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1685
post:491685

论文

  • 发布时间:2015-03-04 14:50
  • 作者:王燕
  • 点击量:335

小学低年级应用短绳开展生活情境教学的研究

摘要:小学低年级?——这里主要指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刚刚进入校园,年龄小,身体发育尚未成熟,不可能进行大型的、大活动量的体育活动,而只能是因势利导,在学生中开展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体育运动项目。短绳是体育教学中常用的器材之一,是一种安全的“一物多用”的教学用具。在小学低年级学生中以短绳为体育活动器材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教学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进行单、双人为主的原地跳绳、花样跳绳外,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教学资源,让体育教学活动处于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技能锻炼的兴趣,使学生产生贴近生活的感受。利用短绳开展生活情境教学,既丰富了孩子们体育活动的内容,使学生对体育学习变得亲切、自由和愉悦,也增强了孩子们的体质,并能对提高体育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应用短绳  生活情境教学

一、在小学低年级学生中以短绳为体育器材开展体育活动的必要性
1、新的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新课标还要求教师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应用短绳开展体育课堂生活情境教学的尝试,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运用短绳这一器械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通过生活情境的模拟,教学活动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
2、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的需要。小学低年级学生刚刚步入学校,这个时期,是孩子们求知的初始阶段,更是孩子们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孩子们天真活泼,对新鲜事物非常感兴趣, 好奇心强,爱模仿,想表现自己。但是,由于学生年龄低,加之才从幼儿园上来,注意力比较难集中,无法自觉的去遵守课堂纪律,做事不能持久,但凭自己的兴趣做事。根据其心理特点的需要,体育教学时,必须使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器材简单、异教易学的教学方法,才能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应用短绳开展体育课堂生活情境教学的尝试,就是希望能够利用短绳这个简单的体育器材和其特有的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创设生活情境,开展简单易学、容易操作的短绳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活动中既激发了情趣,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能。
3、当前体育教学发展的需要。随着现代体育教学的发展,情境教学活动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实现体育教学内容与实现学生体育锻炼上,它不仅趣味性强,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的体育教学中,情境教学活动的位置就显得更加的突出了。
应用短绳开展体育课堂生活情境教学的尝试,将运用情境教学的理论,在低年级体育课堂教学中营造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精心设计的短绳活动中锻炼,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逐步养成锻炼的习惯。
综上所述,通过短绳教学的研究,积累运用短绳对孩子进行体能训练的教学形式和活动案例,探索体育课堂教学中生活情境教学的应用策略,从而为一线教师提供实践经验,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掌握体育技能,提高身体素质。
二、当前小学低年级学生体育教学研究现状
“短绳应用于小学低年级体育课堂教学的研究”近几年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体育教材中也将其列为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研究成果多表现为课例展示,对于策略探索的文献不多,上海一所小学曾经进行过此类的课题研究,并且探索出了一些策略,如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兴趣、课内外结合发展体能。这些研究成果对笔者从事小学体育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更加强调将短绳应用于生活情境教学中,侧重于实际操作层面的案例积累,其公开教学成果得到了区、市教育部门的肯定,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成熟案例。
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好玩、性子急是他们突出的个性表象之一,他们善于观察、善于表现,喜欢模仿,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而且对什么都显现出极大地兴趣,尤其是男孩子好胜心、自信心特别强,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敢闯精神,对于过去从未见过、体验过的新鲜事物敢于体验。还有一些学生因为长期受到家人的娇惯,比较任性,个性、依赖性强、不合群等不良心理倾向。
如今的孩子竞争意识很强烈,不但表现在个人方面,在团体竞争上也有不甘落后、勇夺第一的思想,他们很在乎老师和同学们的评价,都想在课堂上有突出的表现。经过幼儿园几年的生活,目前,绝大多数孩子已经学会跳短绳,但对跳短绳的动作技术要领还是一知半解,跳短绳的能力也参差不齐。由于学生的运动能力相对薄弱,因此在实际体育活动中,动作稳定性还需提高。
