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看图写话教学建议
南师附小 李菲
一、必要
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三年级的孩子是比较难教的,在整个小学阶段呈“马鞍形”。行为表现上,他们自认为长大了,不像以前那样听家长和老师的话,常会惹出些事出来。除此之外,学习内容难度增加,孩子们的成绩普遍下降,就语文学习来说,增加了习作。如果在二年级就进行有计划的练习,到三年级习作时就可以水到渠成,那习作指导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翻开《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生写话要求的基本阐释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苏教版教材在低年级写话教材的编排上凸现了开放性:教材一年级上册、下册没有统一的写话教学内容编排。比较正式地要求学生写话是在二年级下册有三个:写一个动物、水果、未来的交通工具。与之相配套的是,我们的《教师教学用书》对写话教学仍只罗列了几点教学目标,指点也是只言片语。这样的训练量是远远不够的。对于这个矛盾,我的思考是:从一个角度解读,这样的编排,增加了教师创编教材的负担,增强了教师教学实践的难度。从另一个角度解读,这种编排思路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观: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因此,教师不仅要使用教材,而且要补充教材,创编教材。
二、交给学生看图写话的金钥匙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看图写话解决了这个米的问题,而且省时省力,是培养、提高儿童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也是我们考试时也常会碰到的题型,所以它小学语文低年级写话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观察能力还是十分欠缺的,他们看到一幅图往往毫无头绪,不知该如何下手。目前的底线问题:不审题、缺要素、变人称、没重点、失中心、丢细节、格式不规范(出示试卷)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好好引导,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交给他们一把把认识世界的金钥匙。
1、写全要素 一件事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要想把事情写清楚,就必须把来龙去脉有条有理地告诉大家,缺少任何一方面内容,文章就可能不完整。
时间:年是哪个季节,一天中的哪个时间段、特殊的日子),什么地方,还要观察周围环境(开着什么花,是否下雪,是否出太阳、栅栏等,夏季的雨天进行的,他们这样做说明了师生情谊深厚。)。
人物:从形体、相貌、服饰等,弄清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为叙述方便可以取名,也当成自己来写更容易表达情感。对于一幅图也可以有多种的理解,合理即可:师生情、母女情、人间情,站在男孩、女孩、旁观者的角度
起因:圆圆怎么会给妈妈端水呢?(也许那天是妈妈妈的生日。也许是因为妈妈一大早就起床了,洗完了衣服洗被子,洗完了被子又刷了鞋子,忙了整整一个上午。圆圆看了很心疼。也许是妈妈可能是下岗了,很难过,圆圆端杯水来安慰妈妈)
