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2303
post:492303

姚萍 语文 儿歌让孩子爱上语文课堂

  • 发布时间:2015-03-05 10:32
  • 作者:姚萍
  • 点击量:

儿歌让孩子爱上语文课堂

 

    内容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从儿歌对于拼音学习、识字和阅读三方面的作用进行阐述,努力挖掘儿歌在这三方面语文学习中带来的影响和效果。儿歌以其短小精简的内容、朗朗上口的音律、活泼有趣的语言深深吸引着我和我的学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一直探索如何将儿歌融入到语文课堂,融入进孩子的语文学习,用儿歌让孩子们更爱语文,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初始阶段奠定好基础,并能够尽可能多的输送给学生最初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儿歌、拼音学习、识字、阅读

 

一、儿歌让拼音学习更容易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习之师,学生对阅读的内容感兴趣,就能兴致勃勃地投入其中。对于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来说,调动并保持他们对学习的热爱比教学内容本身更加重要。按照教材编排,刚入学便要学习拼音,相对汉字和课文而言,拼音的学习较为枯燥,因此如何让拼音学习有趣,在第一时间就吸引住孩子的眼球,并且让他们爱上学习,是开学初拼音教学的重点。

    朗朗上口的儿歌便是我找到的通往拼音学习之门的钥匙。儿歌有助于拼音字母音和形的理解和记忆。单韵母学习中,“嘴巴张大aaa,嘴巴圆圆ooo,嘴巴扁扁eee”等儿歌易于记住拼音的形和读音。每一课的情境图都编成儿歌来诵读,既有助于理解图上的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例如单韵母教学中“小蚂蚁,要过河,乌龟伯伯把他驼,小鱼见了乐呵呵”,把“iuü”三个单韵母的读音化作“蚁、乌、鱼”融入儿歌,有助于孩子的发音,而蚂蚁的样子和“i”的样子很相似,也容易联想到“i”的写法。在课上,我经常带着孩子一遍遍读儿歌,声音从高到低,从低到高,开火车读,个人展示读,在读的过程中加深对汉语拼音字母音和形的记忆,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汉语拼音学习中,标声调是重难点,尤其是在音节中有复韵母出现时,往哪个字母上标调往往会容易搞混淆,这时候,儿歌又可以发挥巨大作用了。一首标调儿歌就能让孩子们很快记住标调的规则。“有a不放过,没aoeiu并列标在后。”再会背诵标调儿歌的基础上,我经常在黑板上随机出题练习,每练习一次,我都会故作不知地问,“为什么这样标啊?”孩子们会齐刷刷地用儿歌答复我。经过几次这样的训练,这一难点得以突破,在作业中几乎没有孩子在标调上出错。

    汉语拼音中有好几对字母的形状相似,学生很容易搞混淆,例如“bpdq”这四个字母,都由一竖和半圆组成,若是不加以正确辨认,在书写时很容易出错。儿歌“右下半圆bbb,右上半圆ppp,左上半圆qqq,左下半圆ddd”,是通常用来区分这四个字母的儿歌,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讲,左右还不能很快分清楚,这样的儿歌还是容易让他们混淆,所以我在教学时结合图片来惊醒儿歌新编,让孩子们自己想想有什么好方法可以记住和区分这几个字母,结果孩子们开动脑筋想出了很多新口诀,给了我意外惊喜。例如有孩子说d像书中的闹钟笔筒,我们可以这样记“闹钟笔筒ddd”;有孩子说“像个6bbb,像个9ddd”;有孩子说“树上半圆ppp,树下半圆bbb”,虽然这个口诀没有指明左右,不算太严谨,但是一年级的孩子能把“竖”和“树”联系起来编口诀,是多么了不起啊。就这样,在他们的努力下,这一难题似乎也不那么难了。其实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特别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方法来记住拼音的音和形,在儿歌的熏陶下,他们也学会了自己创编儿歌或者顺口溜来进行记忆,这是一种学习方法的传授,儿歌让他们自己也找到了学习拼音的途径。

    儿歌融入拼音的教学中,让孩子学习拼音时更加快乐,因此,拼音的学习也变得更加轻松容易。

 

二、儿歌让识字更轻松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大量的生字扑面而来,孩子们难免措手不及。只有让一个个方方正正的汉字变得有趣,让孩子掌握轻松识字的方法,提高识字的效率,才能维系孩子的学习兴趣,保持对于语文学习的热情。儿歌在这一方面同样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

