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783 post:491702
490783
post:491702

期初论文 (诸蕾)

  • 发布时间:2013-09-12 16:25
  • 作者:诸蕾
  • 点击量:

留白不能白留

——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留白空间的研究与思考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诸蕾

 

【摘要】近年来,随着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研究的深入,留白已成为众多教师不谋而合的共识。然而,一些教师矫枉过正。因此,留白空间便成为亟待研究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一些语篇教学实践研究、例析如何寻求留白空间,找到空间应该如何留白,以及在留白空间里教师的角色。

【关键字】小学英语语篇教学    留白空间

 

从教育对象个体发展的角度考虑,教育教学应该真切着实地指向“为学生的生长而教”。从英语学习的角度考虑,《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即强调语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1]这一教学目的的达成需要学生将语言进行内化,从而实现语言的输出和情感的渗透。而语言的内化过程应当是教师引导和学生思考的共同作用。再从学生语言习得的规律看,语篇教学由于有大量的输入,从而成为输出的基础,因而显得异常重要。不过切不可一味灌入,那样反而会使输入无效。基于以上三点原因,英语教师越来越重视在语篇教学中适当留白,促使学生自我学习、思考。

然而,古人画诀有 “实处易,虚处难”六字秘传。诚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必须懂得什么该讲,什么该留着不讲,不讲的东西, 就好比学生思维的引爆器。马上使学生在思维中出现问题。”既然如此,值得教师们探寻的就是教学留白的空间,留白不能白留。本文试图通过一些语篇教学实践研究、例析如何寻求留白空间,找到空间应该如何留白,以及在留白空间里教师的角色。

 

思考一:留白,空间何处寻?

学生学习的开始与结束,不是以上课、下课的铃声为标志。课前、课中和课

后都有教师可以预留空白的空间。

一、     课前留白,激活储备。

1.    激活情绪储备。

学习,往往在课前就已经开始了。语篇教学往往有一个主题,课前如果能够

把展示的舞台充分让给学生,使其真正意义上的语言热身,调动其积极性,将会起到良好地激活情绪储备的目的。如:在语篇教学开始前设计Showing time的教学片段,可以让一位学生围绕本课的相关话题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演讲,并就自己的演讲提问或接受台下同学的提问。这样的留白让学生在课前就一定主题自主交流,没有教师的教,真正实现将课堂还给学生,把展示的舞台让给学生。学生怎么会不期待进一步的学习呢?

2.    激活知识储备。

在实际的语篇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部分学生理解困难,更有学生想说而不

敢说或不知如何说。这是因为课堂教授的时间短,操练不充分,每课中的新词汇、新句型对于他们来说是“消极”词汇,“消极”句型,他们不熟悉发音,不能理解语义,从而阻碍他们积极地参与活动。如果学生课前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那么课堂上对语篇的理解就易如反掌了。而人与生俱来就有探究的潜能,现在大量的网络媒体资源、学生课外英语学习的储备以及其周围人的资源都能帮助学生完成课前的前置性学习。那么何不课前留白,大胆地布置前置性学习,使学走在教之前。

【案例一】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Unit5 Our town一课中关于地点的词汇虽多,但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语篇中重点语句更是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美国诗人惠特曼曾经深情地说:“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也变成了它的一部分。”因此,前置性作业设计的质量直接决定留白的空间和效果。所以本课设计了如下的前置性学习方案:

【分析】本课的前置性作业,从内容上说,有对文本理解的涉及也有对重点词句的训练,如:前置性作业中一问:他们的对话中提到哪些地方?请在文中圈出来。这个是要求学生对文章重点有大致地把握。又如:前置性作业中有:从文中你学到问路的时候会说到哪些内容?这是对文章重点句的自学项目。从形式上说,有对课文理解、词汇学习的有标准化答案的练习,也有南京的地名及问路句型的拓展开放性练习。如此高质量的前置学习凭借学生个性化的实施必将显现出其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优势。

二、     课中留白,调动潜能。

课堂上,教师讲得越多、越细、越满,则越有可能封闭学生的思想空间,并

造成学生对教师可悲的依赖和可怕的屈从,这样的课堂自然是没有出路的。教师要把核心的学习自由还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

1.    调动互教互学的潜能

所谓同伴互助学习,是指通过地位平等或匹配的伙伴(即同伴)积极主动的

支援和帮助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活动。[2]语篇教学中的部分内容完全可以在学生前置性学习的基础上留给学生互教互学的空间。例如:

【案例二】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Unit5 Our town一课中有众多地点名称,新授环节教师没有按常规教学那样逐个教学地点名称,而是呈现地图,凭借学生课前的预习,让学生小组内互学生词,并用请小老师上台教全班同学的形式进一步巩固小组互学的成果。

T: Look, this is a map of their town. They are talking about the map. Do you know where they are? Learn to say the names of the places in groups.

