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花城》教学实录
一、 概述课文内容:
《我爱花城》描写了花城一年四季各具特色的鲜花,明则写花,实则赞美热爱鲜花、热爱生活的花城人。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诗歌培养学生对花城的爱。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激发学生了解更多有关花城资料的兴趣。
5、引导学生模仿写,培养写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模仿写,培养写作能力。
五、 课时: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广州不仅是历史名城,而且一年四季鲜花盛开,所以广州还有一个美誉,又被称为“花城”。(出示课题:我爱花城)
师:我们回忆一下,作者按照四季的顺序,依次描写了哪些各俱特色的鲜花?
生:作者依次写了木棉花,玉兰花,凤凰花,菊花和水仙花。
二、 品读课文:
1.欣赏各种花不同的美。
师: 花城四季的花颜色不同,形态各异,你最喜欢作者描写的哪一种花呢?请你去读描写那一种花的自然段,说说你从这段话里哪个词、哪个句子读出每种花有什么样独特的,与众不同的美。
生:4人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按季节顺序介绍,重点放在菊花的介绍中,当学生讲及某种花时,教师用电脑演示花的图片。)
生1:木棉花是广州的市花呀。
生2:木棉花的枝子比较粗,花瓣也比较厚,所以给人一种“坚定、凝重、朴实的感觉”。
师:“木棉花”为什么又叫“英雄花”呢?注意它的颜色,让你想到什么呢?
生3:大家看,木棉花的颜色是通红的,像鲜血染红的,让人想到流血牺牲的英雄,我们的国旗也是红色的,所以又叫“英雄花”。
师:虽然英雄不一定“流血牺牲”,但的确红色是英雄的颜色,给人以正义,拼搏,向上的感觉。木棉花美在色彩鲜红,凝重朴实。你说的真好,就请你把这段读给我们听一听。
生3读。
师:我们继续交流下一种花。
生4:白兰花非常的香,而且闻起来非常舒服,是一种“清幽,淡雅”的香味。
师:有没有同学闻过,有什么感觉啊?
生5:在夏天的时候,闻闻玉兰花的香气就觉得头脑特别清醒。
生6:我妈妈喜欢在车上也挂几朵,闻了感觉人很清爽,很轻松。
生7:白兰花的花瓣和叶子都很细长,与众不同。
师:好的,白兰花美在它细长的花形,清香袭人。文中用什么词将这两个意思连接在一起?
生8:“不仅……而且……”
生读。
师:咱们接着聊。
生9:我介绍的是凤凰花,以前我没见过,但今天看到夏老师给我们看的图片,我感觉到了夏的激情。
生10:课文中讲了凤凰花是最美的,“它的花似红云,像彩霞,一枝枝,一片片,开满了枝头,看上去一片火红,像一团正在燃烧的火。”就说明凤凰花开得很密,不是一朵两朵的,而是一大片,一大片的。
师:太好了,所以作者连用了三个比喻来形容,把它比作——云,比作——霞和——燃烧的火,真美!
生11:我想问问:“这种花为什么叫‘凤凰花’呢?”
生12:我想可能是这样的,你们看,我觉得这朵花的样子有点像凤凰,这是凤凰的头,这是尾巴。
师:有一定道理,关于凤凰花的由来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上网了解一下。凤凰花美在它的色彩和气势,一开一大片。谁能读出凤凰花独特的美来?
生读。
师:秋风飒飒,菊花盛开,菊花是大家最熟悉的了,作者是从哪两方面来介绍菊花的?
生13:从色彩、姿态两方面介绍菊花的。
师:对。(板书)
师:菊花的色彩和姿态是怎样的呢?
生14:作者写了菊花色彩各异,有红的、白的、黄的、紫的,还有黑里透红的……
师:这位同学用读句子的方法告诉了我们,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生15:菊花的色彩很多,非常美丽,而且姿态也很多,还用了拟人的手法。
师:你还知道拟人的手法,作者怎样把菊花当成人来写的?
生16:“菊花的姿态更美,有的羞羞答答,有的昂首怒放,有的倒挂枝头……”(出示句子)
师:请看这几幅图分别对应菊花的哪种姿态?
生17:昂首怒放,羞羞答答,一枝独秀,千朵成群。(一边指图,一边介绍)
师:“羞羞答答”是什么样的,谁能用动作表示出来?
生18:动作演示。
师:啊,微微低着头,小手还挡住半边脸,不好意思的样子。
师:千姿百态的菊花让人心动,用你的朗读来展现吧。
生读。
师:冬季百花凋零,水仙依然绽放,听听它的名字,“水仙——,水仙——”,就像——?(水中仙子!)
生19:“它那碧绿的叶子衬托着白黄色的小花,散发出芬芳,越发惹人喜爱。”它的花不大,颜色也不特别鲜艳,看上去就像仙女一样。
师:哦,花的颜色淡雅脱俗。
生20:请大家注意“亭亭玉立”这个词,这个词就是形容女孩子的样子。
师:美丽的身段儿。
生21:美丽的身段儿,水仙看上去细细长长的,就像仙女一样。
师:是啊,水仙就是美在“亭亭玉立”。
2.感受劳动者美好的心灵。
师:花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作者为何在文中最后这样说:“啊!我爱花城,我爱花城的一年四季,我更爱把花城点缀得如此绚丽的人们!”
