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283
post:490283

(顾洁期初论文) 转换视角,“三读”教材

  • 发布时间:2013-09-06 20:23
  • 作者:顾洁
  • 点击量:

                                          转换视角,“三读”教材

                             ——浅谈小学《英语》新教材使用的实践智慧

论文摘要:江苏的老师使用新版《英语》 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了,新教材小学《英语》是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和二级内容标准设计和编写的,并着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本文从专家视角、教师视角和儿童视角出发,“三读”教材,浅谈基于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英语》新教材使用的实践智慧。

关键词:新教材,视角,三读,实践

江苏版《英语》三年级起点的新教材,江苏的老师已经使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在使用过程中,不少老师发现比起旧教材,新教材更加体现了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即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新教材突出体现了英语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双重属性,明确英语课程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学生在学好英语语言的同时,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跨文化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形成良好的意志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英语教学不是简单地教学生单词、句子或者课文就行,而是必须由原来的语言形式主义向语言实用主义过渡。要实现这样的转化,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对教材的解读与处理,特别是现在,我们面对的是新教材,全新的知识体系,全新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应站在编者(专家)、一线教师以及儿童三个不同的视角上,对教材进行三位一体的解读,使教材中“冰冷的美丽” ,通过学生“火热的思考” ,转化为英语能力。

专家视角:研读教材体系,统揽全局,纲举目张

     教材是由教育专家在分析课程标准要义,研究国际英语课程的成功经验和发展趋势,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英语学科自身规律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其内容、结构和表现形式等都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可以这样说,教材中的每一幅图、每一个对话、每一个句子甚至每一个单词,都隐含着编写组专家的创意和匠心。因此,解读教材就要尽可能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厘清教材的编写思路,融汇教材的上下结构,否则,教材就有可能失于偏颇。

     编者在谈到小学《英语》新教材,是这样表达的:“小学《英语》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通过大量生动活泼的语言材料和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自信心、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语音基础、初步的语感和利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

     正如专家所言,相比旧教材,新教材在知识体系上有了很大的变化。旧教材中B部分主要是对单词的学习与操练,C部分则是学习新句型并进行大量的操练,没有什么趣味性,学生学完之后头脑里只是简单的单词或者句子,甚至不会完整地说一段话。有的时候,BC部分的内容衔接不上,B部分单词的学习对C部分句型操练意义不大。相较于此,新教材知识上的变革,替代了原有的句子单词操练板块,将新单词融入到故事教学中,通过将单词融入到故事里体验,学习,探究从而进行单词的学习。这种体系上的安排也给广大教师指引了单词教学的又一方法,即:不孤立教单词,将单词放在具体的,有意义的情景中教授,可以将放在课文导入前有所渗透。这样的知识体系变革由原来的语言形式主义向语言实用主义过渡。                                  

 

 

 

除此之外,以往上下册教科书的教学内容不够系统,板块之间联系不大,有些单元中A部分与BC部分甚至是脱节的,没有任何联系,学生学习的知识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而新教材的编排更注重知识体系,整体设计教学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

我的思考与实践

从专家视角出发,老师要多多研读新教材,可以经常问问自己:专家为什么如此编排教学内容,这样编排的目的是需要老师们在教学中如何达成?最重要的是,教师要特别善于统揽全局,关注对整册书,整个单元的理性思考与整体设计,特别是单元与单元间的联系,板块之间的联系,做到整体把握,纵观全体。比如三年级下册中Unit 5 How old are you? 这一单元的学习,其中涉及到数词和问年龄的句子,这些内容我们完全可以在第一单元就开始渗透,或者在平时的课上交流就可以自然运用到,因为本身数词就不难,很多孩子早已经会数数词,我们甚至还可以将eleven, twelve也教了,而不是等到学到这里再教。又或是第六单元What time is it?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将这一部分内容落实在平日师生课上的交流上。语言是说来用的,平日相继的练习与交流才是语言学习最终的目的。我们还可以纵观整册书,有层次性地选择单元的先后顺序,比如

第七单元On the farm属于比较难的单元,又与前面的单元联系不大,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有所选择地放在较后的位置教学,给学生预置出更多练习的机会。

 

教师视角:参透教学内容,目标准确,高效把握

教材是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教师在解读教材时,首先应站在成人的高度,清晰地梳理全书的所有内容,特别思考如何处理这些内容,如何整合一部分内容,采用何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如何将书上冰冷的英文单词转化成生动活泼的语言教给学生。

旧教材中,每一单元的教学由ABCDE板块构成。A板块属于第一课时,语篇(对话)教学,也是一个单元最核心的部分;BCD板块属于第二课时,词汇句型板块操练,主要是对该单元中新授的词句进行固定课时的理解,操练,巩固。E板块即综合板块教学,书上命名为Fun house, 当然停留在fun 上面,其中涉及到语音,小诗,歌曲,游戏,调查等板块,通过多种形式丰富的教学内容,其目的是综合复习一单元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板块

Part A

Part B

Part C

Part D

Part E

教学内容

Learn to say

Look and learn

Look and say

Look, read and write

Fun house

( Listen and judge、Listen and do、Sing a song…)

 

相比旧教材,新教材在内容上整齐地编排为:

Story time

Fun time

Cartoon time

Sound time

Song time/

Rhyme time

Checkout time

Ticking time

     这七个板块主次分明,脉络清晰,联系紧密。这样的内容变革的目的,让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和探究等方式,综合运用已学过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及学习技巧,完成学习任务。就具体的教学内容看,新教材的语言更加地道,更加有趣,体现英语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

我的思考与尝试

我们以前的教材中教授Don’t…句型的时候,只是简单地在课文中呈现:Don't eat in class. Don’t draw on the desk. 新教材的教学内容丰富了很多,不是孤立地呈现教学内容,而是关注语言的操作性与综合性。新教材还非常关注教学内容的人文性。正如《标准(2011年版)》对英语课程的性质——-就人文性而言作了如下具体描述:“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如第二单元In the library课文教学中,以下是刘涛与杨玲的对话:

Liu Tao: Hello, Yang Ling.