S (Learn the words and phrases in groups.)

T: Who can teach us the words and phrases? (Choose a group of students.)

S1: (Teach the Ss to read.) Now follow me. Group 1, read it one by one.

S2: (Teach the Ss to read.) Read after me. Group1, Group2, Group 3, Group 4.

【分析】如上面片段呈现,学生先在组内互学,扫清前置性学习的遗留障碍,然后人人都有当小老师的愿望。教师选择了一组学生上台的目的一方面是继续巩固小组互学的成果,另一方面检验小组互学的成果,从而检验课堂这一处的留白的价值。

2.    调动自我总结的潜能

学生的学习应该是学习、总结、再学习的过程。课堂总结阶段通常已经到快下课的时候,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已经明显分散,教师这时候说再多学生也不容易听进去。那不如让课堂总结阶段留白,把任务交给学生。可根据教学内容分块,先以小组为单位总结、交流学习成果,再全班进一步共享、互补、提高。既是弥补部分学生新授学习的漏洞,又给学生提供自己总结概括的机会,帮助他们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指导他们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在自我体验与调节、自我回顾与梳理、自我总结与反思中习得语言知识,收获语言技能,开发学习潜能。

三、     课后留白,敦促发展。

下课铃响了,却敲响了学生向课后延伸学习的钟声。课后留白如同给学生抛

了一个飞向课外的球。它不仅让学生课后有话说,促进语言能力的提升,也是让学生课后有所思,促使学生思维的延展。

1.    敦促语言能力的发展

【案例三】在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Unit5 Our town一课即将结束时,教师抛出问题。

T: Mocky doesn’t want to go to the zoo. Now he comes to Nanjing. Where does he want to go? Help him get there.

                                

 

 

 

 

 

 

 

 

【分析】学习的拓展功能在此环节体现,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环境学习到更多相关内容,通过任务前准备的交流交流,最大化学习内容的范围。通过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形式帮助学生熟练运用所学词句和交际用语。使学生的学习形成一个完整的从生活到文本,再由文本进入生活的过程。课堂学习的结束,恰恰宣布了另一种更大范围、更大意义的学习的悄然开始,学生在无控制的情况下的自主学习才能真正促进其学习能力的提升,这便是“留白”的艺术。它符合新课标要求,体现了语言发展的渐进性和持续性。

2.    敦促思维能力的发展

按课程标准的说明,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目标至少包括这样一些更小的目标:

知识学习层面,技能训练层面,策略培养层面,智能开发层面,情感熏陶层面和文化意识层面。[3]对学生思维的训练,除了要贯穿于课堂的始终,还应延伸到课外,课后留白便可更大限度地发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效益。例如:

【案例四】在牛津小学英语4BUnit8 Open day(A)教学最后,教师设计了Question Time的环节,首先教师示范提出两个问题:

Q1: What other rooms are there in Ben’s school?

Q2: How to introduce the rooms in the school?

S (Discuss in groups and try to answer.)

T: Could you please ask some questions about this dialogue? You can ask and answer with one another after class.

【分析】教师的第一个问题是为了拓展学生思考的空间,把谈论的地点范围从教室、音乐教室和图书馆,拓宽到校园更广的范围。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第二个问题是引导学生归纳思考如何组织相关话题的对话。有助于学生归纳推理能力的提高。此时,教师并没有见好就收,而是大胆留白,给学生留下自主提问的空间,并引导学生相互提问回答。会质疑才会解决问题,质疑能力的提高对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深刻性的发展都有相当的促进作用。

 

思考二:留白,空间怎么留?

一、     开放自由做真主

既然课堂留白给学生,就要真正在此处做到开放自由,让学生真正做主。自

由是一种最宝贵的创造力,让学生自由生长,就是要让学生有“独特的灵魂”。【案例五】在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Unit5 Our town一课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自己上台做小老师教授地点类名词。教师请一组学生上台。教学过程如下:

学生一指名读、小组开火车读。学生二也采取同样的方式,这时教师为了让练习形式多样,引导该学生将小组开火车读改成点各小组齐读。而该生因为课堂用语组织的困难,结结巴巴,反而陷入了尴尬境地。

