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重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
陆薇
“思源于疑”!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犹如“一石冲开水底天”。它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源泉,是教和学的桥梁。因此,提问的设计至关重要。
一,课堂提问的意义和作用
1.课堂提问的意义
提问是教学语言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方式。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提问方式、技巧和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也是教学环节中的主要部分。
(2)课堂问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学习的过程实质上是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从“生疑”到“质疑”再到“释疑”的过程。在教学实际中,教师下功夫提高课堂提问技巧和艺术水平,就能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有利于学生感悟知识、揭示矛盾、发展思维和发展个性。
2.课堂提问的作用
我国的教育教学十分重视启发式教学,教师要想教好学生必须要做好两件事,一是提问,二是指点。好的提问,不仅可以启发学生领会教学内容,又能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增进师生交流。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而课堂提问,能很好地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和谐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进行教学提问,讲求提问的态度、方法和技巧,就能保证师生交流渠道的畅通。
(2)集中学生注意。课堂提问能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像磁石般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从而使课堂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使教师教学目标能顺利实现。
(3)激发学生的兴趣。好奇是人类的第一美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的最大失败是学生厌学。教学的最大成功是学生乐学,教学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创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4)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课堂教学一个最主要的作用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问题是思维的表现形式。教学中一个巧妙的提问,常常可以一下子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使他们思潮千万,引导他们发展智力,提高思维能力。
(5)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和水平的提高总是离不开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情境及其相应的活动。教师要把学生置于一个正确的位置上,放手发动学生,让他们敢于发言,敢于回答提出的问题,给学生自由表达自己思想的空间,从而使他们在语言上得到锻炼和成长。
(6)提供教学反馈信息。通过课堂教学提问,师生都能从中获得各自有益的反馈信息。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检查学生对所教的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探明学生知识链条上的漏洞和产生错误的原因,全面掌握学生的差异和个性特点,反省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或错误等。
如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九册教材第45页,应用是例1。一个板装厂计划做60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这样的应用题估燥得很,离学生比较远,学生肯定没有兴趣。没有了兴趣也就学不好这类应用题,不如改变一下,应用题呈现的方式。
1、课件展示情境
客户:吴厂,你好!我们订做的660套衣服,生产得怎么样了?
厂长: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
客户:我们等着要货,你们3天之内得完成
厂长:好得
2、师:同学们!你们根据厂长,客户提供的信息想到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出以上的例1
3、师:你们会解答吗?如果不会,可以小组讨论。
这种通过提问的方式较好地体现了“教学问题生活化”和“自主学习、探索创新”等课改理念,将学习活动置身于社会生活问题之中,巧秒地把应用题变为对话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但是当前,有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卷面考试茂绩可能不错,但一站起来回答问题,不是结结巴巴就是词不达意,通过普遍的提问,经常口头回答问题,能帮助他们克服这个缺点。
二、课堂提问的要点
在教学时,提问是围绕教学的中心点而展开的,在提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要精心设计,注意目的性
问题要少而精,具有典型性,否则就会偏离课堂教学中心。所提的问题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 新颖别致,注重趣味性
课堂提问时要注意内容的新颖别致,使学生听后产生浓厚的兴趣,继而积极思考,激起探究的欲望。对于一些学生熟知的内容,要注意变换角度,使学生听后有新鲜感。
3. 循循善诱,注意启发性
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缺少启发性的提问,是蹩脚的提问,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综合运用发散性提问和开拓性提问,使学生在提问中受到启迪。
4. 因势利导,注意灵活性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学生答问中也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而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运用机智,根据变化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发问,也不能在学生答不出时一个劲地等待或追问学生,要多运用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
5. 要正确评价,注意鼓励性
当学生答完问题后,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在充分肯定的同时要指明不足,提出期望,切不可对答错的同学白眼相待,讽刺挖苦,也不能无原则地赞美。教师应给每个学生以成功的体验,并为他们指明努力的方向。
6. 要面向全体,注意广泛性
教师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然后根据教学目的,要求与问题的难易程度,有目的地选择提问方式。这样可以吸引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加思维活动,促使每一个学生用心回答问题。
7. 培养创新精神,注意开放性
开放主要指题目的条件不完备或结论不明确,其中蕴含多种可能,这就要求学生开动脑筋,自行解决。对于开放性问题,学生可以从多种角度去思考,寻求答案。
如一位教师在这完循环小数的概念后,出示下列7个数:
(1)9.2 (2)3.444 (3) 5.08181 (4) 2.876776
(5)2.7676 (6)8.7303208 (7)3.415926
教师首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仔细观察这些数,你能发现什么?同座进行交流。这下问题学生比较容易观察出。教师又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能根据它们的特征,给它们进行分类并分别给它们取个名称吗?在这个问题解决后,教师又及时提出了第3个问题:你能用画图的形式,把这些数的关系表示出来吗?在一个又 一个问题中,学生用自己的学习方式理解了这些数之间的关系,而且学会了学习方法。
三,提问要注意的问题,
(1)提间的难度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太难了,学生答不出来,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太容易,学生会感到没意思。老师所提的问题,以学生通过思考后才能答出为宜。
如有些教师经常在课堂上问学生“这样做对不对”?“大家说是不是”?等等,如此的问题纯粹是一种语言浪费!学生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对”!“不对”!是或不是,久而久之,学生会养成“人云亦云”的不良习惯,也容易滋生惰性。若改问:“你是怎样想的?”学生岂不是更好回答吗?
(2)被提问的人要恰当,对于较难的问题,应让平时学习好、脑子灵活的同学回答。特别是在课上举足轻重的带向性的问题,一定选择回答有把握的同学来答,这样,可以引导同学们紧紧围绕着课堂教学内容思考,否则容易把教学秩序打乱,影响教学的完成。对于较容易的问题,可找平进学习稍差些的同学来答,特别是应让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的同学回答,使他们容易答出来,他们答对了,再表扬鼓励一番,就有可能使他的学习情绪出现转机。一些学生,有怕提问,怕答错,或不习惯站在全班同学面前回答问题的心理,教师一定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和人格,鼓励他们回答问题,答对了一定要表扬鼓励;答不对,一定要和蔼,亲切地安慰他们稚嫩的心,帮他解围,并鼓励他下次答好。
(3)切莫把提问当成整治学生的武器。有的老师用难题来打击高傲学生的气焰,或者教训思想开小差的学生,甚至难为学习差和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这样做既违反了教育的法律法规,又违反了教育心理学的原则,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不但不能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反而使他们对学习生了厌倦情绪,产生逆反的心理,用不好好学习来与老师对抗,这一些是不可忽视的。
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号。朱喜说“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提问是激起学生疑问的重要手段,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是促进学生进步的有效方法,切不可把提问看作是课堂上的点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