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1606
post:491606

以生本为底色,以整合为亮色,写真“成长”课堂

  • 发布时间:2013-01-24 10:54
  • 作者:诸蕾
  • 点击量:

以生本为底色,以整合为亮色,写真“成长”课堂

   课堂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原野。课堂永远处于生长中,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学习共同体;课堂永远处于创造中,课堂是一个始终处于创造中的艺术作品,是激扬与唤醒生命的创造共同体。因此,我们倡导“成长”课堂。

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潜能无限,教学中应注意调动学生的本能力量形成教育的新的动力方式和动力机制。因此,“生本”是课堂应有的底色。运用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效整合可以实现教学内容多元化,学习方式多样化,学生学习主体化,从根本上在课堂中落实生本理念。可见,“整合”是提亮课堂的亮色。

一、以生本为底色

本课设计力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的授课方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计划,让他们充分地阅读、思考、讨论、理解,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的学习的主动权。

1.      先学后教

1)      先学:

a.      自学:高质量的前置学习

本课的前置性作业着眼于重难点,从内容上说,有对文本理解的涉及,如:

前置性作业一:你知道哪些服饰类单词?通过预习和查找资料你还知道哪些?也有对重点词句的强调,如前置性作业二:别人在试穿衣服时你可以怎么给建议?你想知道东西的物主是谁,可以怎么问?从形式上说,有像对课文理解的有标准化答案的练习,也有拓展服饰类词汇及描述衣服的句型的开放性练习。如此高质量的前置学习凭借学生个性化的实施必将显现出其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优势。于此同时,它成为教师对学生学情准确把握的确凿根据,以学定教,教的更加有针对性。

b.      互学:高效率的小组学习

本课的小组活动运用于课堂以下几个环节:1. 导入阶段,小组讨论交流前置

性学习有关服饰类单词的成果。2. 在要求学生运用Try this one/ pair on. It’s/ They’re too/so…句型来给自己组的小猫选衣服的之前,让学生小组讨论可以在别人试穿衣服时如何给建议。3.课堂总结阶段。4.任务环节。在“个人想——小组议——全班学——教师引”的教学各环节中,小组活动的高效是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因素。高效的小组学习来自于教师的得力组织。小组活动分:我汇报、我补充、我建议三个步骤。如:在学生交流服饰类词汇过程中,学生的汇报阶段可以复现已学词汇,补充阶段可以扩充到本课生词:glovesjeans,以及其他词汇。建议阶段可以针对别人的词汇发音和单复数使用是否得当等方面提出建议。

2)后教:

学生自学、互学并不意味着教师教的地位的削弱,相反它给教师的授课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即:教什么、如何教?针对这两个方面本课设计教师的教要体现“高”“精”“准”三个特点。

高屋建瓴教方法

“高”即高屋建瓴,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如在课文教授环节分别通过:What about their clothes? Whose…? 两个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预测、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三个步骤理解课文,也通过此过程告知学生语篇学习的方法。再如: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方面,在课文学习中,让学生猜测大小不合适的衣服物主究竟是谁的时候,特意设计了不知道牛仔裤是谁的,让学生大胆猜测和想象,这是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培养。

精讲精练激思维

“精”即精讲精练,如:通过与评价结合重点教学操练try this one/ pair on。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课文教学过程中,学习任务的设计。开始在呈现课文人物之后,设计问题“How about their clothes?”先让学生预测人物的服饰如何,预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它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对话有一个大致的设想。之后设计让学生自主快速阅读,有针对性地寻找相关信息,验证自己的预测。再由关键语句发现衣服都不合适,进一步想到这些衣服不是他们自己的,是谁的呢?再通过猜测游戏着重教学操练Whose…?句型。第三步让学生精读课文,寻找答案。问题环环相扣,任务层次分明,各有训练重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运用对话的能力均得到一定的提高。

 

