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2064
post:492064

胥婕论文

  • 发布时间:2015-09-01 09:38
  • 作者:胥婕
  • 点击量:

跳出思维的盒子

南师附小  胥婕

“冷”字是个难点,我确定以及肯定孩子们这“令”字的一“点”会弄不清楚。因为我自己在写“冷”字时常常也会不确定有没有点。电脑用多了,副作用也就大了。我在记这个字时就逼着自己记住“冷一点”。好像这样我就会写“冷”了。

今天在教学“冷”字时,我先让孩子们观察它的偏旁。小朋友们异口同声地说:“两点水”。“很好,那两点水的字你还知道什么呢?”

不一会儿,我的黑板上就写下了孩子们说的“冰、凉、减、冲、决……

现在,两点水的印象应该很深了。下面进入右边部分的学习。

“右边部分是个什么字?”“令!”“老师这个字常常会写错,你有什么办法帮帮我呢?”我故意装成“笨”老师先不说自己的办法,看看他们都有什么妙招。

话音刚落,几个小手已经举了起来。

第一个说的是小阳:老师,你看这个“人字头”就像是一个人戴了顶帽子,点和横撇就像是一个人弯着个身体,下面的一点就像是他滑的雪橇,瞧,他滑的太快,雪橇都翘起来了。哈哈哈,说的对呀!已经有同学拍手叫好了。他不仅说出右边“令”的记忆方法,还形象生动地说出了这个部分和“冷”的关系。这孩子多聪明呀!

估计是受到他的启发,第二个小明站了起来。“一个人戴了顶帽子,可他还很冷,整个身子都缩在了一起。”是呀!点,横撇,点不就像是一个人蜷缩在一起吗?多冷呀!这个字这样记不是很容易吗?小明说的洋洋得意,同学们听的也是兴趣盎然。我不禁对这个孩子投去赞赏的目光。

    听着这两个孩子的方法,我突然就想到自己曾经教 “迎”字时的那一幕。“这走之底像不像是滑板车?”“像!”孩子们的小眼睛亮了起来。“撇和竖提像不像一个人在骑滑板车,瞧他,腿还翘起来了,他的身后还有一面小旗子,正迎风飘扬呢!”我边说边在黑板上“画”了起来。当时的课堂里热闹极了,有的拍手,有的摆出骑滑板车的架势,有的甚至离开了座位,已经“骑上了滑板车”在教室里驰骋了。孩子们各个欢呼雀跃。也许是我们班以往的识记方法太过理性,缺乏童趣,一点也不好玩,所以这样的方法让孩子耳目一新,难怪孩子们这么高兴。后来这个“迎”字还真没有人错。因为这样的象形法是无意中学来的,所以用得快也忘得快。我常常在指导字形时还是以“笔画加减法”、“部件交换法”为主。我以为象形法孩子们也和我一样忘记了。今天记“冷”字时,孩子们不假思索地就用上了这样的方法,真的出乎我的意料,这么生动,这么好玩。比起我那冷冰冰的方法要显得温暖许多,活泼许多。这又一次提醒我,一年级的孩子以形象记忆为主,为了帮助他们提高识字写字的效率,老师就应该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用孩子真正喜欢的方法教学。或许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吧!孩子,谢谢你们,我要向你们学习。

上一篇:王佳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