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472
post:490472

张泉 论文

  • 发布时间:2012-02-12 16:55
  • 作者:张泉
  • 点击量:

过程衍于目标,目标“试金”教学

        ——细谈一节常态结构课教学目标的定位与达成

 

今年笔者参加了市级英语骨干教师的培训,很久没有参加过这样的专业培训了,内心充满期待,期待专家给我们带来鲜活的教育思想,期待同行间思维碰撞的火花。结束了暑期紧张而充实的集中培训,本学期我们进入了分组课题研讨阶段。虽然刚分到“优化教学目标”小组时,笔者颇觉选题大而空,有点“悬”,但是却没有丝毫的沮丧,反而开心地笑了,因为有幸师从沈峰老师是英语教师们梦寐以求的,老师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无论是教书还是做人。

第一次课题研讨活动之前,笔者带着“先思备,再共享”的任务,认真分析、梳理了5A Unit 6 Doing housework B板块词汇和C、D板块句型的教学目标,并依据学情认真设计了教学过程,同时简要阐述了设计意图。这次研讨活动对笔者来说不仅仅是一次磨练,更是一次思维模式的转变。因为在以往的备课中笔者比较关注的是教学思路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对教学目标的设计、实施与评价之间的内在联系则缺乏足够的重视。而这一次从备课开始笔者就有了强烈的目标意识,力求让全面、准确的教学目标为教与学指明方向。观念的改变使笔者的教学行为逐步从以教学内容为中心走向了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后沈老师的精彩点评,以及听课教师的宝贵建议,更令笔者茅塞顿开。“优化教学目标”的课题研究离我们不再遥远,它就如同航海中的航标一样引领着笔者一步一步迈向有效教学。笔者现以本节课为例,从教学目标的三个功能——导学、导教、导测量出发,探讨结构课教学目标的定位与达成的方法与途径。

一、导学——纵横对照,挖掘语料,确立教学目标

现代教学论认为:“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三大支柱。”由此可见,教学目标可以看作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教学活动追求什么目的,要达到什么结果,都会受到教学目标的指导和制约。5A Unit 6 Doing housework BCD板块教学中,笔者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认知目标:

1.能听懂、会说、会读、会拼写六个表示动作的单词stand, sit, sleep, jump, run, walk

2. 能听懂、会说、会读三个动词短语:sweep the floor, clean the windows, wash clothes.

3. 能听懂、会说、会读、会写: What are you doing? I’m\we’re ….What are they doing? They’re ….What is he\she doing? He’s\She’s ….

4. 进一步熟悉打电话用语。  

5. 初步理解和领悟现在进行时态的概念、构成、用法。

6. 初步掌握现在分词的正确发音及拼写规则。  

能力目标:

1.能在情境中正确运用现在进行时态询问别人正在做什么,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2.能在语言实践的过程中归纳、总结现在进行时以及现在分词的构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1结合语言情景“谈论课外活动”,鼓励学生们构建健康愉悦的课外活动。  

2结合绘本阅读“龟兔赛跑”鼓励学生戒骄戒躁。  

【简析】在制定本课时教学目标的时候,笔者主要是通过纵横对照,挖掘语料的方法,让教学目标由模糊逐渐变得清晰。

1. 以教材为基础,纵向对照,确定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笔者觉得在确定课时教学目标前,应当深入领悟课标精神,认真研究教材,分析教材单元编排的意图,了解每个课时的目标设计与前后课时目标的关联性,明确本课时教学应为本单元目标的实现承担什么任务,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好哪些渗透和铺垫,基于这样的系统分析,才能科学、合理的设定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在设计5A Unit 6 Doing housework BCD板块教学目标时,笔者是这样思考的,本单元是小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一个转折点,因为他们将要接触第一种语法——现在进行时,这个学习过程对学生以后的语法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三个课时对现在进行时的教学目标设定应各有侧重,相辅相成,通过逐层深入的学习活动,对此语法现象形成从初步感悟——加深理解、发现规律——熟练运用的螺旋上升的过程。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们应当积极创设各种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来呈现、练习、巩固现在进行时的句型,让学生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领悟该语言知识,自主地建构现代进行时的相关知识,并在操练活动中形成基本技能,为学生能在第三课时熟练运用打下基础。

