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1720
post:491720

“爱的课堂”前奏曲 张娟

  • 发布时间:2012-09-14 16:58
  • 作者:杨婧
  • 点击量:

“爱的课堂”前奏曲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张娟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的结果。在课堂上除了耳听、眼看、脑想外,还得动口,把思维用语言表达出来。反过来,语言的训练也将促进思维更加精确。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在“爱的课堂”中处处为孩子的发展考虑,所以在教学中,就要通过有序的语言训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学生会说一句完整话,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思维模式

刚入学的儿童语言区域狭窄,更缺乏数学语言,而且语言不规范、不准确、

不完整。教师就必须从头开始,循序渐进,训练学生的语言。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用手操作、用眼观察、用口表达,用脑思考,从教学生说一句完整的、准确的数学语言开始,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训练要求,使学生把内部语言外化出来,以语言的逻辑性培养其思维的逻辑性。

   例如,教学“准备课”时,先让学生观察新学年开始的主题图,引导学生会说:天空中飞着7只小蝴蝶;教室的左边栽着8棵大树……通过这样的语言训练让学生掌握一些方位词和一些数量词,促使其选择准确的语言概括出意思,培养规范、完整的语言。

   再如教“同样多”时,能过摆一摆,比一比,教师指导学生边摆边说:萝卜与白兔比,一个萝卜对着一只白兔,有4个萝卜,4只白兔,萝卜和白兔同样多。让学生在看一看、摆一摆、说一说中,初步学会一些数学语言,掌握最简单、最基本的思维模式。

  二、学生会说几句连贯的话,使学生能进行有条理的思维

  当学生学会说一句完整的话,掌握了最简单、最基本的思维模式之后,就要进一步让学生会说几句连贯的话,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维,使他们的语言能力得到提高,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例如,在教学加法的初步认识时,可引导学生看图会说:小朋友左手拿着1个气球,右手拿着一个气球,把它们合起来是2个气球。教学减法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观察图后叙述图意:小朋友手里原来有2个气球,放走了1个气球,还剩下1个气球。通过看图说图意,让学生初步理解加法是把两个数合起来是多少,减法就是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这种训练还可以同动手操作结合起来。如教“5的加减法”时,让学生左手拿4根小棒,右手拿1根小棒,合在一起是5根小棒。边操作边说,4和1组成5,1和4组成5,然后再把5根小棒分开,边分边说:5可以分成4和1,5可以分成1和4。从而得到:4+1=5,1+4=5,5-1=4,5-4=1。把动手操作、语言训练、发展思维三者溶为一体。这样,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训练,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三、学生会说合乎逻辑的话,使学生有根有据地思维

对于刚入学的儿童,首先要求他们能有根有据地思维,达到这一目的,往往

是通过说连贯的、合乎逻辑的话进行训练的。

   例如,在计算教学中“9+5”时,要求学生说出凑十法的思考过程:想9和1凑成10,把5分成1和4,9加1等于10,10再加4等于14。而在教“5+9”时,尽可能地找出5+9=14的依据:用凑十法想;用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因为9+5=14,所以5+9=14;根据5+5=10想5+9=14;根据9+9=18,想5+9=14。这样,让学生充分地想充分地说,初步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

四、学生会运用内部语言,使学生初步达到较高水平的逻辑思维

   内部语言是一种特殊的、不出声的言语活动,要在大量的外部语言训练基础上逐步完成。通过自己与自己讨论的方式完成,促使学生的思维向高层次逻辑思维转化。

   例如,在教过9加几,8加几后,学习7加几时,就可以让学生轻轻对自己说:7和3凑成10,把4分成3和1,7加3等于10,10加1等于11 ,所以7+4=11。并能运用凑十法很快就出得数。

   又如,教乘法有初步认识时,2×4是几个几相加呢?可让学生在脑海里像过电影一般,闪现出2+2+2+2,相同加数是2,有4个相同加数,2×4就是4个2相加。

   总之,加强数学语言训练,由培养学生语言的逻辑性来培养其思维的逻辑性;由训练学生的外部语言到内部,促使其思维不断发展、不断内化。教学重视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就能同时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经过开学初一个月的数学语言训练,正式开始向“爱的课堂”进军,可以学生教学生,做到真正的“以生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