【分析】看似教师在引导学生有自己的独特方式,形成个性,实则没有站在学生能力基础考虑,强制地引导学生尝试新方法,反而剥夺了学生自主的权利,即: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的权利。

既然留白,就要充分尊重和肯定学生的选择权与决定权,而不是一味地“请

君入瓮”。再如:本课最后的任务设计Help Mocky get the places he wants to go in Nanjing.可以更加开放,不设定南京这一地点,任由学生自选,让课堂真正葆有选择。

二、     收放自如保实效

课堂留白的方式的选择是保障课堂实效的重要前提。教学既要让学生充分自

由,实现真正留白,又要注意留白进程的控制,即要实现一定程度的收放自如。

例如:教学可采用高频率、高质量的小组学习“放”得充分,又运用全班反馈、小组评价的形式激励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尽显其能,从而使得“收”得自如。再如:教学任务的设计步骤鲜明,环环相扣,保证留白空间给学生时,学生明白做什么,知道如何做。

【案例六】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Unit5 Our town一课的语篇教学片段如下:

T: Where are they?(指着那几个需要了解方位的地点图说)Step 1 Read the dialogue by yourselves and  find the positions of them. Step 2 Ask and answer in pairs and then put the pictures in the map.

S( Finish the task with the help of teacher’s orders.)

【分析】由教师的任务指令可预见,该任务活动会有序有效地进行。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两个步骤的学习,学生可以从阅读理解,到提取关键信息和词句,再到初步的操练运用,并及时互相反馈检查。它的设计能体现语篇学习的策略的渗透,即:通过略读、扫描等技巧来提高速和寻找细节信息,寻找并利用主题句和关键词来提高理解的正确率。

 

思考三:留白,教师做什么?

如果单从教学角度来看基础英语课程实效的落实,各种因素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师。课程改革和实施没有教师的参与等于空谈。

学生的生长一定是通过自己的孜孜以求得以完成的,教师的教只是为学生提供“根部的营养”,并逐渐形成学生强大而源源不断的“自我的供给”。那什么才是学生生长所必需的“根部的营养”呢?显而易见,不仅是方法和能力,更是思维和思想。

一、     高屋建瓴引策略

教学中留白的艺术要靠教师来实现。教师的高学生一等当然应该体现在高屋建瓴,教给学生学习策略和方法。阅读最终是学生自己的事,但是起步阶段离不开教师的引领,阅读教学过程就是学生自主能力越来越强同时对教师依赖越来越少的过程。因此,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发展学生的阅读技能,让他通过读学会读,策略渗透必不可少。[4]如:整个语篇的教学环节设计:预测、初读、精读、朗读和运用虽然是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形式自己完成,教师作用看似没有得以显现,实际通过此过程教师正引导学生掌握语篇学习的方法。

二、     准情酌理促成效

准情酌理,指从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教学要求、教学任务做准确的表述,及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富有教学机智的处理,即:恰当的纠错、巧妙的理答。如:【案例七】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Unit5 Our town一课最后任务环节是本课重要的留白环节之一。为了促使学生竟可能在短暂时间内有序地操练所学的重点语句、词汇,又有一定的创造性,设计分三步完成:1.模拟南京城,在教室里摆放各个地点标牌,创设迷你城。2. 教师给出任务操作步骤:Step 1 Talk about the places in our mini town. Step 2 Go to the place where Mocky wants to go.

S1: Where is it?

S2: It’s…

S3: Where is the supermarket?

S4: It’s…

当教师发现学生操作过程中有的学生语言单一,没有达到综合操练的成效,于是紧追两个问题.

T: But how to talk about the places? How to ask the way and how to show the way?

S5: Is that…?

S6: How can I get to …?

S7: 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

【分析】 教师巧妙“干预”一方面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之前反思学习过程,交流学习所得,让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从而纳入自己认知结构,又激活学生课前前置性学习有关本课拓展知识的生成,从而成就了一个个基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的对话。

课堂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原野。课堂永远处于生长中,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学习共同体;课堂永远处于创造中,是激扬与唤醒生命的创造共同体。因此,课堂留白为生长提供时空,留白空间的探寻为生长提供保障。“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淼满目前。”丹青大师巧妙聪慧的“留白”给我们以美的熏陶和艺术享受,语篇教学留白给学生留下的,则是语言内容的更为宽泛,语言能力的更一步提升。笔者将在教学实践的道路上继续探寻留白空间的奥秘,体味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本真,让留白不白留。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2012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2]孙国宽 2012同伴互助学习的实践价值与范式研究 [J]教育界 2012年第23期

[3][4]陈力 2012 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三个问题人教网 2012-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