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1657
post:491657

期初论文

  • 发布时间:2015-03-05 08:43
  • 作者:周远平
  • 点击量:

数学课上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点滴体会

南师附小  周远平

   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一些数学知识和掌握一些数学技能,而且要命他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用数学的访求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锻炼实践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在数学课上,我努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下面谈一谈我的几点做法。

1、培养学生勤于质疑,勇于提问的心理品质。

有些孩子不是没有问题提出,而是胆子比较小,总是等别人提出后再举手,可是别人又说出了他的想法,觉得很后悔。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和善于创设情境,抓住少年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把他们学习探究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因势利导,化好奇心为强烈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不怕说错话,就怕不说话。课堂上老师的眼光在全班寻视,然后与那些胆子比较小的学生邂逅相遇。如课本中有一类应用题,先解决了一、二个指定的问题后,第(3)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这类问题只要认真听,前面两个问题解决的好,把这个题目改编,就可以达到了。这些孩子在一次次提问在得到锻炼,心理品质得到提高。

2、 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善于发现问题,是能提出问题的先决条件。如何才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呢?首先,应注重创设高质量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使他们的大脑积运转起来。其次,应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提供给学生的探究材料既要是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的发展,能够利用已有基础知识能够解决的。如:小华割草18千克。小明比小华少割6千克。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这里既可以提出只要一步就能解决的问题,也可以提出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3、要特别培养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知识来源于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实践,运用已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工作的最终目的。本人认为,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正确的解决数学问题,必须以牢固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作为根本。二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是建立在能正确领悟相关信息并根据收到的信息准确选择相应的数学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多读一两遍题目,从中找出问题,一步一步向最后的问题靠拢。在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应注重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很多时候,对于同一个问题,往往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在这方面,特别应加强开放题的训练。通过开放题的训练,既让学生学会抓住主要问题,舍弃那些无关的信息,又要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同一个问题,提出不同的解题方案。

最后,提出问题的能力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素养,是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喜爱程度,知识技能的积累程度,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程度的一个综合反映,它需要教师进行长期的有意识的引导,和训练,潜移默化的达到润物细无声境界。

 

上一篇:期初论文
下一篇:期初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