Yang Ling: Shh! Don't shout, Liu Tao.

(刘涛在跑步)

         Don’t run, Liu Tao.

Liu Tao: Would you like a sweet, Yang Ling?

Yang Ling: No, thank you. Don’t eat here.

Liu Tao: Don' t shout. Don't run. Don’t eat.

Yang Ling: Shh! Don’t talk.

细读以上刘涛与杨玲的对话,两人的语言都是有前后关联的,都是在真实的语境下运用语言,此外,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我们不仅要关注语言本身,还更应该注重对学生人文性的培养。这里不仅把教学目标设定在理解对话,更可以延伸到“如何正确说话” 。告诉学生不同的情境下说不同的语言,用不同的声调,用不同的语气。教学内容的变革对老师们而言是教学的首要条件。内容的变革不光是编写者,专家们的事情,不是他们编了多少,我们就按照他们的轨迹教学就行了,相反的,它给我们老师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比原先的教材,我们要知道新教材变了多少,以前教材中哪些部分如今被取代?又是如何在新教材中得以体现?我们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如何更加扎实有效?切实做到以教学内容变革为抓手,钻研教材,遵循教学规律,“简”中求“丰” ,一方面教师的教学头绪简洁了,教学内容优化了;另一方面学生的活动充分,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儿童视角:优化教学设计,多元评价,自主生成

     儿童是教育的主体,“教育从儿童出发”已经成为当下教育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但是,不能否认,我们的教材受学科特点的影响,也由于篇幅、呈现形式等因素的制约,通常只是以静态、简约的方式直接呈现。回顾以往旧教材,笔者发现缺少趣味性和综合实践性,新教材特别设置了Fun time, 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语感和语言交流能力为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设计也随着新教材的变革而走向变革。Fun time 中的小游戏,为学生提供了用语言做事情的机会,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让学生通过多种多样的实践,逐步形成主动参与、大胆实践、乐于探索的学习态度。以下是孩子们对Fun time的学习感受。

学生A: 我喜欢Fun time, 因为这个板块特别有意思,我们不但可以做手工,做书上的游戏,还可以自己编游戏。

学生B每次上完Story time后,我都非常期待Fun time, 我会提前在家里想想比书上更好的游戏,更适合我们玩的游戏。

学生CFun time不仅有游戏玩,而且不知不觉就在玩中学了英语,说了英语,用了英语,很有成就感呢!

学生D:Fun time 蛮有意思的,我喜欢在电脑上操作,还经常回家考考爸爸妈妈呢!

     此外,新教材增设的Checkout time按照单元词汇和句型等方面的教学目标,通过形式多样的综合性语言应用活动,对一个单元知识点的回顾与练习,抓住重点,给学生自我检测的平台。当然,我们不可能仅仅依靠此就当做已经复习过了,我们还要针对具体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练习。

新教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革是对评估方式的变革,即Ticking time的增加, 此板块为自我评价板块,通过自我评价,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对本单元所学主要内容的掌握情况,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体验进步与成功。以前的教材中没有这一板块,评价总体来源于老师,老师给学生一个口头评价或者书面评价,学生默认或者被动接受,曾一度成为评价的单向接受者。新教材在评估方式上的变革则更加体现新课标中倡导的主动性,学习者同样需要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来审视自己的学习行为,在此评价过程中更应是主动的、积极的。

我的思考与尝试

既然Fun time给我们呈现了形式多样的游戏,平日教学中,我们更应放手给孩子表现机会甚至设计游戏的机会。如在学第五单元《How old are you?》的时候,书上只是简单的数字游戏,在此基础上,我要求每一小组设计有关数字的游戏,并开展最佳游戏的评选,大家设计出来的数字游戏精彩纷呈,最关键的是都是用英语进行游戏,最终我们选出了最佳组,下课后,很多孩子还依旧在玩此游戏。Fun time不仅仅给学生呈现的是一个简单的游戏,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板块,更多传递的是趣味性、互动性较强的语言实践,大家一起用英语进行交流,提升学英语的信心和自信。

      而书上的Checkout time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总结和检测的机会,作为教师,再学完每一单元后,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进行单元的归纳与自我梳理,及时查漏补缺。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水平丰富Checkout time里的练习,适当加点难度,给点挑战,这样孩子蹦一蹦,够一够,就能“摘”到“果实” ,获得成功的体验。另外在学习Checkout time的时候,我们经常结合Ticking time, 以便学生更好地根据具体学习内容进行多元的评价。虽然教材中的ticking time是给学生自我评价的空间,但教师依旧可以发挥同桌或小组内的互评,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的效能。在评价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并与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交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同时评价更要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和保持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正如,特级教师沈峰老师曾说过,ticking time更可以给学生一个空的表格,让同学通过回忆已学内容,进一步总结和归纳,长此以往,我们培养的学生都是爱思考、爱总结的,而不是仅仅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检测。

 除以上三个视角的转换,新教材的变革更加注重素质教育,且进一步明确并整体设计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活动,突出学生主体,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式和发展。另外,新教材附录中还附有Learning tips, 即学习策略的指导,为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和使用英语提供了具体的方法指导。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渗透更多的学习方法,采用直接讲解、间接渗透、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和示范不同的学习策略,创设有利于学生使用各种学习策略的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有效运用学习策略对提高学习效率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译林出版社. 201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 三年级下册,[T]. 南京:译林出版社.

 

 

上一篇:李霞期初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