经过:圆圆怎样端来水的,她会说什么。(圆圆连忙跑进厨房,倒了杯红茶,双手捧着来到妈妈面前,笑盈盈说:“妈妈,祝您生日快乐。喝杯红茶养养颜,愿您越来越年轻。”)(饮料功效不同:绿茶提神 菊花茶解暑)图上的水杯上是冒热气的,冰镇可乐,没有热气。
结果:妈妈看到女儿这么懂事,会怎么做。
一天晚上,妈妈下班回来一边换拖鞋,一边说:“累死我了!”然后就一屁股坐在沙发上,说:“小红,快给妈妈冲杯咖啡提提神。”小红却倒了一杯白开水,双手捧给妈妈,笑眯眯地说:“虽然咖啡能给您提神,但白开水才是最健康的饮料,很解渴。您今天这么累,要早点休息。”妈妈一手接过水杯,一手把小红紧紧搂在怀里说:“好孩子,你的知识真丰富,你是我的骄傲。”
2、分清主次,展开想象
图上的内容比较多,就要分析哪些是主要内容,哪些是次要内容。一般主要内容会画在图的最前面,最显眼。如:比手劲,这幅图上有四个人,两个人在比手劲,两个人在给他们加油。参加比手劲的两个人是主要内容,观众是次要内容。“比手劲的两个人”要描写得多,次要内容——“观众”要描写得少,文章详略得当,才能突出重点,才能很好地表达中心。
对于重要内容,我们除了仔细观察,写出他们的动作、神态:右手紧紧握在一起,一个瞪大了眼睛,紧皱眉头,一个眼睛眯成了一条缝,牙齿咬得咯咯响。还可以展开合理的想象,一瞬间.的情景。所以,看单幅图写几句话时,可以将瞬间的情景拓展开去,想前因,思后果,也就是我们既要针对画面上的情景去想像,也要想像出这个场面之前发生过什么事,之后又会发生什么事,在自己头脑中再“画出几幅图来,将画面外必要的内容补充进来。看图写话的画面是一个个静止的人或物,而且比较单调,我们要引导孩子们通过仔细观察画面,进行合理想象,由一个动作联想到前前后后的一连串的多个动作。由一幅图联想到前前后后的几幅图,由多幅图联想到一个精彩的故事。引导孩子们深入其中,身临其境,把自己当成画中人,尽量让画中事件在自己身上上演。抓住对话,展开想象,让人物开口说话抓住图中的空白,展开想象,让画外画丰富多彩在一些。猜想他们会说些什么。比如都夸自己力气大,一个说:“我一只手就能将桌子抬起来,你们谁能比得过?”另一个说:“没什么了不起,我妈妈电动车的电池,每次都是我拎上楼!”还可以想象比赛的过程和结果。比赛的过程是重点中的重点,文似看山不喜平,最好能够写得曲折些。如:开始比赛了。小力瞪圆眼睛,脸胀得通红,小明咬紧了牙关,开始发抖,两个人就像好斗的小公鸡,谁也不让谁。比赛开始了半分钟,小力有点支持不住了,刚往上掰了一点,就被小明掰了下去。小力快撑不住了。就在这时,小红大声喊起来:“小力,你是最棒的!”小力像借来了力气,手慢慢抬起来了。观众们也激动起来,大声欢呼着,小力的力气变得更大了。局势在慢慢改变。终于,小力把小明压倒了,他兴奋得拼命敲桌子,还向大家作出表示胜利的手势“V”。
“观众”是次要内容,要略写,做到清楚明了。可以这样写:同学们情不自禁地举起手臂欢呼起来,整个教室成了欢乐的海洋。还可以这样写:看到同学们都在为小强庆贺,我有些懊恼。小明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说:“输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锻炼了身体,增进了友谊。” 这样的结尾不仅简洁概括地写清了图上的次要内容,还深化了主题,算得上点睛之笔。
课间的操场:图上内容很多,选取两个熟悉的场景详细写写,其他场景可以略写:“叮零零……”动听的下课音乐响起来了,同学们纷纷走出教室,涌向操场.顿时,原本安静的校园成了欢乐的海洋。
课代表小丽这时候可忙了,她捧着一叠又厚又重的本子和王老师走向办公室,一路上和王老师汇报着交作业的情况,王老师夸小丽越来越能干了。护绿小队的小红忙着给小树浇水,小刚给大树剪去多余的树枝,小明给小草松土.有位小弟弟边走路边看书,一位善良的大姐姐连忙跑过来劝阻他,这样看书对眼睛有伤害,小弟弟听了连忙放下书,向姐姐表示感谢。宣传小队的陈春明拿着粉笔在黑板报上细心地画着,一旁的李燕帮他打稿子。
远处,小朋友在煅炼身体,有的玩双杠,有的在打篮球。
课间的操场真热闹啊!
