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引领 落实课堂
——例谈小学高年级语篇教学的目标设计与达成
【内容摘要】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任务的具体化,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和标准,它制约着教学思路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反馈练习的设计等。因此,注重教学目标的合理而准确设计是实现教学优化的重要前提。教学中应通过学生、教师、教材三者的有机结合,科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重难点、难易度,同时把握突破重难点的方向,并考虑如何组织符合学生特点、能发挥师生长处并直接为突破教材重难点服务的具体的教学活动,以顺利达成相应的课时教学目标。笔者结合《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5B Unit
关键词:教学目标 课时目标 落实 测评
教学目标是期望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之后达到的程度,是预期的教学效果,是组织、设计、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正如加涅(Gagne,R. M.)所著《教学设计原理》(PRINCIPLES OF INSTRUCTIONAL DESIGN)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设计者开始任何教学、设计以前必须能回答的问题是“经过教学之后学习者将能做哪些他们以前不会做的事?”或者“教学之后学习者将会有何变化?”这些变化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具有可观测性。可见,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它具有导向、调控、激励、评价等诸多功能,规限着堂教学的运作。看一节课是否成功有很多标准,但其中最客观、最重要的标准是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而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是建立在教师能否正确、准确设计教学目标这一基础上的。
学生、教师和教材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基本要素,也是教师确定教学的总体目标和课时目标的决定因素。教学者应通过学生、教师、教材三者的有机结合,科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重难点、难易度,同时把握突破重难点的方向,并考虑如何组织符合学生特点、能发挥师生长处并直接为突破教材重难点服务的具体的教学活动,以顺利达成相应的课时教学目标。
笔者选择《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5B Unit 7 A busy day第一课时A部分语篇教学的课例,谈一谈对本课时教学目标的定位、设计、落实及检测。
一、 研“教”研“学”,制定目标
1.研究教材,确定教学重点
本语篇的核心内容是在早、中、晚三个场景中呈现了David一天的生活和学习活动。因为和人物的活动有关,所以对于时间的理解和表达是本课时教学的重难点,且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应是整体理解对话内容,尝试运用由past, half, a quarter和to表达David一天的活动安排,体会人物的a busy day。
2.研究学情,制定突破策略
根据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分别在《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3B Unit 4 Time和4B Unit7 It’s late这两个单元中学习过“询问时间” 的句型What’s the time? It’s …以及“询问他人作息时间安排”的句型What time do you …? I … at … / At …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合理、恰当地运用。
一方面,此时的学生已经有了“顺读” 时间的基础,并能描述人物“在何时做某事”,可是要求他们能够学会和使用新授内容past, half, a quarter和to正确表达出相应的时间势必是存在一些困难的。另一方面,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有能够正确理解、准确表达David活动安排的时间,才能体会人物的a busy day,而这一点又是至关重要的。
笔者决定将这一矛盾化解于“降低”教学目标和有效突破教学难点的过程之中,将教学目标之一设计为“能在图片、数字等非语言提示下,看懂、会说、会读由past, half, a quarter和to构成的英语时间,并初步感受与‘顺读法’英语时间的不同之处”。由于在第二课时的词汇与句型教学中,学生将继续学习和使用这种时间表达方法,并归纳和总结past, to的用法以及half, a quarter的使用范围,所以笔者只打算在突破这个教学难点的教学环节上,设计和安排Guessing game的游戏,让学生对时间的这种新的表达方式有所了解并尝试表达,从而进入语篇内容的学习后能够正确了解David的活动安排即可,以此避免贪多求全,过多占用教学时间而造成其它教学目标的无法达成。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笔者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A认知目标:
a) 能正确理解A部分对话内容,并能朗读和初步表演对话。。
b) 能听懂、会说、会读单词night, brush one’s teeth, ready, on duty, quick, a game和really。
c) 能听懂、会说、会读日常交际用语Are you ready for …? Not yet. I can
take … with me. It’s time for … Be quick. 和I’m coming.
d) 能在图片、数字等非语言提示下,看懂、会说、会读由past, half, a quarter和to构成的英语时间,并初步感受与“顺读法”英语时间的不同之处。
B能力目标:
a) 能根据板书和其它提示,简要描述David一天的作息安排。
b) 能通过对话内容中出现的日常交际用语It’s late. There’s no time for … Let’s hurry. Be quick. I’m coming. 体会David一天的“繁忙”。
c) 能模仿对话内容,简要介绍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提高对新的时间表达法的运用能力。
C情感与态度目标:
能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并能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二、 导--教--学--练,落实目标
1. 师生交流,复习“顺读法”
【片段一】Step 1 Free talk
T: Hello, boys and girls. Today I’m your new English teacher today. So I want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you first. Would you like to say something about yourself?
S: …(若干学生进行自我介绍)
T: Well done! Now I know more about some of you. OK. As a student, you should go to school from Monday to Friday. Right?
Ss: Yes.
T: What time do you get up every morning?
S: I get up at …
T: What time do you …?
Sx: …
简析:上课伊始,笔者结合学生半开放式的自我介绍,询问What time do you get up/go to school/have lunch/go home/do your homework/go to bed/…? 在free talk的环节,努力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储备,以复习旧知——时间表达的“顺读法”为抓手,师生、生生之间可以获得真实的信息差,为新知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基础。
2. 猜谜游戏,导教难点
【片段二】Step 2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T: Shall we play a guessing game? Guess: What time is it? Are you ready? Go.
