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汉语拼音教学
南师大附小 尹不凡 2011.8
汉语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是一年级学生入学后首要的学习内容。汉语拼音学得如何,对于今后的语文学习有着直接影响。但是,因为“学前教育”的盛行,许多家长、老师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纷纷让孩子在幼儿园,或者在暑假时学了一些汉语拼音,造成了孩子入学时对拼音掌握的程度参差不齐,差别较大。据我们区2010年一年级新生汉语拼音学前调查得出:
没学过或 基本不会 |
能认读 单韵母 |
能认读声母 |
能认读 复韵母 |
能拼读 |
能借助拼音 阅读 |
5.81% |
77.98% |
65% |
53% |
35% |
18.89% |
从调查表不难看出,一年级新生在入学时就或多或少掌握或接触过汉语拼音,完全没有学过的孩子是非常少的;而学过的孩子,掌握的程度也是不同的。大多数孩子能认读单韵母、声母、复韵母,而能拼读并能借助汉语拼音阅读的孩子却较少。由此得出,真正掌握汉语拼音,达到汉语拼音学习要求的孩子并不是很多。而汉语拼音本身又是非常抽象的,作为识字的工具它本身没有意义,这对于善于直观形象思维的一年级新生来说更是枯燥单调乏味的。再者,他们刚入学,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形成,学习的内容又不是完全新鲜有趣的,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提高汉语拼音学习的效率,并且在拼音教学的同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遵循教学规律,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教师要掌握汉语拼音学习的重点、难点,才能有的放矢地教学。在汉语拼音
学习中,重点是读准字母。对已有一些基础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单韵母、声母不是主要问题,对他们来说,有些复韵母,前、后鼻韵母和一些整体认读音节相对难些,因而要进行重点练习。学生汉语拼音学习的难点主要有:①发音问题:n 、l不分,如(牛刘)(泥梨)(拿梨);平翘舌不分,如:z c s zh ch sh(足竹);前后鼻音不分: en enɡ in inɡ 等等。因为方言的影响,发音的难点比较突出。②字母形体问题:有些字母很相似,容易混淆。如:b p dq;
还有jqx和ü相拼省掉两点的问题;复、鼻韵母都是两个以上字母组成的,很难记等等,把握了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重点难点,教学时就能比较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二、选择恰当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借助外部刺激来集中注意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合适的教具,采用游戏、儿歌活动等儿童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激发兴趣,提高效果
1、教具
合适的教具对吸引孩子注意,提高教学效果有重要作用。如:我用色彩鲜艳的纸,剪了六个单韵母a、o、e、i、u、ü卡片。在学复韵母时,利用这六个字母卡片,变换出不同的复韵母ao、ai、ei、ie、ou、iu、ui、üe,特别是易混淆的ei、ie 和iu、ui,经常练,经常巩固,加强记忆。再做一个前鼻韵尾“n”、后鼻韵尾“ng”,又能和单韵母组成前鼻韵母、后鼻韵母。对于b p dq不分的,做个“|”和“c”,一有空就上下、前后摆动,来区分b p dq。教具非常直观,也便于操作,对学生复习巩固汉语拼音,突破难点很有帮助。
2、游戏
教育家洛克说过“教育儿童的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游戏可以把素然无味的汉语拼音教学变成一件学生非常喜爱的事情,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快快乐乐地学,轻轻松松地记,深受学生喜欢。如: “猜一猜(看口形猜韵母,根据音节猜图画等);传一传(一个接一个把看到的音节传下去);变一变(用电线折成字母);玩一玩(出卡片,一生出声母一生出韵母,拼成音节读出来,谁读得快又准,谁就赢了);拔河比赛(易混淆的字母写在黑板上,两组小朋友分立两边读卡片,读对的卡片贴在该组绳上,哪边多哪组就赢);小白鸽送信(信封上用音节写着送信人名字,读对了就能送对,给送对的一份礼物);考一考(拿卡片去考别人)等。通过趣味性强的游戏和活动,学生对字母的音、形掌握得更牢固,对音节的拼读积极性更高,学得轻松,练得扎实。
3、儿歌
儿歌由于朗朗上口,通俗易通的特点受到了学生喜爱。在教学中,紧紧抓住这一特点,把儿歌引入课堂,使儿歌成为提高汉语拼音教学效果的一条有效途径。如学习复韵母时:“复韵母,真有趣,两个单韵母在一起,口形滑动要注意,合成一个音要牢记。”学习声母j、q、x与ü相拼时:“小ü真淘气,见到声母j,就把眼睛闭,但它还是ü”。( q、x同j),关于j、q、x与ü相拼还有其他儿歌。教学中不论采用哪种儿歌,都要一以贯之,不要变来变去的。
4、图片
从儿童心理角度来看,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弱,他们对抽象的字母学习,往往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图片能把抽象无意义的字母和直观的图像结合起来,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更容易记住字母的读音和字形,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的教材中每个字母的出现都有相对应的图片,还有对应图片的情景歌。课堂上,教师充分利用书上插图和教具挂图,引起学生注意,通过仔细观察,找出字母和图片的关系,把他们的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结合起来。
5、合作学习
由于智力发展、思维能力等的个体差异,学习汉语拼音时有些孩子接受得快,有的孩子接受得慢,如何做到培优又辅差呢?课堂上我通常采用学生互帮互学的学习方式,有同桌互读的,有四人小组互读的,
在互读的过程中引导优生教学困生,学困生学优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让优生当小老师辅导学困生拼读卡片、看拼音读物等,既提高了优生的拼读能力,又带动了学困生,提高了大家的学习积极性。
三、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课程来源生活,生活即课程,课程即生活。汉语拼音本身就是学习汉字的工具,因此汉语拼音学习应该重在运用。在学完了全部声母之后,我就让学生为身边的一些物品
标上音节做成卡片,然后贴在上面,有贴在家里的,也有贴在教室里、寝室里的,给学生营造出拼音学习的氛围,让学生时刻能见到拼音,在多看多读中熟练掌握音节的拼读。每当字母学到班上那个孩子的
名字时,就用拼音把他的名字写在黑板上,让大家去猜猜这是谁。学生兴趣盎然。除此以外,还一周送学生一首诗或《古诗文诵读》中的古诗,让他们自己去拼读;让孩子书包里带上拼音读物,在图书角上
摆上拼音读物供学生课外阅读。鼓励学生试着用音节记录下看到的、听到的、或想到的事,写得好的帖到墙报上展出;不定期的举行一些小比赛,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四、校内外相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在孩子汉语拼音学习的过程中要争取得到家长的支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校、教师要处理好和家长的关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孩子入学前,及时召开家长会,听取意见建议,邀请有经验的老师作专题报告,使家长了解孩子汉语拼音学习的大致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与家长保持经常地、密切地联系,及时沟通,力求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形成教育合力。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汉语拼音内容虽枯燥乏味,但我们老师如果去开动脑筋,增强教学趣味性,营造活泼快乐的课堂气氛,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把学习当成一种快乐,一种享受,一种追求,就一定会让拼音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