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能课堂:“课前学习单”的巧运用
摘要:叶圣陶先生曾经告诉我们:“教是为了不教。” “教”是指老师在课堂上运用的教学手段,“达到”是教学的过程,"不需要教"是课堂教学的目的。这样的课堂,可以称之为“自能课堂”,这样的学习可以称之为“自能学习”。但是,如何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呢?课前学习单的巧妙运用,成为体现“自能学习”课堂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形式。
关键词:新三学 自能课堂 学习单
我们所说的“新三学”就是: “理解学生”、“支持学习”、“提升学力”。“理解学生”是对于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层面的水平有一个充分、客观的了解,它不能仅仅局限于从教师层面对于孩子的一个预设。“理解学生”、“支持学习”、“提升学力”三者是一个密不可分整体,但最重要的核心还是“支持学习”。前两者都达到了,那么“提升学力”将水到渠成。而“自能课堂”是指儿童能力的展现、发挥、生长的过程,是儿童潜能开发和创新的过程。“新三学”理念下的课堂就是构建一个自能课堂。我们知道“自能课堂”的特征如下:自主性、童趣性、表现性、探究性。以下就是我学习运用课前学习单,体现“自能课堂”的一些尝试。
自主性:“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自能课堂具有“自主性”就是:让学生自己学,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自己说,让学生自己问,让学生自己练,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在认真研读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就总目标、年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每一个的学习目标,进行一个细致地分析,明确班级学生的需求,以及教师自己想要构建的螺旋上升语文综合素养。教师结合不同年段的目标,根据班级的需要,学生的需要设计课前学习单上的具体项目。
比如:在一下,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汉字书写的基本笔画的书写要点的基础上,在课前学习单上设计“写一写”,让学生学习写课后生字表的生字,老师再根据生字书写中出现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
比如:在二年级,我们班级学生对于形近字的区分有很大的疑惑,于是尝试在课前学习单上设计“辩一辩”的项目,鼓励孩子运用手头的网络资源(“汉典网”“象形字典”等),参考资料(《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从字根字理的角度理解形近字到底不同在什么地方。
比如:在上三年级上第2单元(《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学习时,课前学习单上增加了一个项目“佳句欣赏”,鼓励孩子从课文中摘抄比喻句,圈出比喻词,照样子仿写,并结合课文自己分析(给提示:这是一个( )句子。它把( )比作( ),说明( )。)
童趣性:“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自能课堂具有童趣性就是:在不同的课堂中有活动实践,有情境体验,有探究合作。“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一诗中,描写了儿童的天真可爱,但是何尝不是在告诉我们:语文课堂上,我们的学生也是勇于实践,乐于探索的。在课前学习单上,我们充分地把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放给学生,让单纯的知识传递中充满的趣味,学起来不在枯燥。
比如在科学认读识字课《采茶》一课中,摘录了几个孩子的课堂发言:
“采”:
生:大家好,我想带你们学“采”这个字。请所有的男生和我一起读。(男生读读)你们知道神采奕奕是什么意思吗?(预设:学生回答不出来,说“奕奕:精神焕发的样子。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学生回答出来,说“恭喜你答对了。)
谢谢大家,我的汇报结束了!(鞠躬)
“彩”:
生:我想带大家认识“彩”这个字。请女生跟我读“彩带 彩色 色彩斑斓”。我还带了一盒彩色铅笔给大家看。谢谢大家,我的汇报结束了!(鞠躬)
“菜”:
生:我想带大家认识这个“菜”字,请1、2、3组同学跟我读“蔬菜 野菜 多吃蔬菜对身体有益。”(生读)我这里找到了一些蔬菜的图片(学生带着读读。)
“踩”:
生:我想带大家认识“踩”字,请4、5、6组小朋友跟我读“踩水、踩刹车 我们踩着节拍跳着舞。”请大家和我一起踩着节拍来跳舞……谢谢大家,我的汇报结束了!(鞠躬)
大家可以看到;课堂上学生围绕一组核心词语,根据自己的需要查找资料,老师再依据其中一些资料,引导学生认识一串词语,同时从字理的角度,寻找识字的趣味性,让孩子们感受到识字的奇妙,从而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采”字,有一个孩子从字理入手,引导大家了解会意字的造字方法;学习“彩”字,一个孩子从实物入手,带来彩色铅笔,帮助大家体会彩字的含义;学习“踩”字,孩子用音乐舞蹈的形式,不仅解除了课堂的学生的疲劳感,同时深化孩子们对于“我们踩着节拍跳着舞”的句子的真切体验;学习“菜”字,孩子从“蔬菜”产生联想,用实物和字卡相结合的形式,既认字又认物……
表现性:“不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自能课堂的“表现性”就是:教师作为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良好学习条件的提供者,让学生将学习的结果以及内在良好素质充分的外显展示出来。“不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告诉我们:要学会一种技能,不是容易的事。我们的语文课堂就是这样,要让孩子真正学习掌握一种技能,必须“学以至表”,学习单的设立也是这样,它是一个需要不断设计、修改、再设计、再修改的过程。
在设立四年级的课前学习单内容时,有一项关于拼音的设计。最初,是老师出拼音题(1)在正确的读音下打钩;(2)划去不正确的读音;(3)在正确的读音下划横线;接着,请班上班委先根据老师所给的范例,自己设计拼音复习题,新授课上,带着全班同学学习,大家点评调整;然后,全班学生自主报名,自学课文,选择自己读不准的读音,在学习单上出拼音复习题;最后大家出拼音题,早自习或者新授课上,同桌位互相做一做,并及时点评。学生的能量是巨大的,由最初的完成老师的作业,发展到后面的,自己设计题目考同学,积极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孩子们除了前期老师所处的题型外,还自主出了新的拼音复习题,比如:选择正确的读音填空,读音连线题等等。在自主设计的过程中,学会了自己帮助自己查漏补缺,学会了自己阶段复习。这难道不是学习力的一种提升吗?
探究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自能课堂的“探究性”就是: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获得知识,掌握程序与方法。“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一句告诫我们:从书本得来的终归是肤浅的,要想透彻地认识事物必须要亲自实践。我们的语文学习也是如此,实践出真知嘛!
比如:四下《小儿垂钓》一课的教学设计中三次和课前学习单有关。第一次开篇的“游戏激趣”,游戏中设计的描写童趣的古诗,就是学习单上,学生找到的;第二次,课中的解释古诗一环节中,老师重点讲述“遥”字,向谁问路,以及第三句的解释,诗句解释重点是讲述学生学习单反馈出来错误多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学会运用“抓关键词想象法,体会诗中的童趣”,并进行古诗的拓展性学习,这同样是建立在学习单学习的基础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