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7907 post:492331
487907
post:492331

孙小娟 期初论文

  • 发布时间:2012-09-05 21:11
  • 作者:孙晓娟
  • 点击量:

一心一意奔识字,路旁的野花也要采

——学习新课标关于“识字教学”的点滴感想

南师大附小   孙小娟

 “识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 学习了新课标后,再联系生本理念下的识字教学,想到了一句“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套用起来就是“正确的科学的理念都是一样的”。识字是阅读的基础,生本和新课标二者都在第一学段高度重视识字,都提出“多识少写”,正如生本理念中的“一心一意奔识字,路旁的野花不要采” ,不过新课标中还有“写好字”这一“正花”需要采。下面就识字谈一点个人感想。

一 、学前检测——充分发挥生字表的作用

    按照惯例,一年级的生本班会进行学前识字测量,无独有偶,新课标中也增加了字表,这位检测学情提供了渠道。因此,在开学初,将对学生进行识字量的检测。为检测更加科学,将在学校请高年级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测量。

二、学中激趣——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兴趣,大量识字

中国的汉字很奇妙,一个汉字可以是一首诗、一幅画、一首儿歌、一个故事。从一入校,引导学生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好奇之心,了解汉字有着渊源的发展历史,像一座大大的迷宫。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比如:

 (一)将“学”变成“玩”,快乐识字

在教学时,将“学”变成“玩”,开展各种游戏,巧用“识字卡”,让识字更轻松有趣。比如,在一年级时已经创了“双轨火车”“老鹰捉小鸡”“找朋友”

“邮递员送信”等游戏,利用卡片玩“接龙”,“猜大奖”,“打扑克”等,在玩的过程中,利用一些口诀、儿歌教游戏规则、方法,常常是一节课不知不觉就过去,学生在玩中快乐识字。

(二)渗透多种方法,规律识字

汉字充满神奇,又有规律可循。在识字中,科学地按汉字的造字规律识字,无疑是追本求源的好方法。所以,据字形特点,如形声字“形表意声表音”,象形字的演变等“官方方法”规律识字,学生受益无穷。另外,“民间方法”也“功不可没”,如编谜语,讲故事等,每每这个时候,他们特别高兴,如“春”,编出了谜语“三人看日落”;“金”,编成 “一个人,他姓王,兜里装着两块糖”;“谷”,把它形象地看成“眉毛,鼻梁和嘴巴”。加一加,减一减,四十多位孩子的智慧碰撞,经常呈现意想不到的好法子,这样识字他们乐此不疲。

   (三)关注细节,让识字更精准

汉字的同音字、形近字多,容易混淆,再加上一些字形复杂,不能囫囵吞枣式的“大概认识”,需要指导学生细观察,学比较,进行区分。如 “喝”和“渴”容易混淆,学生常常误写成“渴水”和“口喝”。“清”“情”“晴”“睛”等等,通过比较,区分清楚,避免张冠李戴。

(四)家校联合,生活识字

生活中的学习,印象最深刻。各种包装袋、广告牌、公交站牌……,生活是孩子学习的最好教材。

三、及时巩固,学后再测。

学完一课,一单元,进行一个小过关,查漏补缺,对不熟悉的字进行滚动复习,学期(学年)结束,经过一年的学习,识字量增长了多少,再次使用量表进行检测。

四、“路旁的野花如何采”

在摸索过程中,我们发现,生本理念的识字教学任务重,占据了大量的精力,名副其实的“识多写少”,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了书写质量。不是不重视,而是实在没有精力和时间,每课20多个的生字量,课时安排满满当当。那么新课标的“每天10分钟的写字指导”该如何落实,怎么样才能保证“识字”和“写字”两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