相似的过程?有哪些不同之处?

2.教师介绍〔网络课堂〕主要结构。

【设计理念】在学生充分交流后,带着学习的需求进入“网络课堂”的各个专题中进行学习,他们可以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来解决疑惑,获得新的认识。在此我们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去阅读、思考、分析,筛选出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在自主学习中认识到自然环境对生命繁殖的影响。

3.提出学习要求:先学习〔生命开始〕和〔生命诞生〕两个专题,并完成相关的自我测试。

4.学生利用学习平台,进行学习。教师巡视:解答学生的疑惑,表扬好的现象以及关注学生的阅读习惯等。

【设计理念】在新课程改革中,评价应更多地关注评价对象在各个时期的表现和进步状况,通过关注“过程”而促进“结果”的提高。在这个网络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测评题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或是发现自己的学习还有所欠缺,就会自觉地再去查阅,更加主动、有效地学习,当学生能够顺利通过测试获得满分时,他们一定会为自己获得了满分而兴奋。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地看到每一个学生的测评情况和每一道题全班的得分情况,这样的反馈过程是开放式的,教师和全班学生都可以看到,根据这些反馈信息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和指导,学生之间也能够及时进行互评,使教与学都更加有效。

5.提问: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动物有哪些繁殖方式?学生汇报。

6.查看全班学生的测评成绩,根据成绩对所学的内容进行评价和交流,让学生互相完善他们的认识。

7.学生比较卵生和胎生相似和不同之处,分析得出什么是胎生,什么是卵生。

8.师生小结:像鸡和鸭等动物这样通过下蛋或产卵的繁殖方式叫卵生;而像马和鼠等哺乳动物这样直接生出小动物的繁殖方式叫胎生。

【设计理念】本环节突破了常规,教师利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的卵生和胎生之间的异同点,通过比较归纳出胎生和卵生动物各自具有的特点,使原本比较难梳理的知识很轻松地由学生总结得出,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

(四)“课前小研究”第5题:认识动物特殊的繁殖方式

1.谈话:是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是用我们刚才认识的两种方式繁殖后代的呢?

2.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模块〔繁殖趣闻〕,寻找动物繁殖的特别之处,并完成相应的测评!

3.提问:动物繁殖过程中有什么特别之处?这种方式对它们有什么好处?

4.师生小结 。

【设计理念】本环节通过蚯蚓的特殊繁殖方式,引导学生再自由灵活选择其中1~2个讨论话题,通过阅读和观看视频等手段自主学习和自我测试,再由全班互相交流汇报动物繁殖的特别之处,不仅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充分的认识,还培养了学生表达和倾听的能力。

四、总结

1.过渡:你们觉得自己今天学得怎样呢?

2.指导学生开展验证闯关活动。

3.学生汇报活动情况。

4.师生小结。

5.谈话:关于动物的繁殖还有很多的问题,你还想研究哪些问题?

6.布置课后活动:还有很多动物我们还不太清楚它们究竟是用什么方式来繁殖后代的?大熊猫的繁殖为什么会成为世界级的难题?动物在孕育和哺育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课后欢迎同学们就这些话题参与〔公开讨论〕,展示你们的资料,发表你们的观点,看谁最先能解决这些难题,那你将会成为一名小专家。

【设计理念】用大熊猫繁殖的困难,让学生知道动物的繁殖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里面还有很多的秘密等待我们去探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他们继续关注这个话题,能够自主充分利用网路展示自己的资料、发表自己的观点。

【课后再思】

有所知才会有所思,有所思才会有所问。课前让学生对所要研究的主题进行一些前期的研究,每个学生在前期研究中都会解决一部分问题,但每个孩子可能并没有解决全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能也不一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可能产生了很多新的问题,这个过程也是探究学习的一部分。这样的前期学习,让学生对研究的主题有所准备,带着发现而来,带着问题而来,汇报和交流才显得高效,有的是为了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有的是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是科学教育所需要的。

1.小研究促使学生在好奇中寻找答案:好奇心是学习的驱动力,天天都吃的鸡蛋是否都可以孵出小鸡呢?孩子是不知道答案的。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很乐意去研究,更愿意动手试一试。

2.小研究让课堂学习更有针对性:在这节资料型科学课的教学中,学生需要从掌握的大量资料中选择解决问题所需要的。通过课前查找选择,再通过课堂上的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方式,让学生有针对地认识动物繁殖特点,同时培养了学生对于环境的认识,感受到环境在生命延续,动物繁殖中的重要作用等。

3.小研究帮助师生突破教学重难点:在小组交流和自主学习结束后,教师抓住了学生汇报中的“火花”即学生汇报的正确信息――马是胎生的,过渡到“马是胎生的,鸡呢?你还知道哪些卵生和胎生的动物?”(学生列举,板书1~2个)那胎生和卵生之间有什么相似和不同之处呢?小组同学讨论汇报。通过这样的自然过渡、比较突破了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几乎所有学生都可以很自然地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3.小研究拓宽了课后探索的道路:本课通过小研究和网络环境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各类情感因素,促使学生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从而积极、有效地投入学习,突破学生的学习盲点。既满足了教学和自学的需要,也适应了教师和学生的要求,还为学生课后探索与交流开辟了一条宽广的道路。

 

 

下一篇:钱泓期初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