    词串组合成儿歌,让识字变得更加有趣。“太阳公公笑眯眯,看我早早把床起。刷牙洗脸再用餐,生活有序健康来。来到校园把书念,升旗做操快乐多。”一上《识字2》中的词串变成了一首儿歌,将儿歌拆开来就能发现课文中的词语,汉字的组合如此奇妙,很能吸引孩子去探索文字的奥秘。《识字4》学完了,又把词串串成了一首有趣的儿歌,孩子们读来兴致勃勃:“春天到,去郊游,小朋友,乐趣多;蝴蝶蜻蜓天上飞,螳螂天牛树上爬,地上蚂蚁行,草丛蟋蟀跳;蜻蜓螳螂捉害虫,天牛蟋蟀心眼坏,善发现,乐探究,昆虫世界奥妙多!”在琅琅儿歌声中,识字的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和压迫,更像是快乐的游戏。

    谜语儿歌展现了汉字的魅力,学生爱猜谜更爱出谜。一下《识字4》中首次出现了谜语儿歌:“有马能行千里,有土能种庄稼,有人不是你我,有水能养鱼虾。”激发了孩子们对于字谜的热爱。于是我在教学中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记住汉字时,便出现了许多谜语:“雷声隆隆响连天,大雨落在田里边(雷)”、“三人同上山,低头看日落(春)”、“王先生,白先生,并排坐在石头上(碧)”,猜字谜和出字谜给我猜竟然也成了他们常常玩的游戏。这都得益于他们对于儿歌的热爱,也得益于每日在儿歌诵读中获得的语感。

    汉字中有一类形声字都有相同的部分,也是低年级孩子很容易混淆的,例如一上《识字8》中的“清、晴、蜻”等字,读音和写法都非常相近,一不小心就会用错。用儿歌来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效果就会好很多。天气晴,池水清,小蜻蜓,大眼睛,飞来飞去捉蚊虫。再如“包、抱、饱、跑、炮、苞——面包没头又没脑,花苞头上一束草;饭菜可口肚中饱,我抱弟弟手儿牢;遇到大炮火力猛,奔跑躲闪脚来帮。”童声诵读,其乐无穷,孩子们轻而易举地就区分了字音、字形、字义。识字,其实可以很轻松!

 

三、儿歌让阅读更快乐

    丰富的课外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基础,更是积累语文素养的途径,因此,从一年级开始,我就十分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

    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来说,儿歌是启发他们进行课外阅读非常好的内容,比较起故事和短文,儿歌读来朗朗上口,内容简短有趣,更能激发孩子的读书热情。如教《鲜花和星星》,一首欢快活泼的乐曲,一幅“繁星满天”的迷人画面,一首耳熟能详的“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空放光明,好象许多小眼睛。”将学生带入了儿歌所描绘的优美意境。孩子们快乐吟唱,身临其境,阅读的欲望被充分激发。再来读读课文,人人兴趣盎然,个个跃跃欲试,课堂也因此洋溢着快乐。置身情境,学生享受了阅读,感受了语言的优美,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油然而生。

儿歌内容往往也富有童趣,蕴含着丰富的知识,不论是齐读还是个人展示读,孩子们都快乐地行走在童声韵语间,十分快乐。“猫头鹰会哭不会笑,小花蛇会爬不会跳,大鸵鸟会跑不会飞,小白兔会跳不会叫。”、“一个大,一个小,一只老虎一只猫;一边多,一边少,一群大雁一只鸟;数一数,瞧一瞧,大小多少记得牢。”……一首首短小精练,鲜明生动的儿歌,蕴涵着丰富的知识,讲述着大千世界的变化无穷。

    孩子们爱读儿歌,也爱创编儿歌,尤其是在汉语拼音学习时有了创编口诀的经验之后,对于创编儿歌更是跃跃欲试。一年级下册的课文《雨点》是一篇富有童趣的儿歌。句式整齐,韵律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课堂上,孩子们声情并茂的表演读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看着孩子们意犹未尽的样子,我立马借机引导:“春天的雨点还会落在哪些地方,给大自然带来哪些变化呢?结合生活,发挥想象,我们也来学着编编儿歌吧?”话音刚落,一只只小手便争先恐后地举了起来。“雨点落在屋顶上,在屋顶上唱歌。雨点落在花伞上,在花伞上打鼓。雨点落在荷叶上,在荷叶上跳舞。雨点落在小河里,在小河里开花。”;“雨点落进池塘里,青蛙呱呱叫。雨点落进小溪里,溪水叮叮咚。雨点落在果园里,桃花红艳艳。雨点落进田野里,庄稼美滋滋。”……孩子们你一句我一言,无拘无束,尽情表达。一首首充满生活气息、生动有趣的儿歌,不仅放飞了孩子们的思维,拓展了文本,更让他们在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深深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小小儿歌,魅力无穷。只要我们教师善加运用,用多姿多彩的儿歌来丰富语文教学,来充实一年级语文课堂,孩子定会爱上语文课,因为,这样的语文课堂是活跃的、新鲜的,充满生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