2. 以学情为基础,横向对照,体现目标设计的针对性

教学目标的完成者是学生,学生之间水平和层次的差异,他们的知识储备、心理和技能特点以及各自的学习需求,都会对学习结果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笔者觉得我们在定位教学目标时,要以学情为基础,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设计,确保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学生想完成的、能够完成的,这样才能增强目标的针对性,引导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例如,结合正在进行时的教学,本单元继Unit 3 At a Music lesson之后,再次向学生介绍了6个动词和3个动词词组,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语言交际面。3个动词短语都是三会要求,sweep the floorclean the windows学生们在A板块的学习中已经学习过了,因此在回顾第一课时学习内容时稍加复习即可,并且在此环节可以自然地导入新短语wash clothes的学习。6个四会要求的动词除了walk以外,其余的课本当中都陆陆续续地出现过,学生也比较熟悉,不少学生还能拼读出来,因此新授前可以激活学生已有知识,把教学重点放在对单词发音的指导上。针对B板块词性的特点,笔者可以采用图片、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说一说、做一做、猜一猜,以帮助他们更好的掌握这些词语。

再如,教过现在进行时的老师都知道,学生在口语表达时动词难免会漏加“ing”,而且学生往往读得不够准确。因此,现在分词的读音和拼写规则应当列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适时地提醒、点拨,帮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操练活动中掌握知识。此外,在A部分的学习中,学生初次了解了打电话用语,在本课时中,可以结合C部分的情景,为学生创造机会巩固、加强。

3.以三维目标为基础,挖掘语言材料,实现情感目标的升华

《英语课程标准》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注重“传道”与“解惑”的有机结合,充分挖掘语言材料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教给他们提升自身修养的道理。例如,在本课时的教学中,笔者结合创设的语言情景“谈论课外活动”,鼓励学生们构建健康愉悦的课外活动“make our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healthy and happily.”结合绘本阅读“龟兔赛跑”鼓励学生戒骄戒躁“We should be modest. 笔者觉得情感目标不能简单、机械、生硬地拼贴,而应捕捉教学中的细微之处,把情感交流寓于具体教学实践中,如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二、导教——有的放矢,探索方法,落实教学目标

一堂好课仅仅有准确、合理的教学目标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当根据课时教学目标,科学地设计教学过程,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预设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紧扣教学目标,从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内容的呈现、活动方式的采用等方面优化教学过程,不仅逐一落实了既定的教学目标,而且较好地体现了词句板块教学的特点,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语言能力的发展。

1. 温故知新,注重对前一课时教学内容的复习,实现教学环节的无痕过度

词句板块是巩固和发展学生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的重要课型, 经过前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本课时的语言项目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教师首先应本着“温故知新”的原则,引导学生对A板块语篇知识加以复习、整理和归纳,为新知的学习架桥铺路。但是教师在引导学生回顾、梳通知识时应该避免炒冷饭,比如对语篇的复习如果再采用和第一课时雷同的问答式,学生往往提不起兴趣,只能是被动地接受。所以在词句板块复习导入环节的设计上,要站在新的角度和高度,创设生动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复习,充分运用语言知识,并以此为切入点,巧妙导入新课。比如,在本节课的复习中笔者就采用了滚动复述课文的方法,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然后给出关键词,引导学生在关键词的指引下概括课文内容,并在此环节中复习了三会词组sweep the floor, clean the windows,并在此环节中借助于C板块Nancy洗衣服的图片教授三会词组wash clothes,自然导入C板块教学。

2.化零为整,突出词汇教学的整体性和有效性

单词离开了语境就会显得呆板、生硬,没有活力。因此在实施词汇教学时,应遵循整体教学法的原则,尽量把词汇置于能听、能看、可触摸、可感受、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中去整体学习、操练新的词语,提高词汇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在教B部分run\jump等六个词语时,笔者采用了深受学生喜爱的“Simon says”的游戏来引出新词,请学生尝试记忆我在游戏活动中用到的指令语,这样的方式使词汇呈现的过程整体性更强,避免了学生对词汇零散、孤立地记忆。

因为这六个词都是四会要求,所以笔者加强了词汇发音和拼读方面的指导,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词汇的准确性和自主性。之后,笔者创设了词汇运用的情景,通过谈论放学后同学们在操场上做不同事情的情景巩固所学词汇,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易于理解的语境下从语义的层面理解和把握新学词汇,体会动词加了“ing”以后发音和拼写规则。

