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1416
post:491416

邱桂华期初论文

  • 发布时间:2013-02-22 11:15
  • 作者:邱桂华
  • 点击量:

            让学生的思绪在习作互赏中飞扬 

长期以往,批改习作一直是语文老师感觉“头痛”的事情:一来学生习作草稿经过自己反复指,看着一篇篇熟悉的习作,老师似乎没有批改的冲动。二来学生的习作在完成过程中,进行过很多的反复,学生对老师的“意见”没有太多的期待。所以往往是老师面对一堆堆习作懒得改,学生对老师批阅的内容懒得看。自己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认为小学生互批作文是一个很好的课题,值得尝试和探索。从2007年起,在所教的班级开始探索学生互批作文尝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语言去诠释同学的习作。经过几年的摸索,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路和想法,目前,所教班级的学生们既能熟练掌握批改作文的标准和方法,在规定时间内较熟练地完成作文的相互批改,更使老师和学生们在互批作文实践活动中得到乐趣和收获。

一、指导学生互批习作的思想动机。

  《课标》明确指出:学生要“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陶行知先生也在《教学做合一》中说:“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于是,如何引导学生一起去找寻和发现学习中新的思维方法变成了教学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为学生的生长而教”就是要帮助学生逐步建构起自己的“方法体系”,拥有自己的“工具箱”,进而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认识问题,创造性地自己去解决问题。在习作完成过程中,学生不应只是一个被评的客体,更应是评价的积极参与者。只有参与了作文的评析,亲身去体验、感受,才能激起强烈的作文兴趣与欲望。让学生借助于批改,在同学的文章里“寻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生才能真正品味出学习的乐趣,才能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因此,改革教师单向的批改模式,放手让学生自己批改作文,是使学生从有兴趣评改他人文章进入到自我修正提高的有效手段。

二、指导学生互批作文的具体做法

(一)互改铺垫:

    在接手新的班级时,非常重视平日的习作指导,尽快让班上的大多数学生习作“上路子”。每次的习作讲评,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同学的典型习作做在PPT上,引导全班同学去评析,过程中渗透评析习作的一些步骤方法,并让学生进行书面的练笔、批改、点评。双休作业中,会布置学生课外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些片段进行书面的赏析。这样,角色的不断变换,让学生在过程中慢慢地意识到写作的技巧,同时懂得赏析习作大致上应该从思想内容、篇章结构、语言文字、书写质量等几个方面去评价的方式。

(二)批阅指导: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训练,学生习作的能力逐渐有了一些提高。接下来的重点是指导学生掌握批阅习作的具体方法。 

    第一步,指导学生写旁批。让学生说说读到文中某个句子有什么想法,感受,或者是有什么建议?教师建议最好找出文中合理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好句子,从修辞,内容,情感三方面进行赏析。学生边说,教师边及时用红笔划出学生说的句子,在作文本批改栏里写出学生的感受。旁批要有针对性,鼓励性。接着给学生展示一些以前学生写得好的旁批,让他们心中有个超越的目标。能力弱的学生,每处旁批他可能只写一句话,没关系,哪怕写几个字也行,总比没让他批作文他一个字没写强啊!这样,让他们克服胆怯的心理,以增强每个学生参与的意识。

第二步,指导学生写总评。引导学生回顾全文和自己批改的情况,对全文做一个富有诱导性、启发性,措词委婉并富有激励性的评价,绝不可恶语伤人或一棍子把人打死,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至于文中的错别字、不恰当的词语以及语言不通的句子,用规定的相应符号标出来,让学生自己去改,这样一篇作文就批改完了。因为每个学生事先有都练笔,都有感同身受的“下水文”,所以他们以同龄人的笔触写起来往往比较真切,被批改的小作者更期待的是来自身边同学对自己习作的评价。

(三)分组落实:

    全班分成三四人小组若干,每组中优、中、差搭配组合,指定一位责任心强的学生任组长,每组发三至四本作文。规定好修改要求(根据每次作文的训练重点确定),让每个学生对所评作文拿出修改意见,大家讨论,意见明确后,再一人一本地给每篇作文写评语,要求书写工整,并在最后署上自己的名字。教师在学生批改的基础上进行一次全面复查,以评选出批阅认真的小组或同学。

下面以小组批改为例具体说明:

1、把学生的作文分别发给学生批改(不包括本人的作文),由学生对所批改的作文做出相关要求的综合评价。

2、把作文标准分解为思想内容、篇章结构、语言文字、书写质量等几个方面,确定相应的分值,交给学生批改。

3、按照单元训练的要求批改作文,不涉及其他作文因素。

4、针对已批改过的作文,交由第三者重新批改,提出对原批改的反驳意见。

5、把班级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共同协商批改。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每位学生都积累了一定的批改经验。此时,可以让写作水平高的组跟写作水平中等的小组交换批改,或者让水平低的小组跟水平中等的小组交换批改。这样让水平低的学生不仅从写作水平上,还从批改欣赏水平上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让水平高的学生找出别人的不足,在自己以后的写作中引以为戒,通过眉批、旁批、总评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达到练笔的目的,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 (当然,学生互改中,教师要参与其中,注意巡视,及时指导。 )

