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516
post:490516

夏菁 浅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 发布时间:2011-08-31 13:48
  • 作者:夏菁
  • 点击量:

浅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竞争空前的激烈。在社会生存的人,无时不刻面临着竞争。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流、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据一些重点中学调查显示,这些来源于各校的学习尖子生进入重点中学后,在面临社会、家庭寄予他们过高的期望,以及同学间的激烈竞争等多重压力下,好些学生就产生了心理障碍和心理异常现象:如有的学生性格孤僻不合群,有的自卑羞怯,有的嫉妒心强唯我独尊,有的性格脆弱多疑,有的虚荣心极强,有的倔强冲动,更有的经受不了一点挫折,一遇挫折从此就一厥不振甚至厌世轻生等等,这些心理问题和心理现象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的健康心态,出现心理问题时进行及早的干预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大量的事实表明如果不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的学业和以后就业与发展会面临许多困扰,从而丧失成功的机会;而一小部分学生可能由于心理问题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所以,为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理所当然的具有起重要性了。

一、对学生本身来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发展的需要。首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些素质是他们学业成功、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其次,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心理素质良好才易于顺应社会,倾向于与社会保持一直,容易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品德;某些好的思想品德要在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上才易于建立起来;不良的心理素质容易形成不良的思想品德或发生不道德行为。当今社会,我们已经不止一次在报纸上或在新闻里得知各种各样这样的报道:某某学生由于考不上大学或者仅仅是由于考不上理想的大学,卧轨自杀或是跳楼自杀……为什么他们会在“名落孙山”后,选择自寻短见呢?这不能说与他们心理素质无关吧。

第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在当今社会,我们实行德育,也就是素质教育,心理的健康与和谐的发展是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健康的心理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协调发展,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对知识的掌握。可以促进中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提高他们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还有助于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的培养。因此,在德育课程中设置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基础工程。

第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青少年时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个体从儿童进入青少年阶段,其身心发展起了重大的变化。首先是出现了对其心理与行为有重要影响的两方面需要,第一是性的成熟,使青少年性意识与性冲动的出现,即出现了性的需要;第二是由于身体的全面发展与性的需要的形成,使青少年产生了成人感,出现了强烈的独立性需要。这就形成了青少年时期与其心理成熟水平及社会地位的矛盾:①新的性需要与社会地位的矛盾;②性成熟性意识与心理上道德上准备不足的矛盾;③新的独立性需要与社会地位的矛盾;④新的独立性需要与心理成熟水平的矛盾。这些矛盾导致了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既与儿童不同,又与成人不同,使他们最容易进入心理不平衡状态而最不容易通过自我的调节或寻求成人疏导以得到解脱。同时,青少年接近于成人的活动量,对这些矛盾又起着激发的作用,使得这些矛盾更容易爆发。因此,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具有其迫切性。

二、对社会来说,心理健康教育也具有其特有的重要性:

第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近二、三十年来,随着社会变革而产生的一些变化或暂时不可避免的滋生一些因素,对学生心理状态产生消极的作用:

从家庭方面看,①离婚率不断增高,单亲家庭不断增多;②父母经常吵架,使青少年焦虑不安;③家庭的教养方式不当,父母期望值过高,增大学生的压力;④社会的压力越来越大,家庭成为父母宣泄压力的场所;⑤父母经常外出,家庭气氛的温馨减少……这些都会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消极的影响。

从学校方面看,高考升学的压力,频繁的测验考试,学生分数排位等等,导致竞争激烈,压力剧增,使青少年学生无休止地陷于紧张、焦虑、担忧、挫折等等不平衡的状态之中。

从社会环境方面看,一些黄色淫秽的东西出现,信息渠道的畅通,政府部门的一些不正之风,观念的多元化,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因此,只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很好地解决学生所存在的种种心理行为问题,促进中小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社会生活,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二,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避免各种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学校正常运作,学生家庭幸福的需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工作,及时疏导,使陷于不平衡状态或不健康状态的个体回复到正常状态,就可以大大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与异常事件,维护好学校,社会的正常治安与秩序,保证了家庭的幸福。

第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基础,可以调节学生的心理承受机制,正确认识自我、处理人际关系、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问题,促进德育目标的实现。只有具备了健康的心理品质,学生才能准确地理解、认同思想品德教育。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面目前我国的德育中基本上只包括社会的理智和道德的价值,而缺少关于个人成长的心理教育。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德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