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背诵方法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背诵是我国语文学习上的优良传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方法之一。“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精辟的阐述无不是对熟读、背诵文学作品的充分肯定。背诵课文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也可以促进学生语言积累,学习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写作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在每册的语文书本上都有很多必备的精彩段落,有的甚至是全文都要求背诵。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背诵课文很快,几乎是一字不差,而有的背起来不是添字就是漏字,特别吃力。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觉得一方面是学生的记忆能力有差别,另一方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有些学生没有掌握背诵的方法,死记硬背,这样当然背起来就吃力了。
背诵课文虽说是一种机械记忆,但也是有窍门可依,有方法可循的。只要掌握了背诵方法,背诵起来就轻松得多了。既然如此,我们语文教师就应该让这种方法为学生所接受,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自觉行动。那么,怎样背诵效率高呢?下面就谈谈如何指导学生背诵。
1 树立信心是背会课文的前提
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有了自信心, 就能达到短时高效的背诵效果。小学生最喜欢模仿,在他们的心目中,老师就是他们最好的楷模。在这个时候,老师就应该以身作则,带头背诵。因此,在背诵课文时,我都会和他们一起背,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教师应该首先做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和全班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比赛背诵,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树立“老师能背下来,我也能行”的思想,在心目中要坚定我能行、我一定能行的信念,如果一篇课文读一遍背不下来,就读几遍、十几遍、几十遍,只要有信心、有勇气,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就一定能获得成功,就一定能在规定时间内全身心地投入,以达到背诵的效果。
2 化难为易
学生有了自信心和动力还不够,还要讲求背诵的方法。无论是背诵一篇文章,还是一段话,我会让学生明确作者的写作顺序,例如:《燕子》一课,可以按照燕子的外形———美好春光里的燕子———燕子的飞行和停歇的课文脉络来背诵,记住每段话中描写的先后顺序。如,第一自然段按照羽毛到翅膀到尾巴及活泼可爱的燕子的顺序。第二自然段由春天的细雨、微风、柳丝、草、花、到燕子的顺序背诵。在指导学生背诵这篇课文时,就要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把一幅活灵活现的燕子图印在脑子里,分段去背诵,学生很快就背出来了。
3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觉性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现代教育理论指出,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指导小学生背诵课文时,要发挥教师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任何一个教学过程,都是教学主体与教学主导相互作用的过程。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教师应该首先做到。
小学生最喜欢模仿,在他们的心目中,老师就是他们最好的楷模。在这个时候,老师就应该率先垂范、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带头背诵。我在备课的同时做到熟读课文,基本上达到能背诵的程度。这样,一方面我要了解要背诵课文的难易程度,另一方面,在指导学生背诵课文时,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在众目睽睽之下,很流利地背出来。每天晨读时,我大部分时间是和学生在一起背诵课文,让学生觉得,在师生共学的氛围中,可以找到背书的乐趣。还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在课堂上经常请背书背得快、背得好的同学上讲台来,现场为同学们背诵课文,介绍学习经验,号召同学们向他们学习。充分地肯定学生的这种学习方法,突出强调学习的自觉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引导学生从理解课文内容入手去背诵课文。这样做,使同学们身边有了学习的样板,有利于同学们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4 引导与辅佐相结合,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
指导小学生背诵课文,除了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以外,还要教会他们掌握科学的方法和一定的技巧。对于比较难的课文,首先理解课文意思,分段,分层,分句背,然后连接起来,有些课文,还可以通过感觉、知觉和表象再现的方法,要求学生按照课文叙述的过程和在脑子里的映像来强化。
另外在初读课文这个环节时,就要要求学生读正确读通顺,不添字不漏字。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一开始学生就把这句话读错,添字漏字,如不及时指出纠正,那他形成定势后,是很难纠正的。所以在初读这个环节,教师可以采用指名读、同座位互读等方式帮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当然,指导学生背诵还有很多很多方法有待我们去摸索发现,只要我们做教学的有心人,就一定能找到一把把打开阻碍学生学习行为之门的钥匙。
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好的背诵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背诵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背诵兴趣,养成良好的背诵习惯。这只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粗浅的体会,当然在具体教学中,我们还要根据不同的课文、不同的学生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方法指导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