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1471
post:491471

王倩 期初论文《利其器方能善其事》

  • 发布时间:2012-09-06 22:31
  • 作者:王倩
  • 点击量:

利其器方能善其事

新课改增加了两个基本任务即为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数学思维方法,一线的教师们也越来越重视帮助学生获得基本活动经验,这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常常本着善良的心却做了不恰当的事,的确,活动经验的获得除了依靠良好的设计之外,如何让学生更快更好的进入活动状态还需要教师多思考,做好学生活动的准备工作,本文试图在基本活动的准备阶段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建议。

一.在认识人民币中

在小学低年级认识人民币的课堂上,学生能在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学会使用人民币,在买东西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计算,教材尊重并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在认币、换币和取钱、付钱、找钱等活动中掌握人民币的知识和简单的购物技能。难点在于换币和购物,在当前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了虚拟的换币和购物环节,通过多媒体课件帮助孩子进行理解,但是,笔者认为,孩子的智慧是在指尖流淌的,多媒体课件再丰富、再漂亮都不能代替孩子实际的操作,很多老师也意识到了这一天,在实际的教学中让孩子带人民币进行操作,但是往往存在如下问题:

1、带真币,固然能帮助孩子理解,能真正把生活中的换币、购物情节移植到课堂,但是也存在诸多弊端,一方面现行的角币非常少,要求家长准备大量的角币确实比较困难,两一方面,使用真币存在遗失、毁坏的可能性,不太合适。

2、使用打印的人民币或者教学用币,好处是能大量复制,方便携带和使用。但是我们往往看到课堂上假币满天飞,孩子不能很快的把教学用币整理好,往往这边教师一家喊停了,那边学生手上还攥在一大笔人民币不知何去何从。

针对这种现象,笔者做了一些思考,实际的让学生去操作是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经验的必要环节,那么针对低年级的学生认知和使用人民币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我展开了以下教学准备活动:课前我让学生准备好若干张教学用币,并在家中尝试整理,第二天几乎所有学生都做了非常好的整理,请看。

      

 

 

 

 

 

 

        

 通过提前的整理工作,孩子在课前进一步熟悉了人民币,和人民币初步进行了沟通。

我们可以看到,孩子自己把人民币按照元和角的不同单位进行了分类,并按照面值从大到小进行了排序,在这个过程中也初步认识了人民币的面值,另外,还有不少孩子在整理的过程中,计算了人民币的张数,统计了总额。

上课的过程中,孩子们能够借助之前的预习,走上讲台向大家介绍人民币,付币和找币的过程中孩子能快速从整理夹中取出货币进行活动,活动完快速整理,整个课堂进行的更加有条不紊,效率很高。

二、认识平面图形

一年级下学期的认识平面图形,引导学生通过看——猜——描——画四个步骤来让学生对自以为熟悉的长方形、正方形进行再认识,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存在几个问题

(1)通过描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但是实际操作中1是标准的长正方体本身就不多,孩子拿来生活中的物体,常存在顶点不是直角,或者边线不直的情况,或者实物过大过小,不利于孩子来描画,以及科学的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2)令一方面,描画直线直角这样一个工作对于低年级,腕部发育还不够好的孩子而言其实还是比较困难的,常常出现课上孩子花了时间去描画,却画不出标准的长、正方形,不利于孩子的认识。

(3)有的老师采用示范的方式,自己描,学生看,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并且只看不亲身参与动手操作,学生的认识不够深刻,纸上得来终觉浅。

就这个问题,我进过思考之后,在课堂上采用了用印泥来印出积木的方法,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长方形、正方形是长方体、正方体的面。

     

 

 

 

 

 

 

 

 

通过这样的活动,一来是课堂上学生描画的时间大大缩减,二来就着印出的图形描画边线比原来就着实物描画更容易,此外中间填充了色彩,课堂上引导学生即认识了正方形的面,又认识到了正方形的边线,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

三,认识面积

  本课时是在学生知道了面积的含义,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一般教学时,教师会采用一个摆一摆的操作环节,让学生采用同桌合作的学习方式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直接计量学生卡的面积,预测学生根据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会有不同的计量方法。有的用一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满卡片;有的用一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沿卡片的长、宽各摆一排;有的直接用尺量卡片的长、宽,算长乘宽的积……。对于学生的各种计量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加以分析、比较,特别是第三种方法,为什么可以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要请学生讲算理和原因,并通过实验验证、举例说明其正确性和运用价值,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长方形面积,学会用字母表示。

这一个环节大多数教师都能意识到学生动手操作的重要性,但是直接给学生提供卡片和小方片却存在着很大的操作上的不可行性,原因在于摆放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面积单位对学生而言本身就不是一件易事,不少学生的手部精细动作达不到活动要求,摆放整齐就不容易,加之上台展示的时候,学生也很不方便把自己在课桌上摆好的道具移上讲台——一拿上去什么都不在原位了,又是一次工程巨大的重新摆放,耗时很多,收效去不尽如人意。

前一段时间听课的过程中发现,有聪明的老师就学具进行了改革,把普通的卡片改成了软磁的纸片,小正方单位面积可以牢牢的黏在卡片上,大大增强了活动的效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磨刀不误砍柴工。在新课改中增强了学生课堂的动手操作环节,但如何把它处理的更有效,更多的依赖教师智慧的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