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548
post:490548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 发布时间:2012-09-05 16:57
  • 作者:乔晓丽
  • 点击量: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浅谈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民族精神教育的有效途径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立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一论述,充分揭示了中华文化对于提升民族凝聚力和国家竞争力的极端重要性。一个民族要形成自己的凝聚力,必须有共同的信念,有一种“亮剑”的精神。而新课标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课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民族精神的教育。笔者先简单介绍几种途径。

一、通过课堂上的教学开展民族精神教育

  首先,在日常的识字、写字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是十分重要和有效的。在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汉字独特的造字方法和字形结构是世界生其他文字所无法比拟的。在字词教学中,碰到某些特殊意义的字词时,应该加以适时地引导,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添他们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比如教授“祖国、母亲”这两个词时,教师应引导创设有利的环境,使学生脑海中将这两个词语联系起来理解。此外,教师一方面可以适当选择一些名家的书画作品供学生欣赏,体会汉字的美感。同时,在真实的书画作品中,让学生感受汉字之美,进而加深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利用好习字课,鼓励学生习字,并且组织一些书法竞赛,一来能够把书法艺术代代相传,二来可以在练习中让学生体会到书法的精妙之处。

  其次,可以利用阅读教学开展民族精神教育。语文学科中有许多内容本身就是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好教材。通过古今优秀人物、历史故事等,颂扬爱国主义、正义感、艰苦奋斗精神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些内容,教师可直接通过教材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教育。在低年级阶段,学生的理解力还有限,可以让小学生多背诵积累一些朗朗上口的古诗词,古诗词是我国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让孩子们在记忆中体会到汉语的韵律美,体会汉语的博大精深。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在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民族精神要继续加强,通过字词句篇的深入分析,让学生体会到字字句句中蕴含的种种深意。

二、通过课外阅读培育民族精神

    除了语文课上的指导,孩子在课下的自主也阅读是培养孩子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首先,可以对课文文本进行拓展,鼓励孩子读一些经典的小说。如《三国演义》等四大名著。不仅可以对故事情节、人物有更深刻的理解,还可能会有一个全新的感受,更了解自己的民族历史、民族英雄,更会深深的爱上自己的民族。


    其次,可以补充课文的内容,如《翻阅远方的大山》就可以补充一些刘翔的相关事迹。

    再次,集体学习一些民族文化经典。低年级可以集体学习一些《三字经》、《弟子规》等国文经典。高年级可以学学一些长篇的古诗文或文言文。

    最后,可以举行吟诵会,编撰阅读小报,从中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此外,还有许多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故事赛、演讲赛、作文赛、影视欣赏、文学社等,让学生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中长见识,砺精神、明志向。

三、开发与小学语文教学相关的课外活动来开展民族精神培养

  课外孩子们组织的访问参观、兴趣小组、探究活动之类的活动都要与语文教学相挂钩。如在学习三年级的第一单元中的《庐山的云雾》、《美丽的南山群岛》等介绍祖国美丽风光时,适当的安排学生自己动手找找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了解一下相关的风景名胜,还可以组织学生亲自去实地参观,加深印象,让事实说话,让学生在这些美景中体会自然造物的神奇,感受祖国河山的壮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在学习革命类文章时,我们也可以开展红领巾寻访革命前辈的故事等活动拓展孩子们的认识。

四、开展与小学语文教学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进行民族精神培养

  在平时的教育中开展一些主题教育活动,比如充分利用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民族传统节日,“五一”、“五四”、“六一”、“七一”、“八一”、“十一”等重要节日,“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一二九运动”等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日,这些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都会涉及到,它们是开展民族精神教培养的良好素材。课堂上也许不能够深入地开展,那么可以通过组织主题班会、队会;请革命先辈和各行业的英雄模范作报告、讲故事;组织学生观看反映伟大民族精神的影视片等;开展集中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的经典格言、诗词诵读活动;教唱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的歌曲;定期举行学生歌咏比赛和文艺演出等活动,使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民族精神教育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那么教学效果也一定会使人满意。

    民族精神教育是一个国家的魂,语文教学要承担建魂立志的责任。作为语文教师要切实提高自身素养,挖掘教材中选文中的德育资源,作到随文悟道,文道统一。相信坚持传统教育与时代精神教育的结合;坚持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发挥教师的人格和智慧教育;坚持情感陶冶与理性升华想结合,让民族精神教育真正落实在语文课堂,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功效,语文课堂才会处处充满绚丽的人文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