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活动主导品德课教学
——浅谈品德课程活动设计
余杨
教学改革是课程实施的关键,《品德与生活》作为新的综合活动实践课程,如果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的没有真正改革,课程的目标、内容等难以实现,课程标准的贯彻也只能成为理想。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活动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我在教学当中设计了几类活动,其中从不同的角度去达到课程目标。
一、 主题活动
在我们品德与生活课的活动中,主题活动是最主要组成部分,教师要会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精彩有趣的互动活动,在活动当中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孩子全身心的参与其中,其活动目的直指教学目标,主题活动侧重用于以品德培养和生活知识与技能培养为主要目标的课程之中。
活动一:
设计理念:苏教版教材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第2课《我们的校园》在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方面主要通过设计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主人翁意识;在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方面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尽快的熟悉校园环境,认识校园中与自己密切相关的设施并且能够利用这些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为此,主题活动就要紧紧围绕以上两方面目标的设计。
活动设计:
1、活动的准备阶段
(1) 谈话:小朋友,开学已经好几天了,大家肯定认识了学习的一些地方,但是我们入学不久,还有很多地方不熟悉,这会给你们学习生活带来很多不方便。为了让我们尽快的熟悉校园,在校园里方便愉快的生活,让我们来玩“参观校园”的活动。
(2) 先选出四个小组长上来抽签。
第一条参观线路:保健室—广播站—大队部—阅览室—厕所
第二条参观线路:科技教室—一年级教师办公室—校长室—食堂
第三条参观线路:电脑教室—英语老师办公室—微格教室
第四条参观线路: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天文台—小鸽子的家
2、活动的进行阶段
(1)教师交代注意事项。
在这个环节设计的过程中,我起先很担心一年级孩子很小,对校园又不熟悉,能不能找到应该参观的场所, 如果在参观的过程当中没有老师在场,孩子们会不会打闹,最终我还是选择信任孩子,我在参观之前,详细交代了注意事项。如:遇到问题要学会怎样求助、注意保持安静、听到铃声回教室等。
(2)各条路线的参观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头行动。
出乎我意料的是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每一个小组都按时回到了教室,孩子们很激动,每一小组都找到了自己的参观地点。
(3)活动的交流阶段,
此刻学生交流参观心得正是课堂的总结提升环节。
教师要引领话题,包括从如何汇报,提问、总结环节
学生进行启发。
二、情感活动:
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一旦学生对学习失去情感,思维、记忆等认知机能就会受到压抑阻碍。所以,教师应该学会深钻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全面、准确地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是进行活动教学的前提。深钻教材时,教师要恰当处理教材与生活的关系,对文中那些看来似乎浅显易懂、平淡无味,实则含意深刻、情味甚浓的内容,需要在学生的生活中寻找能触及其灵魂的“点”。
如在教学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四课《生死不离》一课时,教师组织学生搜集整理汶川的证的各种资料,让孩子先有体验,然后开展自救活动,整个活动集知识性、情感性于一体,层层递进,学生“情到深处自然浓”,都情不自禁地感受到了灾难来临时的各种心理体验和有效的掌握了自救措施。
所以,只有让孩子全情投入活动,思维、情感深深地融入活动之中,我们的课堂才会高效,我们的学生,才能享受到涌动生命活力的课堂带给他们的快乐。
三、、情境活动
品德教材所涉及的内容极其丰富,但有些内容距学生生活较远,学生认识肤浅,还有些内容虽近在身边,但学生没留心观察,这就使学生对教师所讲内容没兴趣、不信任或无话可说。为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应抓住学生好奇、好动的天性,创设情境,安排体验的内容,让学生走出课本、走向社会、走进身边的真人真事,亲身体验。
如在教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衣食的来源》一课时,教师通过安排学生上网搜集资料、播放课件、看挂图、讲袁隆平爷爷的故事等方式,让学生对“粒粒皆辛苦”有一个感性认识。接着教师创设活动情境,设计模拟插秧、收割的活动,让学生左手抓一把小棒,弯下腰,右手把这些小棒一行摆六根,人倒退着走……接着让学生右手握“镰刀”,左手抓“稻谷”,从教室后角往前台弯腰割“谷”,学生仿佛真的参与了其中的劳动,十分钟后就有了腰酸腿疼的真切体验,进而对劳动的辛苦、粮食的来之不易有了很深的体会,明白每一粒粮食中都凝结着农民辛勤的汗水,应该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自觉形成节约粮食和爱惜粮食的习惯。
品德课的情境教学能让学生感受教材中实在的内容,“消化”教材中提供的“精神食物”,不仅充实了学生的社会知识,而且能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使他们的内心起波澜,产生共鸣。小学生正处在蓄积健康情感的最佳时期,对情感因素最为敏感,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优良情感品质,以实现品德课所确立的情感教育目标。
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小学德育的重要载体,对小学生应多采用活动式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我们追求的必须是富有实效的活动教学,因此今后“实效”二字应成为品德课教师设计和开展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