3、注意联系,一个中心
也许对一幅图的感受多种多样,但一篇文章中,只能挑选感受最深的一点来写。
(出示野营图)采花、网鱼、准备午餐,仔细揣摩人物的关系:一家子在野营。中心定为:快乐的假日。
多幅图,也就是两幅或两幅以上的图,更要注意他们之间的联系,先要一幅一幅地仔细观察图画,看清楚图画上画的是什么人,他们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再把几幅图画联系起来整体看,弄明白三幅图画上的内容表现了一件事的发展过程。把几幅图连起来看时可要注意观察图与图之间的变化,连续的几幅图一般是描述。看图时,要注意观察人物、地点、环境有设有变化。对比前后图画的不同之处。
中心是:懂礼貌的孩子。三个场景:开门请坐端水告别。
4、细致观察
《操场上》的小鸟 《懂礼貌的孩子》阿姨进屋后换成拖鞋,摘下围巾 表现中心有帮助的都要写到
5、审清题目
审题能力的培养很重要的,有些中高年级的作文由于没有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白白浪费了时间,刚涉及到需要表述的,快要交卷了,来不及了,只得匆匆结尾,得分很低。
看图写话训练,就要重视审题习惯的培养。翻开第三册单元测试卷,每次会配有一段文字要求:“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在什么地方?有哪些人在干什么?想一想他们会说什么?请用几句话把图上的意思连起来写一写。”明确范围一定要重点写清楚,可以教会学生在重点内容下画上标记。
三、教师的指导
1、由入格到出格
我在批改学生(中高年级)的习作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在行文时很不规范,占格 题目居中 段落前空两格 标点不规范的就更多了。
A、通过让学生抄写,明白行文占格和标点的正确使用方法。
(1)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都占一个字的位置,其中顿号、逗号、句号、分号、冒号这五种点号此时放在下一格左下角的四分之一处;但要注意这七种点号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如果一行的最后的一个格正好被文字占用了,那么这个标点就必须点标在紧靠文字的右下角。
(2)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半和后一半都各占一个字的位置。行文中它们的前一半可以放在一行的开头,但不出现在一行的末尾;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的开头,但可以出现在一行的末尾。
(3)破折号和省略号都占两个字的位置。行文中它们可以放在一行的开头,也可以放在一行的末尾,但不可以把一个符号分成两段。当省略号或破折号行文中正好剩一个格时,不要把该符号分上一行一半下一行一半,尽可能再推敲一下语句,或减字词或加字词,使之错开剩下的这一格。
(4)连接号和间隔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这两种符号的位置都写在格的中间。
B、提供支架、词语、范文
开始写话时,肯定无从下手,我会提供词语、范文,还会提供支架,减缓难度,让学生体会到成功。(出示:七色花、蚂蚁历险记、堵洞口、毛驴驮米、名字、家务、抢橡皮)
在写话教学起始阶段有意识地教给学生基本的写话技能,提供可供模仿的写话模式,使学生在表述上先入格。设置“格”并注重“格”的训练,并不妨碍学生自由表达,同样可以使学生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想写多少就写多少。因而,“格”为学生自由表达添上了一双翅膀。
2. 养成检查习惯,写完了你一定要六声地读自己的作品至少三遍,读中就会发现明显错误,养成自我修改的习惯。二年级识字量还是有限的,为了使学生的写作思路不被打断,我要求学生在写时遇到不会写的字先用拼音或者圈代替,全部写完了以后再打开字典,将不会写的查出来。
3、评改,
(1)赏识:孩子每一次认真地完成写话后,都期待着得到教师的赏识和同学的赞美。因此在教学中,我秉着“即使再差的写话也有闪光的地方”的宗旨,降低评价的标准,小心地呵护学生写话的自信心。孩子完成习作后,我总要求他们大声地读给同学听(篇段句都可),我还开辟了“小小作家”专栏,张贴学生的习作。凡是得到优双星的,寄到班级的公共邮箱,品尝到发表的喜悦。
(2)面批,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年龄小,老师的评语未必看得懂。面批这样不仅体现了因材施教,还可以培养师生感情。教师在面批时,可对作文本身进行点评,还间以针对学生在平时的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在写作语言与技巧上逐步完善。
除了看图写话这一形式,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方式还有很多:快乐阅读,增加积累;
依托教材,读写结合;观察生活,拥有慧眼;组织活动,寓写于玩。只有在水中才能学会游泳,写话也一样,我们设计出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在一次次的练习中,学生们的写话能力一定会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