针对学生以上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情境教学方法,灵活地安排多种多样的跳法练习,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气氛,多留给学生一定的活动天地,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使他们乐学、自学、勤学,并通过教学,促使他们与同伴合作、帮助,有效地激发团队精神、合作精神,使各层次学生都得到提高,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得到成功感,给学生一种学会了的愉快,成功了的喜悦,获胜的开心和自豪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情境教学”在国内外教学研究文献中比较多见,我国古代和西方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教育思想里,都有宝贵的启发诱导思想。卢梭的教育名著《爱弥儿》中,也有情境教学的形式。教学中运用和创设情境形式在美国教育家杜威那里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他说,“我们主张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在现代教学思想中,情境教学的形式得到了较系统的反映,如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思想、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创造的暗示教学法,都强调由教师组织和创造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在我国,把情境教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教学方法较早提出并在理论上进行探讨的是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她创立的情境教学理论虽然是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产生的,但它却具有相当的普遍意义,并且在实践中得到日益广泛的运用。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比较多,主要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创设有效情境方面做了一些经验的探索。这些也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本课题将“短绳应用”与“情境教学法”中的“生活情境教学策略”相结合,探究有效策略,积累案例,提高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效率。
三、短绳教学研究的目标、方法
1、短绳教学研究的目标
跳绳是大众型的体育活动,也是小学生最有兴趣的体育活动之一,它设备简单,携带方便,动作简单易学,而且不受场地限制,容易开展。跳短绳是以下肢运动为主,结合上肢协调配合的一种体育活动。小学低年级是打基础的阶段,通过跳短绳学习,要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跳绳技术概念,掌握基本技术,同时发展学生跳跃能力以及协调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以及在集体活动中合作、团结、互助的能力。开展短绳教学研究,主要是探索“小学低年级应用短绳开展生活情境教学的”的教学策略,帮助低年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激发低年级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掌握体育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同时,通过“小学低年级应用短绳开展生活情境教学的”教学案例,为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体育教学提供可以借鉴操作的经验。
2、短绳教学研究的方法
方法一:“以绳练跳”  
跳绳是小学生十分喜欢的一项体育活动,小学生处于长身体阶段,由于前面没有经过系统性训练,孩子们跳跃能力、四肢的协调能力还比较薄弱,通过“以绳练跳”,可以使学生掌握多样式的跳绳方法,提升孩子们的跳跃能力和四肢协调能力。所谓“多样式”,一是单人跳,如单脚跳、并脚跳和双脚交换跳等;二是双人或多人集体跳,如穿梭交叉跳、集体跳等。具体方法可依据孩子的个性特点自由选择,尽情发挥,这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切实可行的途径。为了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教师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比赛的形式,使学生达到“练跳”的目的,既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可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弹跳能力、灵敏性、协调性等。
方法二:“以绳代杆” 
所谓以绳代杆,就是在跳高练习时将长绳两端绑上一定重量的物体,横挂在跳高架上。用跳绳代替横杆,可以减轻学生在进行跳高练习时因害怕“横杆”而引起的心理负担。
方法三:“以绳代线”
所谓以绳代线,就是在进行短跑、跳远等体育教学中,可以将跳绳作为起跑线、起跳线、终点线。另外,在组织小学生进行游戏活动时,还可以将短绳在地上摆成或大或小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多种几何图形,让孩子们围着图形进行游戏活动。实践证明,教学时有时适当采用“以绳代线”的方法,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方法四、“以绳代具” 
利用跳绳开展游戏活动,是一种既简单、又方便、更实用的体育活动手段和方法,尤其是在一些相对比较贫困的、体育器具比较短缺的小学校,用跳绳代替体育器具组织学生进行跳绳接力、捆绑游戏、斗智拉绳等多样的游戏教学,既可以减轻学校的经济负担,又达到了体育教学的目的。  
方法五、“以绳代球”  
所谓以绳代球,就是在进行投掷教学时,可将将绳子绕成“球”状或折叠绕成“棒”形或“锤”形,以代替篮球、排球、手榴弹、实心球等进行投掷练习,以锻炼孩子们臂力。  
方法六、“以绳做操”  
利用跳绳对孩子进行绳操训练,使孩子手中有物,激发兴趣,有助于矫正学生的身体姿势,培养其灵敏度、准确性和平衡能力。  
综上所述,一根跳绳可以从事多种体育活动,小学教师在进行低年级学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发挥“一绳多用”的功能,利用好跳绳这个简单的体育器材,对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练习,既让学生在各种体育教学活动中学到了相关知识,增长了才干,愉悦了心情,增强了体质也培养了学生个体的身体协调能力和群体的团队合作能力,达到了体育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贾秀琴《论跳绳》株洲八达小学 2008年6月
谈振华《课堂教学理论读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年7月第一版
何金华《跳绳的价值与跳绳方法体系探讨》 首都体育学院学位论文2006年5月

上一篇:期初论文
下一篇:严芳期初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