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1977
post:491977

张明娟 在合作型学习小组的建立中关注学生生长

  • 发布时间:2013-02-19 15:36
  • 作者:张明娟
  • 点击量:

在合作型学习小组的建立中关注学生生长

南师附小  张明娟

“爱的课堂”是一种为了爱、感受爱、传递爱、生长爱的课堂,其核心和与灵魂就是生长,即课堂上的一切行为均为了学生的生长。

作为“爱的课堂”实验团队的新手,所教的又是初始年级,我努力在自己的教学中实践着爱,而我首先需面对的就是合作型学习小组的建立,因为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教育改革提倡的学习方式之一,它更是“爱的课堂”开展的重要方式。

一、合作型学习小组建立初期让学生自然生长

合作型学习小组还未形成,初期如果任其自己生长、自由生长,显然不能规范塑形,合作也很难实现,所以在此期间因任其自然生长,去寻求这之间的合作契机,为小组的成功建立打下扎实的基础。

1、自然成组

刚开始,我对学生还不太了解,什么根据性格调整组员、选拔组长都是不太可行的,所以小组我就按照座位自然成组(前后4人一组),并进行了相关活动。

开学第一天,我就通过在黑板上演示并以1个小组作为示范进行仔细地指导,让学生了解了自己所属的号码。

2、自然合作讨论

第一次小组合作是在开学第二天品生课上,真的没有想到效果如此好。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讨论,说说如何才能让圆圆不害怕,并且主动去认识更多的学生。小组建设才刚起步,我根本还未来得及设定谁是组长,谁组织,学生彼此也不太熟悉,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却讨论出“精华”来了、

在大组交流时,有的小组说先自己把自我介绍多说几遍,等熟练了不怕了再去跟别人介绍自己,还有的说你不敢跟别人说话,你不说就是了,你可以做个名片,简单介绍自己。当别人说哦,你是谁的时候,不就自动说上话了吗?还有的说你总有同幼儿园的朋友吧,你们一起玩,她结交到的好朋友很快就可以成为自己的朋友了。

不曾想,这小讨论还真讨论出了好东西来,我都没想到这么多的办法。所以我相信了小组合作的作用,也想在之后的语文教学中进行。

二、合作型学习小组建立中期让学生自己生长

当小组内成员彼此较为熟悉,对于讨论流程和内容也较为熟悉时,这时重视合作的同时,也需重视学生自己的生长。合作型学习小组强调的是组内的合作,尤其是学生在各自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互帮互助,从而获得更大的学习效益。

1、明确自己的职责

在学生对于自己的号码熟识后,我就给不同的号码安排了不同的任务,让每个人都有所职责,都承担一定的义务。一般小组内的1号是数学组长,2号是语文组长,主要负责收本子。3号同学任讨论组组长,而4号同学专门分发牛奶等事务。

2、按要求完成自己的职责任务,小组内交流大组展示

开学第一个月,学生读课文、认读生字等课堂流程还没有适应,更有常规需要强调和巩固,所以我几乎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小组展示的训练,最多只是交流读课文。组长进行主持,几个学生按照一定的方式轮读课文。

之后,我们立刻进入了拼音部分的教学,在了解班上绝大多数孩子拼音幼小衔接时并未学或者说学完的情况后,我决定根据苏教版书较慢地进行着较为扎实的学习,课堂上多为师本,生本少了许多。等到学生学到声母的时候,我想应该可以小组合作学习学习了。

正好与李霞老师交流时,知晓洪老师指导她将生字词部分的介绍分为一人一个角色,如1号读生字词,2号提醒字音,3号提醒字形,4号交流字义。人人在小组交流时都有事做,还不重复,均有话可说,一人说完后众人补充,效率还高。我就想我拼音教学能不能也这样,于是我做了这样的尝试:1号回家准备图意,2号准备字母音,3号准备字母形;4号准备拼读。毕竟孩子才一年级,让他们在课堂上直接交流时极其不可能的,提前准备才行。

Gkh的教学我就进行了实验,并请了两组上来交流,效果还很不错。之后的周一正好遇上全年级推门听课,我就采用了这样的方法进行汇报。不曾想前一课成功的到了这一课却不行了,因为台上小朋友准备的不充分,底下的学生听讲不认真。看来小组合作一定要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的,我原以为孩子回家讨论了,课堂上简单交流下就行了,却忽视了孩子的年龄特点。也许大孩子完全可以,可对于仅学习1个半月的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是难了。

失败了,那咱改。我请教了宋老师,宋老师又跟我说了她班的交流方法。她说洪老师的方法很好,但是她们班是这样做的:每个人结合自己课前前置上的提醒,在小组交流时,每人交流一个,如介绍字音轮流来说,还有的等大家说完了再补充。这样交流的范围就加大了。

之后,我班小组学习方式又改了,课上学生结合我所提出的讨论内容,一人一个轮流说,为了避免组长安排顺序出现吵闹而浪费了讨论的时间,我在黑板上写出了交流的顺序,讨论组组长主要是进行组织。

在我不断以小组作为表扬单位的鼓励下,小组合作学习逐步上了轨道。

之后我迎来了生本的研讨课,提前一天准备,我决定重点进行两个方面的小组合作学习,一是同桌合作读课文,二是小组合作学习交流需提醒的读音。听课的老师评课时均说学生上学2个月了,小组活动交流都有模有样的。但提出了一点,读音不是生本第一册教学的重点,重点还应放在识记难字上。

三、合作型学习小组建立后期让学生自由生长

合作型学习小组经过大半个学期,已基本建立,讨论组组长最终确立,并在日常活动中进行着组织管理工作。在这个时期,教师应该放权,让组长拥有更大的权利去组织管理,让组员有更多的机会表达。

一年级的教学重点就是识字,所以后半学期,我将小组合作的重点依然放在了识记难字的交流上。

之前学生字卡的使用,我仅是要求学生自读自摆,从中突出难记的字。听夏老师一席话后,我才知道生字卡还可以那样用。很快我进行了尝试,在学生自读字卡,请教同桌难认的字后,我要求组长拿出字卡,摆卡同时组员齐读,然后组长读音,组员抢读字卡,之后组员拿出手中字卡带读。最后轮流出字谜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说出字的特点,抢读指认字卡,比比谁的字卡最多。

在尝试、巩固的过程中,我调整了个别组的组长,并给予了讨论组组长更多的权利,小组里的事全凭组长说的算,并在讨论后将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放大及时进行指导,逐渐的学生在讨论时更加的专心,合作度也更高了。

难字的记忆,我并未像以前那样将难字挑出来,让大家交流记忆方法。其实这样也很好,集中而且更容易突破难点,但很多孩子的识字好办法就无法得到充分的交流。所以大组交流前,我先进行了全班开火车的轮读,找出轮读过程中认字存在薄弱的孩子,请他们上台来猜字,其他的学生都是考官,出字谜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说出所猜字的特点。全班气氛热烈,想说的识字好办法有更多的机会说出来了,而识字薄弱的孩子也在游戏的过程中对生字的掌握更加的牢固了。

不过,如今再想想,也许难字的突破和充分交流是可以同时兼备的。这还等到着我之后的实践和总结。

目前班级的合作型学习小组算是正式建立了,每堂课都进行了多次的活动,他们变得更加有序起来,学习也变得更有效率。但是如何让交流来得更高效,并且参与度高,这是我接下来要进行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