    3.形式多样,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感悟并运用重点的语言项目。

虽然CD部分的对话只有1-2话轮,但是笔者觉得我们应当依然要有明晰的呈现教授过程, 创设生动活泼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强化对本单元重难点知识的训练,让机械的操练在情景中显得趣味盎然。例如,在教“What are you doing? I’m/We’re…”时,笔者分以下几个步骤完成,第一步通过询问听课老师们在做什么,引发学生用“We are …”表达他们正在进行的动作。第二步,通过猜测“What am I doing?,引导学生在say and do的连锁操练中激活原有的知识储备,尝试运用正在进行时互相交流。第三步,借助于C板块提供的交际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模仿操练,进一步巩固句型结构。再如,在教“what is he/she doing? He/She’s…”时,笔者以放学后学生、教师的课余生活为联结点,从谈论操场上学生们正在做的事到讨论D部分课文中学生们所处位置、正在进行的动作再到猜测任课教师的正在进行的课余活动,各个环节的练习在情景上自然链接,环节间层层递进,逐步引导学生达成了既定的学习目标。

4.拓展延伸,开发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笔者认为在教学中不仅应当让学生掌握B板块的词汇,还应当根据单元话题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拓展词汇。例如,结合单元话题doing housework, 笔者在引导学生猜测“What housework is Nancy doing? ” 时,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拓展了几个常见的家务活,学生还是非常较感兴趣的,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延伸学科课本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广度。又如,在C板块的操练过程中,笔者加入了打电话的元素,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加深巩固了A板块语篇教学中的打电话用语,而且学生在操练时就不会局限于C板块单一的句型,拓展了语言使用的宽度。再如在拓展运用环节笔者就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绘本阅读入手,通过小鸟与乌龟间的对话,让学生发挥想象,猜测“兔子现在可能会在哪里?它正在干什么?”,创编新的龟兔赛跑的新情景,这个活动很好地起到了帮助学生巩固重点,整合知识点的作用。

5.体验感悟,引导自主发现语言规律,提高观察能力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本节课中,笔者通过多种形式的语言操练活动帮助学生认知语言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有关现在进行时的句子,自主总结现在进行时以及现在分词的构成方式,形成正确的语法概念,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导测量——反馈调节,评价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的达到,必须通过课堂教学中的反馈机制才能实现。要想知道学生是否学会本节内容,是否达成能力指标,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最常用的是当堂检测和课堂观察。目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采用的比较多的是后者。正如沈峰老师所述教师在课堂教学巩固和拓展延伸环节所采取的帮助学生通过语言实践活动等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使其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达成当堂学习目标,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其实就是在评价教学效果。在此环节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和点拨,对表现好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一些共性或个性的问题则可以选择恰当的时机个别矫正或集体矫正。

在本节课的巩固拓展环节笔者主要开展了以下几种活动来实施评价:

活动一:谈论“任课教师放学后在哪里?正在做什么?”,考察学生是否能准确使用D部分的语言相互交流。

活动二:创设龟兔赛跑的情景(如图),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综合运用本课语言编写对话。

活动三:引导学生读一读,想一想,现在进行时应该在什么情况下用?怎么用?动词加“ing”有几种变化方法?

    【简析】活动一和活动二都是帮助学生在以语言实践为主要形式的达标活动中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点进行整理、自查、补漏和巩固。笔者在反馈的时候尽可能做到辐射面广,包含好中差三类学生,从他们的反馈结果了解学生整体掌握新知的情况,并及时给予评价,对反馈中的错误则请学生互相纠错,一来检查他们是否注意倾听,二来让他们在生生互评中巩固知识,避免犯类似的错误。此外,让学生把创编的对话写下来也是希望学生在听、说、读、写并举的活动中进一步地活化语言,提升语言能力。同时在学生笔头练习的时候,笔者通过巡视、面批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

活动三是通过总结评标,学生在回忆本堂课知识点的过程中,既能检测自己的听课效果,又能训练自己整体把握知识的能力。同时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也能很好地了解学生经过一堂课的学习,是否摸索到了原盐语言规律。

一个有生命的课堂,是由老师和学生共同演绎的,要上一堂成功的课,就要仔细地琢磨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不仅要备好课,还要备好人,真正做到课堂上心中有目标,手中有方法,眼中有学生。只有把教学目标看作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回归点,我们的英语课堂才会有效、高效,充满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