生22:因为美丽的鲜花都是花城的人们种植出来的。
生23:没有种花工人辛勤的劳动,就没有美丽的鲜花来装扮城市,那又哪儿来的“花城”呢?
师:同学们,你们不仅用你们的双眼看到了花的美,更用心看到了花城劳动者的美,他们为了城市的美丽环境,辛勤的工作,默默地付出。让我们怀着感激的心情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生齐读。
三、 以读引写。
师:我们南京一年四季也有美丽的鲜花,同学们看——
生依次浏览,认识观察。小组任选一种花进行交流。
写你喜欢的一种家乡的花。
反思:
花中寻美
生活中从不缺少美,只是缺少了发现美的眼睛。语文的学习也是一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过程,自然就要探寻,发现,感受其中的真、善、美。在教学《我爱花城》这篇课文时,我将和学生共同经历一次“花中寻美”的过程。
一、寻找花朵的自然之美
《我爱花城》是一篇文字优美、感情真挚的好文章。小作者用细致的笔触优美的语言描述了花城广州一年四季鲜花盛开的美景。每一种花都呈现出天然而又独特的美感,从形色,从气味,从意蕴,从情态,无不带给我们美好的享受。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和孩子们从文字中去感受每种花与众不同的美态。
1. 看图直观感受花的形色美。
“凤凰花”是广州地区特有的花卉,孩子们见过的不多,只单纯地接触文字,不能够在头脑中呈现出这种花具体的形态,更别说领略它的美感了,“凤凰花”到底是什么样子呢,孩子的心里充满好奇和期待,所以此时让学生看图直观感受花的美感,恰到好处。
2. 联系生活追忆花的气味美。
“玉兰花”在南京地区也算是一种常见的花卉。夏天,很多街边小贩会捧着小簸,沿街兜售,很多人喜欢买一些,闻它的香气。这种花对孩子们来讲是比较熟悉的,所以只需用一个追问唤起他们对“白兰花”香气的回忆,感觉,同时让孩子认识到“玉兰花”的香气不像百合,玫瑰那样浓烈,是淡雅的幽香。
3. 延伸联想丰富花的意蕴美。
(教学片段)
师:“木棉花”为什么又叫“英雄花”呢?注意它的颜色,让你想到什么呢?
生3:大家看,木棉花的颜色是通红的,像鲜血染红的,让人想到流血牺牲的英雄,我们的国旗也是红色的,所以又叫“英雄花”。
师:虽然英雄不一定“流血牺牲”,但的确红色是英雄的颜色,给人以正义,拼搏,向上的感觉。
花不光观其外在,有的花还依据特有的外形色泽而附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这就是花朵的意蕴之美。在这段教学中我以“英雄花”和红色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将花枝的遒劲,昂立枝头的花姿以及鲜血一般红艳的花色结合在一起,由花的姿态延伸联想到英雄的影像,由此仿佛看到了花的风骨,给人以庄严,凝重,向上的感觉。
4. 拟物表演揣摩花的情态美。
(教学片段)
生15:“菊花的姿态更美,有的羞羞答答,有的昂首怒放,有的倒挂枝头……”(出示句子)
师:请看这几幅图分别对应菊花的哪种姿态?
生16:昂首怒放,羞羞答答,一枝独秀,千朵成群。(一边指图,一边介绍)
师:“羞羞答答”是什么样的,谁能用动作表示出来?
生17:动作演示。
师:啊,微微低着头,小手还挡住半边脸,一副不好意思的样子。
拟人的手法将菊花写活了,似乎有了人的情感。菊花的不同姿态激发了作者的想象和情感,作者将自己的情感放入菊花之中,使得菊花也富有了某种感情。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菊花的情态,我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一朵菊花,用动作演示出菊花的半开半放,摇曳生姿,也激发起学生类似的情感。
二、寻找文本的建构之美
让学生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进行仿写就是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的提高,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从用词到句式,从修辞手法到顺序结构,都是学生模仿学习的优秀范例。
(教学片段)
师:冬季百花凋零,水仙依然绽放,听听它的名字,“水仙——,水仙——”,就像——?(水中仙子!)
生19:“它那碧绿的叶子衬托着白黄色的小花,散发出芬芳,越发惹人喜爱。”它的花不大,颜色也不特别鲜艳,看上去就像仙女一样。
师:哦,花的颜色淡雅脱俗。
生20:请大家注意“亭亭玉立”这个词,这个词就是形容女孩子的样子。
师:美丽的身段儿。
生21:美丽的身段儿,水仙看上去细细长长的,就像仙女一样。
师:是啊,水仙就是美在“亭亭玉立”。
三、寻找心灵的纯净之美
这篇课文通过字里行间的描写抒发了作者自己爱鲜花、爱家乡的感情来领会作者的真挚情感,培养其爱美审美的高尚情操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教学片段)
师:花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作者为何在文中最后这样说:“啊!我爱花城,我爱花城的一年四季,我更爱把花城点缀得如此绚丽的人们!”
生22:因为美丽的鲜花都是花城的人们种植出来的。
生23:没有种花工人辛勤的劳动,就没有美丽的鲜花来装扮城市,那又哪儿来的“花城”呢?
师:同学们,你们不仅用你们的双眼看到了花的美,更用心看到了花城劳动者的美,他们为了城市的美丽环境,辛勤的工作,默默地付出。
教学的过程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通过知识、技能的教授,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课程功能,以实现教学的发展功效和育人的本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