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263
post:490263

董艾青 对提高作业效能在学困生转化中的实践与思考

  • 发布时间:2012-02-13 11:29
  • 作者:董艾青
  • 点击量:230

对提高作业效能在学困生转化中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不少学生视机械、随意、繁重的作业为包袱,他们不胜其烦地做着抄、写、背等重复劳动,渐渐失去了对作业的兴趣和属于自己的个性及创造性,学困生的情况则更令人担忧。笔者认为提高作业效能可以有助转化学困生,并就此进行了一些实践与思考,总结出在转化学困生时提高作业效能的主要方法

【关键字】作业;作业效能;学困生

 

一、对作业及学困生的认识

1、对作业的认识

新课程改革实施至今已卓见成效,课堂教学有了很大改观,变“填鸭式”教学为充满师生互动、探索研究的教学,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方向。

但在作业设计上,有些教师的观念还未能与时俱进,投入到作业设计上的精力和智慧往往微乎其微。对于作业设计,教师常常随心而为,布置许多机械抄写、背诵的练习,毫无趣味;或是拿些现成的习题敷衍了事,即使设计也只是针对今天所学而言,缺乏拓展与挑战。这样缺乏“内涵”但又“沉甸甸”的作业怎能不令学生望而生畏呢?

笔者认为作业是继课堂之外的又一教育阵地,建设得好,学生就能发展得更快更均衡。所以教师应摒弃陈旧的作业观,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作业设计的个性化、创意化、评价多样化等特点,设计出学生喜闻乐见的、对学生大有裨益的作业。

2、对学困生的认识

学生的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的学生就可称为学困生。但其实笔者更愿意称他们为处境不利的学生,因为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笔者发现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向上的心,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处境不利的学生本身也想“转化”,但由于家庭是否和睦、自控力如何、学习方法是否得当、教师是否关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转化”进度有缓有慢。

3、对提高作业效能与转化学困生之间关系的认识

作业是教育教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所以它与转化学困生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相信作业效能的提高会对学困生的转化起到事半功倍的推动效果。

二、在转化学困生时提高作业效能的方法

在采用实验研究法的同时,笔者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现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以下一系列多元化、多方面的方法提高学困生的作业效能,取得较大成效。

1、形成高效评价机制

形成高效的评价机制需要加强作业评价的及时性、积极性和评价标准、主体多元化。

在作业评价的及时性方面,无需笔者赘言,就是对学困生在作业方面的动态表现给予及时的有针对性的评价,使学困生明确自己的作业现状如何,有何优缺点,有利于他们巩固优点,改正缺点,提高作业效能。

在作业评价的积极性方面,笔者认为体验成功是一种积极的心态,让学困生体验成功,不仅为其积极主动完成作业提供了强有力的动机,而且促进了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形成。不少学困生的思维比较灵活,在综合性学习中表现尤为突出,此时,教师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对不同于常规的思路和方法,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积极的评价。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首先,教师要牢固树立“只有差异,没有差作”的观念,慎用横向比较的传统评价方式,让处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其次,要创造机会,通过介绍、交流、传阅、发表等形式,展示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创造成果。这样他们在体验作业乐趣与价值的同时,将积蓄起下一次作业的热情与经验。

在作业评价标准、主体多元化方面,笔者建议用多元智力对学生进行评价,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相互评价相结合,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教师应该像重视学困生的语言言语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一样,重视学生在其他智力领域所表现出来的智力,将这种评价方式与个性化、适宜性的作业设计相结合,就使向学生提供运用自己智力强项来发展智力弱项的机会成为可能,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能够得到均衡发展,加速其转化的进程。笔者让学生也全员参与到习作批改中来,使学生相互取长补短,事实上,所有的学生在这种开诚布公的氛围中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状态,即使是学困生也争取写出代表自己最好水平的优秀作文来,并悄悄地请好同学批改自己的作文。这些举措都有效地提高了作业效能,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也产生了比较大的推动作用。

2、教授学困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许多学困生因学习能力欠缺、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没有养成等因素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有不同的学法,可建议学困生学习比较成功的同学的学习方法,也可通过设计高质量的作业教授学困生有效的学习方法。改进学法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积累过程,一个人不断接受新知识,不断遭遇挫折产生疑问,不断地总结,才有不断地提高。比如教给学困生更详细的资料搜集和分类整理的方法,特别是拓展性作业的完成常常需要动用一定相关信息,学困生由于阅历、能力等原因,有时会入手无门,但在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后学困生们就能逐步应付得当了。

《现代教育行为心理学》认为: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所以,教师教授学困生高效的学习方法,再通过持续设计高质量作业使学困生将这种学习方法反复练习,直至内化为自己的学习习惯,这对转化学困生是很有帮助的。

3、争取学困生家长的全力配合

试问哪位家长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哪位家长又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是有些家长的教育方法并不得当,对孩子没有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所以,为了提高效能笔者也积极地通过书信、通话、面谈、家访等方式与学困生家长就“对提高作业效能的看法和建议”这个话题进行了诚挚的交流,达成了广泛的共识。当他们在辅导孩子做作业中遇到各种问题时,也乐意与教师沟通,征求教师的建议,这样积极的家校合作对提高作业效能,转化学困生也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提高作业效能是转化学困生的有效途径之一。希望每位教育者都能信任学生的潜能,通过富于智慧的方法有效提高作业效能,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一定可以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是这样能够大大提高学生成功的可能性,我们的职责就在于此。

 

【参考文献】

[1] 肖川.名师作业设计经验/语文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 于永正.个性化作业设计经验/语文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 刘国权.小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