准情酌理促成效

“准”即准情酌理,指从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教学要求、教学任务做准确的表述,及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富有教学机智的处理,即:恰当的纠错、巧妙的理答。如:最后任务环节,为了促使学生竟可能在短暂时间内有序地操练所学的重点语句、词汇,又有一定的创造性,我们设计分三步完成:1.先问组员带来的衣服是谁的;2.再推荐组员穿自己带来的衣服;3.评价组员穿衣的效果。

1.      边学边评

a.      评价形式与学习主题的结合

本节课教学设计从内容上来说是以参加派对为贯穿主线,从形式上说是以评

价为贯穿全课的主线。设计了要给没有衣服的小猫穿上衣服参加派对的活动,比较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且因为穿上了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看上去滑稽的衣服,就使这一活动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使评价于无形之中,教学于有序之中。

b.      评价操作与学习内容的结合

在给表现好的组的小猫穿衣服的时候故意穿上不合适的衣服,从而引导学生

说出本课的重点句:It’s too…/ They’re so…后面的教学环节,对表现好的小组老师可以挑出两件尺寸不一致的服饰,让该组学生自由选择为自己的组的小猫穿什么衣服,学生会自然说出:Try this one/ pair on。这样评价的操作是为了教授教学内容服务,教学内容又成了评价操作的方法和形式。

c.       自主评价与小组评价的结合
反馈前置性作业的步骤有个体汇报和小组交流汇报的形式,在这些环节之中

学生个体可以根据自己前置性作业完成情况及课堂收获进行及时评价,同时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也以互评的方式跟进评价,评价自我与他人既是反馈监测学习成果的过程,也是评价能力培养的过程,且评价能力的提高也将反作用与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    以整合为亮色

1.      整合学习资源,辅助自学

在学生自学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整合磁带、教材及丰富的网络资源等多种学

习资源,在视、听、操作等方面发挥强大的辅助自学的功能。学生在完成前置性作业时,遇到不会读的词可听磁带,可上网查读音,比向家长请教更便利更准确,还可通过网络查到更多的服饰类词汇和谈论服饰的句型,且不受时空的限制。

2.      整合教学环节,化零为整

在学生对服饰类单词的头脑风暴之后,教师要对学生自学及小组交流情况进

行检测和掌控。运用flash动画动态呈现单词,学生看到即快速说出并且做射气球动作,学生的热情一触即发。这个环节的操作一方面解决了教师对全班每个同学的个体检测的不便利,化零为整。通过全班每个同学的积极参与了解到全班的情况,每个同学也可以在其中及时根据同伴的回答评判和矫正自己的答案。另一方面,教师将大量的服饰类单词通过短暂的游戏时间高效地化零为整。

3.      整合语言情境,优化输入

著名语言学家Krashen(1985)指出语言学习的基础是足量的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在一定的语境中习得语言可以使学生对语言的记忆更加深刻。因此,本课开始营造派对场景,并将四只卡通猫和课文中的人物融入该场景,并用flash动画真实地表现了课文的语境,如此巧妙地整合各语言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运用计算机整合、创设出语言的真实情景,提供了更为真实、更接近自然规律的语言输入,学生在各语境中反复接受大量的语言输入,不仅记得牢固,而且学得兴趣盎然,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4.      整合教学要素,多元互动

信息技术可以将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教师、教材及教学资源等要素高度整

合,从而促进课堂的交流多元互动,进而更加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文精读理解环节,为了能交互性地反馈学生答案,且向学生证实服饰的真正物主,运用PPT的触发器功能和自定义路径功能巧妙地突破了It’s too/ They are too…Whose…?句型及答句的难点。它可以针对学生选择的服饰,即刻呈现东西的真正物主,并且运用自定义动画的移动,将服饰移动到主人身上,向学生证实该服饰给主人穿上是合适的。

          综上所述,本教学设计在生本理念的主基调下,彰显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魅力,着力打造灵动(成长)课堂,使学生在其中获得语言能力的提升、学习方法的指导和生命成长的指引。

下一篇:陆薇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