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931
post:490931

李霞 语文 《且读且批,且思且注》

  • 发布时间:2011-09-01 10:58
  • 作者:李霞
  • 点击量:

且读且批,且思且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是任何教师的分析都代替不了的阅读实践。而给文本做批注,则通过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用一支自由的笔,缩短了文本与读者、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实现了个性化阅读。

如何让批注拉近文本与读者、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最终让读者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一、关注批注的角度

批注首先是学生个体对文本的一种解读,所以,希望个体认真对待的话,就应该让批注成为个体自己的表达,不应该强求批注一定要表现的角度,最重要的是孩子选择的角度,这里所写的也只能是优化批注角度的一些指导与建议。

1、角度一:读懂文本。

1)注解、文本的重点内容。学习语言文字,读懂重点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围绕教师设计的专题或学生感兴趣的热点、疑点、难点,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索。

2)诠释主人公的心理世界。读者与文本的最近距离,莫过于心与心的直接沟通。体会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融入语境,小学高年级课本,有近一半左右是写人记事的文章,那么洞察人物心理,感悟人物品质就是一项不可缺少的训练,因为只有心理,才是和人物心贴心的沟通方式,才能让孩子更容易理解人物。例如本学期《爱如茉莉》一文,对文中的一些温馨的细节描写进行批注,不要求孩子说什么大道理,把细节背后人物的用心批注出来,就足以显现那些平淡无奇却沁人心脾的关爱。

3)补白。很多作者常常运用留白的艺术,把一些内容留给读者自己去揣摩,去思索。教师可以充分挖掘这些空白,指导学生在这些地方进行批注,把写得简练的地方补充具体,或者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明白,也可以称得上仿写、续写。例如《爱之链》,乔伊帮助老妇人修车,老妇人资助女店主缓解经济危机,女店主居然就是乔伊的妻子,爱就这样连接起来,这时续写,也就是把这串爱继续延伸下去,它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打开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快捷的提高写作能力。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角度二:读懂作者。

1)关注文本的写作方法,感悟作者的匠心,读懂作者的心思。例如《月光启蒙》专门批注“芳香的音韵”一词,借助这种通感的写作方法,这种温和甜美的吴侬软语弥漫在孩子的耳中,充溢在孩子的心中,使孩子在这种烂漫惬意的环境中获得一种爱的浸润。

2)拓展作者写作的背景资料,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文章都是作者一定时代下,一定心情下的产物,尤其是古诗。例如《墨梅》,脱离了对诗人王冕的经历和性格的背景,孩子看到的只能是一株淡雅清香的梅,甚至有孩子质疑:真的有这种墨色的梅花吗?但是在了解了王冕清贫坎坷的一生后,就会发现诗中描写的正是倔强孤傲的王冕自己。在古诗的解读中,这样的误会并不少,所以批注关注作者和其生活的时代与经历,就是读者与作者抛切隔阂的亲密对话。

3、角度三:读出自己。

1)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善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现思想的共鸣乃至提升。批注要是自己真实思想的展现,不是为了尾随作者经验的依附,这样的批注才是有意义的。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善于发现有意义和有趣的人事物,而且要勤于思考和想象。作为自己的知识积累,这就是自己的墨水了,然后在批注的时候就可以自然而然地把自己以前的思考和想象和文章联系起来。具体有三种方式内引——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到阅读中来、外联——把所学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去、对比——通过与生活对比,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表达自己的求异创新之见。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大进,大疑则大进也。《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由此可见,学生学会质疑太重要了,教师作为阅读过程的引导者,应多鼓励学生提出质疑,表现自我,让个性在阅读教学中尽情张扬!学贵有疑,有疑问才会有思考,才会带来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关注批注的形式

总体来说,批注的语言首先应该是自己的心里话,自然而然的流露,说清楚自己最想说的话,观点表达清晰;其次,因为批注局限在书的一角,所以篇幅不宜长,语言简洁一点,但是在表达上不妨尽量生动一点。

1、借助名言名句、成语俗语,深化表达的力量。从古至今,人类的一些对于生活的感受领悟沿袭下来,就演变成了一些结构固定、广为流传的成语俗语、名言警句等,运用它们,引经据典就是发扬我们悠久的文化,也是我们增强自身说服力的绝佳途径。

2、学会用比喻、排比等方式表达,加强语气的感染力。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也说:言以文远。其意是说,文章因有文采,才能流传千古。俗话说:三分姿质,七分打扮。写批注也是如此,装扮文字的手段很多,而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使用修辞方法。

时至今日,批注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对文本的注解,对于小学生而言,它更多地被赋予对文本从内容到形式,从字面到内涵的一种学习、研究的轨迹,其实质是主动探究,是与文本、作者的直接对话,既是广泛的吸纳,又是真实的吐露,所以唯有教师不留于形、不浮于表的精致指导和细致要求,帮助学生养成敏锐的角度意识、强烈的表达意识,批注才能让学生的感悟、理解鉴赏、评价等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从而推动语文阅读教学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