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1933
post:491933

美术课家校综合合作初步研究

  • 发布时间:2012-09-06 12:20
  • 作者:汪清
  • 点击量:

美术课家校综合合作初步研究

摘要:本课题关于“低年级学生美术合作性学习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的研究。在语数外等其他科目中,有个词叫“预习”,“预习”在低年级儿童美术学习中是否可以适用呢?合作是怎样贯穿“预习”“复习“的始末?家庭是孩子求知欲成长和发展的摇篮。一次次亲子间的合作、孩子与媒体的合作、与书籍的合作。这样的多方位前置合作能够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知识源泉,激发他们的兴趣,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和吸收新知识的过程中去。

关键词:家庭、媒体、社会活动、合作

一、合作性学习研究的出发点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刻分析了现行基础教育存在的弊端和问题,鲜明地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与之相适应,小学各学科教育应把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使之成为一生收益的持续性学习。美术课堂中的教育已不仅仅局限于审美、创美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利用学科本身提炼出会自主学习、会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观点与能力。让学生在学美术的过程中更好地学会思考,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养成良好的、有助于今后发展的学习习惯。

二、研究的意义

在几年的教学生活中,观摩过不少公开课,自己也经历过常态课、公开课的磨合。虽然自己的教学水品略有进步,但回过头来仔细想想,更多的关注在课堂内,而低年级的孩子知识构成毕竟有限,如果没有充分的“课前准备”,孩子们能在“预设”的课堂内对所学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吗?也许只有极少数,而知极少数想必也只知其一。总是说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受到了不应有的压抑,并进而影响到了他们主体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建构与形成。是的,从研究学生的具有发展性的“合作学习”培养入手,不仅抓住了学生学会学习的核心理念和基础习惯,抓住了现代社会人所应具备的自主发展性人格的主要特征之一,而且也为我们进一步地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教育教学创新、探索新型的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三、 符合实际的,可行的多元合作

1、 预习——亲子间的前置合作

在语数外等其他科目中,有个词叫“预习”,“预习”在低年级儿童美术学习中是否可以适用呢?

一二年级的小朋友均处于6、7岁的阶段,而6、7岁儿童的求知欲旺盛——当他们接触到新事物或新技能时,会表现出强烈的兴趣。英国教育学家夏洛蒂·梅森说过,求知欲加完美的注意力,会让孩子拥有无穷的学习动力。而家庭则是孩子求知欲成长和发展的摇篮。

在下一堂美术课前,我通常会稍稍透露即将开始的下节课任务或者是部分关键词“下节课我们要用泥巴做小动物了,你想做什么呢?”、“小朋友你们知道小雪花都是一个样子的吗?”“我们经常说的卡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地图是怎么绘制成的呢?”等等诸如此类具有“诱惑”思考的提示,孩子们通常会表现出夸张的感兴趣,有些会“自作聪明”的把自己的理解将给其他小伙伴听;有的则记在本子上,等回家揭示答案。不管他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接受问题,总之一种想知道、想表现的主动学习的态度已经有了,不怕下节课上没答案了。

孩子放学后会要求家人陪他通过网络查阅资料,选择百科类电视节目等来做简单的“预习”工作,不费太多的时间又能满足孩子的求知欲。这些看似彼此独立的活动,其实是一次次亲子间的合作、孩子与媒体的合作、与书籍的合作。这样的多方位前置合作能够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知识源泉,激发他们的兴趣,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和吸收新知识的过程中去。

2、 学习——师生间的课堂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各国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其具体形式和名称上不甚一致。如欧美国家叫“合作学习”,在前苏联叫“合作教育引”。综合来看,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它创造了学生互相认识、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机会。在《好大一副画》这课中,课前安排每小组选出的小组长先行画一幅A4纸大的线描草稿,课上有意识的将前后四人的桌椅拼起来,四人分别用自己的作业本画一幅作品的四分之一。要求在铅笔稿打完后四人务必将作品连在一起看一看,是否有需要修改的地方;上色时是否要彼此照应,避免同物不同色。能力强的小朋友帮助相对弱一些的小朋友。

在类似的合作学习中,他们学会了把自我融于群体之中,小组的成员成了他或她的几个好朋友,一起学习,一起活动。遇到事情有商有量,培养了孩子们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的好品质。使自己难以离开这个可爱的群体,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合群性。要想适应社会,能与别人密切交往,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他人能热心帮助,真诚相待。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感到要想使自己在学习上有所收获,必须做到小组之间的每一个成员相互帮助,相互取长补短,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培养了小组成员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帮助本组成员共同提高的好习惯,这也是一个人具有社会适应性所具备的基本素质。

3、 复习——家庭间的反馈合作

在《手手印指印变变变》一课中,我在课堂里启发孩子们多角度的观察想象自己印出的手印或指印,充分挖掘其创造力。在孩子们沉浸在成功有趣的喜悦里时,我又再次“诱惑”学生问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会不会、考考他们的想象力。低年级绝大部分的孩子都会精力充沛的将自己今天美术课学到的新点子、新技法用来考考家里的人甚至是其他不会的小伙伴。在此“考核”的过程中,孩子就充当小老师,在“教授”和“讨论”中“教会”周围不会的人,同时也能在家庭的学习中丰富自己原有的知识。这样既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也增强了自信心,同时还增进了与他人合作交流成果、展示成果的学习。

 4、 复习——社会活动中的拓展合作

拓展性学习主要是指儿童把自己心里的最优势部分和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达到最佳状态,取得最好成绩的学习活动。

学以致用。小学美术课的学习内容可以说是为人类审美、创美奠定了最基本的基础。低年级的孩子在美术课上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利用多种途径传播美术知识,传播美术文化是其学习最终的目的。

在户外活动、各大美展、社区建设等具有社会性质的活动中,孩子都可以积极地利用自己学过的美术知识、技法来参与“审美”、“创美”的活动。像青奥百米画卷的绘制活动、小学生安全逃生线路绘制活动等等。

在一段时间的实践中我发现,美术学习中的“预习”“复习”无处不在,当然这些“预习”“复习”都离不开孩子与家庭、与各种媒体、与社会的合作。我国的古典教育名著《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边是倡导学习过程中要互相切磋,彼此交流学习经验,以增加学习的效率。培养合作性学习习惯形成的是多环境、多方面的相互影响,因此,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充满想像、充满乐趣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氛围是与教师的观点、家长的关注、社会环境的影响密切相关。

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发创新的火花。合作学习同样人人适用,希望我个人的拙见能得到您或更多前辈的指导,也让我进一步学会倾听、接受观点,学会接受他人的意见、学会利用身边新兴的媒介。

上一篇:王爱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