It’s time to get up in the morning. What time is it?
S1: It’s six ten.
T: You’re right. It’s six ten. We can also say it’s ten past six. 教学past
Ss: 跟读单词,朗读答句
T: Let’s go on. It’s time for the first lesson in our school. What time is it? (呈现有分针的钟面和?:30)
S2: It’s …
T: Good, it’s eight thirty. It’s half past eight. 教学half
Ss: 跟读单词,朗读答句
(同法教学a quarter to twelve和twenty to ten)
简析:如前所述,虽然学生有“顺读”时间的基础,可是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用past, half, a quarter和to表达的时间还是存在一些困难的。由此,笔者设计了根据It’s time to/for …这一目标日常用语所描述的内容猜时间的环节,目的就是突破这个重难点,让学生对时间的这种表达法有所了解,并在图片、数字等非语言的提示下尝试朗读。在此过程中,笔者没有全盘告知学生,而是学生通过“猜测、朗读、观察和表达”的自主探究的过程来学习词汇。
3. 边学边练,分步学对话
【片段三】Step 3 Think and match
T: At different time, we can do different things. So does a boy, David. He does many things at different time today. Let’s look at the time first. (呈现PPT)
Ss: 依次说出四个时间
T: What time does he do the things? Can you try to match the things and the time before watching the cartoon?
简析:笔者通过总领性的问题What time does he do the things? 让学生拥有“注意”的目标——观察并说出David的活动内容以及四个不同的时间,既是对重难点突破环节的及时巩固,也是对语篇内容的有效深透,协同学生积极自主的思维参与,以期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片段四】Step 4 Look and say
Step 5 Read and find the key words
Step 6 Make a dialogue
…
T: What happens in the afternoon? Let’s go on. In the afternoon, David needs to do something and wants to do something. Please read the dialogue and try to find the key words.
…
简析:教学中,笔者有效地进行边教边导,并关注学生边学边练的过程,对于落实本课时的知识目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学生整体感知语篇内容的基础上,笔者借助场景图片和直观的表格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注重教学的整体性、连续性和层次性。通过“整体呈现、分段教学、再整体概括”的方式,对于三个场景中人物的对话内容,设计采用让学生看图描述、找关键词及自编对话的三种不同的教学形式,力求分层次、有坡度地引导学生学习词汇和日常用语,了解David的活动安排。在理解语篇内容的基础上,能朗读和初步表演对话。
【片段五】Step 7 Retelling
简析:待学生整体完成对话内容的学习,笔者设计了“帮助David写日记”的活动,旨在以复述David作息安排的形式达成本课时的能力目标“简要描述David一天的作息安排”,并“体会David一天的繁忙”。
至此,笔者设计的本课时的知识目标和部分能力目标已逐步通过教学过程得以落实和“消化”,但最终的达成还有待于通过学生的实际反馈结果予以检测和评价。
三、及时反馈,达成目标
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可行性及达成度,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实际反馈结果进行检验,从而实现对既定目标的调整与完善。笔者依据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反馈情况,测评课前制定的课时教学目标,结果表明“三维”目标的设计是合理可行的。
1. 能正确使用新方法表达时间。
在突破教学难点时,学生通过Guessing game的形式,接触到以past, half, a quarter和to构成的英语时间的表达方法,进行相应词汇内容的学习。在Think and match环节、Retelling环节以及Writing time环节的反馈阶段,均可看出学生对于时间的表达掌握情况良好,能根据语篇内容及自己的实际情况正确表达出合理的时间。
2. 能“学会”日常交际用语和句型,了解语篇内容。
学生在“学——练”的过程中,既能将David一天的活动与相应的时间进行匹配,也能通过对话中交际用语的学习,感受David一天的“繁忙”,并体会和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为有感情地朗读和表演对话打好基础。实际反馈的效果和预期基本一致,这也说明笔者设计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是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是基于学生的视角、体验和能力的。
3. 能根据提示,简要描述David的作息安排。
语篇教学的目标又不仅仅是要求学生能够理解语料的具体内容,而是应该将这种能够且已经内化的知识以外显的输出形式“说”出来或“写”出来,这样才是对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最好的检测和评价方式。在巩固环节,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借助板书的内容,选择描述David某一个时间段的作息安排,条理清楚,表达正确,较好地达成了本节课的部分知识和能力目标。
4. 能模仿对话内容,介绍自己的作息安排,并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四、结语
“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有什么样的教学就有什么样的学习,有什么样的学习就有什么样的结果。”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不仅决定了教师自身的教学行为,还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需要在宏观上定位正确,在微观上表述清晰,还要对教学目标的生成性、学生的差异性及目标评价的可操作性进行细致的思考。归根结底,一切的教学都是为了学生,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心中装有学生,以学生预期能学会什么、能形成何种能力及达到何种程度为考量来设计教学目标,并以教学过程为抓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教学效果来检测目标的合理性和实效性,从而真正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达成。
参考书目:
1. (美)加涅等著,王小明等译 《教学设计原理》(第五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崔允漷 《有效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 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 肖川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