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518
post:490518

创新性原则下体育教师的转变的探索

  • 发布时间:2012-09-06 15:53
  • 作者:王寿波
  • 点击量:

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关键在于体育教师。要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必须有创新型教师。创新型教师应该具有创造型人格,并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创造和革新的品质,在教学活动中发现、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1)、在教学目标定位上,要把“只传授知识”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创新能力”。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教师传授的知识越多,越是好教师;学生获得的知识越多,越是好学生。这种传授型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比较扎实的知识,却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提高。

面对善于思考问题的新一代学生,如果教师还是因循守旧、照搬教条来教学,缺乏改革、创新精神,就无法达到教学目的。因此,我们必须改革固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做到观念更新、知识更新。观念更新是要求教师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观念的束缚,是学生从过去的顺从型变为积极的参与型,由被动型变为主动型,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知识更新要求教师把一些新的学科、理论和方法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并对教学起积极的促进和指导作用。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特别是新的技术和理论,以满足学生的需要。

(2)、在教学方法上的选择上,要把“只教学生学会”转变为“既教学生学会,又教学生会学”。教学方法更新是要求教师不断变换教学方法,使学生有一种喜闻乐见的新鲜感。只有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方法上要非处填鸭式方法,改变训练方法,而采用诱导式方法。教学中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学生信心的提高,会使思维更加活跃,创新的潜能得到较好的开发。实践证明,主动参与学习比消极学习有效得多。当学生以自我评判和自我评价为依据,把他人评价放在次要地位时,独立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就得到发展。教师在安排教材时应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中应考虑如何巧妙地引导学生创造性的进行自主学习,构建能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具有创新功能的体育教学模式,比如:“探讨式教学”、 “情景教学”、“团队教学”、“ 探究式教学”、“ 成就感教学”、“引导式教学”等等。

(3)、在师生关系上,要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体育教学中构建民主平等的关系是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的前提,是学生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课堂教学不讲民主,是扼杀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把利剑。体育教学中,如果教师一味地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方案去想、去学、去做,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创新的意识就没有办法得到培养。在整个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师生建立一种和谐、平等、信任、民主的关系,才能换醒学生的参与意识,才能够产生主动学习、实践的需要。教学中要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空间,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机会,给学生提供操作的机会,以调动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主动创新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体育教学活动中的知、情、意、行的整体全方位的体验。实现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体育教学的核心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和情感体验。只有在教学中实施民主教学,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学生才能主动积极地、心情愉快地进行创造性学习和锻炼,其主体的地位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