(四)、审阅反馈

学生批改也不能完全取代老师批改,老师还要对评语进行审阅,当然,这个审阅是非常简单的。如果学生的评语写得很好,教师给打上五角星,以资鼓励。老师也就不需要再写评语了,充其量再写上一句“同意你的批改”、“写得好、评得妙”等。因为经过我的实践,发现许多学生写的评语确实十分全面,比老师写得要完整许多。我觉得完全可以这样审阅,减轻教师批改作文的负担。如果学生的评语写得不太全面,老师则把不完整的地方补充一下就可以了。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发现学生评析中的亮点,及时进行反馈,这样既是对赏析得比较成功学生的肯定,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其他的同学今后如何更好地去评价别人的习作。

夸美纽斯在《大教育论》中说:“寻找一种方法,让老师尽量地少教,而使学生尽量地多学。”作文互批互改将会使老师跨过大“包揽”式的精批细改这道坎,解放自己,有更多的精力紧盯作文中的学生。鉴于此,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作文互批互改,不只是形式的改革,更是观念的转变。组织学生进行作文互批,是富有改革意义的实践活动。教是为了儿童的,也是从儿童出发的,更是依靠儿童来展开和进行的,此项活动构建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的桥梁。

(五)、“精典”展示

卢梭提醒我们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这样的爱体现在“爱的课堂”之中,自然也体现在学生的互相“赏析”中。过程中,让他们尽可能多地发现自我、展示自我和发展自我提供足够的时空和机会,吸引学生在“深度卷入”中自由地运用时间和空间,这是一种“大爱”。这样的“留白”,让学生自己去“描绘”,是一种颇具艺术色彩的选择,因为空白是具有美感的,空白也意味着精神的自由与闲适,空白更孕育着无限的精彩。

   (以下是学生评析的摘抄)

   《悠悠,我想对你说》(谢欣然)

赏析:习作素材新颖,结构灵巧。虽然短小,但很细致。整篇作文的心理描写细致入微,内心表达真实,一组排比将自己的内心欲望真实表达,字字句句都透露后悔之意。四年里,多么长的时间啊,可作者一直在反省,暗示了自己的歉意之情。可是再美的珍珠也是有瑕疵的,或许你把“十分伤我们友情的事情”写再具体些,让读者与你共鸣,那样就更完美了!

  《最美的旋律》朱兆辰

赏析:本文题目有新意,开头开门见山。全文通过细腻的描写,生动地表达了作者的悔恨之意。习作的第四小节,借着钢笔的颜色与花纹,抒发了自己的后悔与进退两难。由自己被责骂想到了同学,感同身受,真实,感人。全文始终扣着“最美”,有前文的闹矛盾,到后面的很宽容,突出了主人翁宽容大度的形象,给比较伤感的文章配上了色彩。结尾点题。整篇文章层次清晰,描写有神韵,着实让人感动。

   《我想对你说声“对不起”》(呙丁丁)

赏析:作者开门见山,提出“对不起”三个字,扣紧题意。文中,作者从骄傲——惊讶——搪塞,细腻地描写了当时真实的心理感受。习作第八小节中的“……”用得好,给人想象的空间,感受小作者的惭愧和歉意,十分含蓄。文章结尾的一句话,无声,却有情,有爱(友爱)……

…………

三、指导学生互批习作的一点感悟

互评互改,就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互相阅读习作,提出自己的见解,发现别人的闪光点,找出其优缺点,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问题或一点点意外的收获等,以达到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要使作文教学达到双向互动的目的,教师首先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评价的积极性,通过看、听、评、说等环节,引导、帮助、激励学生抓住学生习作中的每一个优点和细小的进步,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等,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然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做个精辟的点评,使学生在积极的鼓励中学会修改习作。

    如先让学生通过分小组阅读组内不同层次的作文,鼓励他们自由地、踊跃地、大胆地交流,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找出文章的精彩内容、精彩句段或不足之处,引导学生在参与评价中发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学会点亮心中的明灯,从而完成学生对自我的激励与超越,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然后带学生走进快乐作文的天空,将自己的快乐与自信等积极地表现到文章中,使自己轻松愉快地投入到写作中去。鲁迅说,文章是改出来的;洪镇涛说,语言学习包括学习伙伴语言。因此,教师鼓励学生,并帮助、指导学生对自己、对他人的习作进行阅读、交流、评价和修改,可较好地促进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几年的尝试,让学生参与作文的评析,让他们“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与和掌握知识的情感,唤起孩子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因为参与了作文的评析,亲身去体,去感受,所以激起他们强烈的作文兴趣与作文欲望。在习作过程中,学生不仅是一个被评的客体,更应是评价的积极参与者。学生通过互批互改,不仅可以从别人的进步与缺陷中,发现自己作文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失误,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更能形成自我检查、自我评定的良好学习策略,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培养学生面对学习怀有好奇、惊异之心,抱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去认识和理解世界,放飞思绪。

上一篇:甘泉期初论文
下一篇:胥婕期初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